书中详细介绍了游牧文明的兴衰历程,着重讲解了蒙古高原数千年的游牧历史,并将其与其他国家的游牧发展做了比较。作者在书中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迁徙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畜牧业发展的轨迹,让人信服地剖析了草原畜牧业发展必然超越游牧生产阶段,达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的现代化畜牧业阶段的趋势。
《西藏古近代军事史研究资料选辑》由次旦扎西、杨永红编著,西藏古近代军事史的内容,散见于藏汉古史籍,史料浩如烟海,对于广大研究者搜寻、查找,实为不易。有鉴于此,我们将在编写《西藏古近代军事史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整理编排成《西藏古近代军事史研究资料选辑》,以飨读者。
《岭国形成史》讲述的故事主要集中在穆布董氏族曲潘那布、米钦杰蔚伦珠以及总管王戎擦查根等岭国祖辈们生活的时期。在玛域上中下的生活栖息地上,正如七佛和莲花生大师等所预言,许多天子英雄陆续诞生于此。随着岭军实力与日俱增,其疆域不断拓宽。在与汉地、拉达克、泥婆罗等周边区域交往过程中,岭以武力获取了各地富商的大量财物,并建造起长形茶城、拉城等岭宫殿。宫殿建造竣工之际,汉岭议和之事提上日程,米钦杰蔚伦珠和达潘等奔赴汉地,通过多方努力*终搭建起汉岭交好的友谊之桥。汉王将三位公主姐妹中小的一位,即后来成为嘉擦生母的拉嘎卓玛公主,许配给岭僧伦嘎玛益西。 岭之政教事业在连续不断的诸神预言中逐渐蓬勃发展,为取得进一步发展,岭从萨霍尔请来丹玛强查使之成为岭栋梁之臣,并把诸多粮种谷物引入岭地,
在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原则下,总结吸收国内外藏学研究取得的巨大成就,推动藏学研究在21世纪的繁荣和深化。 收列条目,坚持学术性一。地域则以西藏自治区为主,适当收入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藏族地区及北京、山西、河北、浙江等地与西藏历史文化有关的内容。共收词目790条,配以珍贵历史图片144幅(重版为184幅)。 按词头汉字汉语拼音的英文字母音序分部编排,再按词头汉字汉语拼音音序编排。为了安排图片位置的方便,对个别词目的先后次序作了调整。 因排版原因,按照我国藏学界使用惯例,以拉丁转写附注藏文和梵文、巴利文等文字。 目前藏学学者由于受到藏语方言的影响,音译藏语或藏文为汉文时,同名异译现象较为普遍,《西藏历史文化辞典》为方便读者使用,对异译的译名做了一些规范,力求统一。
格萨尔率领众多勇士一生南征北战,降妖除魔,降服了十八大宗等以四大魔王为主的大大小小的妖魔。格萨尔之母果萨拉姆王妃得了重病,经多方医治和经忏都难以被挽救而命终。因果萨拉姆是金刚亥母的化身而无需超度,她自身前往地狱,看到大悲观世音菩萨为了六道众生来到地狱;北方魔王鲁赞和霍尔白帐王、姜国的萨当王、门国的辛赤王等在地狱忍受着严寒、酷热的痛苦。于是她向十方佛祷祝,莲花生大师也来到地狱把无数有情众生引入善道。除了格萨尔,无人能把以四大魔王为主的罪人们、遗落在黑绳地狱的有情众生从因果报应的痛苦中解脱。若他们不能获得解脱,格萨尔王的世间使命便不能功德圆满,因此需要雄狮王格萨尔亲自到地狱一趟才能让其他众生获得解脱,于是果萨拉姆还魂充当阴阳使者去了东方花岭。 雄狮格萨尔王按照母亲和姑母
本书所录系作者对国学、“西藏问题”和学术方法等热点问题的思考,发表以来深受学界和文化界好评。作者的“大国学”理念别具一格,对“语文学”的阐释和倡导发人深思。长达十六年的海外游学经历,结合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使作者对国际视野中的“西藏问题”有非常透彻和独到的见解。通过对一个西方后现代的乌托邦神话——“虚拟的西藏”(即香格里拉)的解构,作者为世人理解西藏、西藏文化和所谓“西藏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趋增长。而藏传佛教文化以其独特魅力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极大关汪,被中外学者称为“学术之王”。 的确,人类不论高低贵贱,追求圆满幸福的心愿是一致的。藏传佛教认为:本初之心的胜德就是这幸福的根源,慈悲仁爱、利众奉献是其显现。为了发现无比珍贵的本初之心,藏传佛教形成了系统详尽的理论,可谓典籍丰富、卷帙浩繁。 西藏萨迦祖寺,历经千年的文化积淀,具有丰厚的藏传佛教文化内涵,特别是萨迦经书墙内藏有数以万计弥足珍贵的佛教经典,被世人誉为“第二敦煌”,但遗憾的是,经书墙所藏的经典虽历经数百年而翻阅者寥寥,更未能面世。因此,弘扬藏传佛教文化、传世利生成为我们的神圣使命。 经过近些年来的努力,我们汇编成《吉祥萨迦文库》,本《文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