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锅庄舞这样一种传统藏民族文化样式在现代社会空间的着陆点,无疑需要研究者具备一种跨界的眼光和深情的执著,八年的时光,《寻找锅庄舞:藏地锅庄的历史、社会、体育考察》作者在藏民族的文化沃土里找寻养料,希图使其浸润于更广阔的民族文化田野。而今,锅庄舞从西部出发,渐渐进入到中东部地区的广场文化中,其中有民间传播者的功劳。然而这一文化样式的原有味道是否可以得到传袭、长久留存和发扬,对其文化内涵和文化张力深层次的寻觅,成为研究者应有的担当。 人们很想知道锅庄舞是如何形成、保持和延续的,或者更确切地说,锅庄舞的形成、保持和变迁是怎样的一个社会过程。要研究它的社会形成问题,必须考察锅庄舞的历史成因。《寻找锅庄舞:藏地锅庄的历史、社会、体育考察》是从体育文化研究者的角度来考察发掘藏
本书所录系作者对国学、“西藏问题”和学术方法等热点问题的思考,发表以来深受学界和文化界好评。作者的“大国学”理念别具一格,对“语文学”的阐释和倡导发人深思。长达十六年的海外游学经历,结合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使作者对国际视野中的“西藏问题”有非常透彻和独到的见解。通过对一个西方后现代的乌托邦神话——“虚拟的西藏”(即香格里拉)的解构,作者为世人理解西藏、西藏文化和所谓“西藏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本书是一部有关亚洲、特别是西藏贵金属的专著。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它都是在该学科中的一部很稀见的著作。此书是以对西文、俄文和汉文文献的研究为基础,全面地研究了西世故的金银、西藏以金银为中心而与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史、沙皇掠夺西域和西藏之黄金的来胧去脉。书中资料丰富、观点新颖、论述清楚、结论公正。
本书乃噶举日常念诵集,译文悉由实修者开示讲解,今试译为汉文,公诸同好。 具足智悲力文佛,悲悯我等有情众, 无始任运勤利他,广宣读经示菩提! 无上续部金刚语,吾虽匮管解证力, 久祈胜传上师帮,加持如雨降心田! 友师鞭策斧正喝,惠赐耳传殊胜语, 为利自他慈母故,生起些许翻译胆!
《西藏史诗和说唱艺人(新版)》原著为法国著名藏学家石泰安先生所著。该书通过对西藏地区的史实、说唱艺术的研究,揭开了古老的西藏文明历史的一幕,再现了处在世界屋脊的西藏人民的勤劳、智慧,以及在史学、文学、美学、艺术、工艺、建筑、农业、牧业、宗教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所有对神秘的西藏怀有兴趣人士参考的宝典。
格萨尔王七十岁时,闻知一个名叫扎西朗杰的王治理着不丹国,此时的不丹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不幸的是,王妃罗布桑姆辞世。正当南太斯王为去世的王妃举行上供下施、祈福还愿等荐亡法事之时,其治下的密宗法洲庙宇之庙主桑杰益西与吉祥法洲庵之庵主希热衮炯二人却因前世宿业,彼此两情相悦,不顾教法沉浸于鱼水之欢中。不久,庵主有孕在身,臣民皆知胎儿之生身父亲为桑杰益西,因而满城谣言,议论纷纷。 见此情况,扎西朗杰王治下之上师、达官贵人责令庙主和庵主从此不得踏入圣法净地半步。未料,生性嗜好杀戮之密宗法洲庙宇掌堂师蛇头却对上师、达官贵人对那二人做出的惩戒甚是不满,一再扬言若不诛杀破戒的庙主和庵主便是助纣为虐。*终在扎西朗杰王亲自劝说之下,掌堂师才勉强答应将二人流放至卫藏地区。 遭流放的二人
《藏茶秘事》由徐杉所著,将时间放在清末民初,社会动荡的大背景之下。以汉藏三个茶商世家、两代人的悲欢离合,恩怨情仇和爱恨交替为 主线;以英国人用枪炮开道、茶商贸易控制西藏为副线;再以钩沉太平天国石达开兵败大渡河历史事件为伏笔;进而以四川保路运动点燃辛亥革命 火种为时代背景;同时以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为穿梭。多个重大历史事件相互交错,多重尖锐矛盾交织,多元文化的时空交叉,从多个侧面揭示出 大变革时期川藏茶马古道上神秘莫测、跌宕起伏的隐秘。 《藏茶秘事》中,围绕着藏茶,一场场惊心动魄、爱恨交织的大戏交迭上演。戏中的茶商、官员、土匪、汉人、藏人、洋人性格鲜明,为读者 撩开了一幅百年前的历史画卷。
布朗族的住房建筑为干栏式竹楼,分上下两层,楼下关牲畜,楼上住人。布朗族村寨通常由三、五个至数十个同一血缘的家族聚居,住房干栏式竹木结构的二层瓦房,上层有正堂、卧室、晒台等,下层一般作为仓库、圈养牲畜的地方。屋内中央设置火塘,火塘边是家人吃饭、待客的地方,夜晚则在火塘四周安置床铺。 布朗族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构造了其古老而深厚的建筑文化与民俗礼仪,本书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景式介绍章朗布朗族建筑的历史、主要建筑构成、建寨程序与礼仪、宗教建筑建筑程序与礼仪、民居程序与建筑礼仪等内容。
伊朗,古称波斯,以其神秘而古老的文明和富丽精美的地毯闻名于世。1979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建立,实行以伊斯兰教什叶派信仰为基础的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此后,由于其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加上一些西方媒体的片面宣传,人们对伊朗产生了种种误解。本书作者通过自己对伊朗语言文化的学习、研究,以及在伊朗生活、工作的体验,用翔实可靠的资料介绍了伊朗社会与文化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宗教、艺术、旅游、社会习俗……,为读者还原当代伊朗的真实面貌。 当代伊朗,特别是伊斯兰革命后的伊朗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国家美国的布什政府称之为“邪恶、轴心”国,更多的世人和国人则认为这是一个神秘的国度。近年来,访问过伊朗的人多有同感,即伊朗的实际情况远胜于人们所知所闻。这种感觉部分是由于伊朗对外尚欠开放,而主要则应“归功”于
《中国藏药(汉藏对照)》是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专项重大资助项目之一,是科技部启动的 藏药古籍文献的抢救性整理研究 的子课题,是一部传统与现代药学结合的藏药工具书。《中国藏药(汉藏对照)》参证古今中外有关文献,收载的藏药由植物类药、动物类药、矿物及其他类药三部分构成,均是藏医临床上常用且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藏药,介绍了每一味藏药所属原植(动、矿)物名称、藏文名、音译名、拉丁名、采集加工方法、人药部位、性味功效、药理作用等内容。在药理作用方面,结合了现代药理研究方式,记录了大部分药物的动物病理实验、活性成分分析、毒性等内容,对广大读者了解藏药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为藏药传承与发扬、弘扬民族特色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这是一部关于信仰的日志,记录着一个虔诚的人十多年来审慎观察西藏的故事。 他的图像有股要溢出来的情意,不论是当年他眼中与镜头下的上海酒吧,或者每年因应变换河道神出鬼没的罗布泊,或者他花费四年光阴拍摄的法国乡村,甚至十多年来细心记录的西藏。尤其西藏,仅仅只是看到刘沙拍的四五张照片便真正的感动了起来。那份感动相信你现在已能够体会。从他的图像作品,你甚至可以呼吸到西藏冷冽纯粹的空气,可以触摸得到好像能够拧出水来的蓝天,嗅闻到五体投地的虔诚信徒烈日下长途跋涉淋漓的汗水。 读完刘沙这本书的初稿时,让人不禁想起《华严经》的一个概念“先发菩提心,才求菩萨道”,意思是说,要先启动慈悲心,这样所领略的神通力才有意义;若没有救拔世间苦的慈悲宏愿,即使拥有神通力也无法成佛。 青藏铁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