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大家的英国简史》语言诙谐幽默,通俗易懂,将漫长的历史娓娓道来,兼具故事性和文学性。全书时间跨度从公元前50年到公元1689年,讲述了亚瑟王、百年战争、都铎王朝、血腥玛丽、伊丽莎白一世、亨利八世等重要的时代和人物。通过王朝兴衰、君主浮沉,狄更斯传递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启发读者透过历史思索更宏大的人生课题。
书名 银色瀑布 来源于中途岛海战中震撼人心的一幕。美国一架架俯冲轰炸机从天空倾泻而下,密密麻麻,机翼反射出太阳的熠熠光辉,犹如 一条条美丽的银色瀑布 。 1942年的中途岛海战,不但是 二战 中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美国太平洋霸业的奠基战。 许多人津津乐道于这个战役终极5分钟的惊天逆转,称其为美国胜利的关键。但事实上,两大海洋强国的较量,在战争之前就已打响,也并不局限于海上。作为强大的工业国家,美国在军事装备上的创新生产能力,配合军队体系的正确战略与高效训练,为美国夺取胜利奠定了基础。美国的凯歌虽非必然,却也决非偶然。 本书以崭新的视角,全景式描述了这一震撼人心的战役的战前、战中与战后,解析美国的军事和工业如何携手铸就太平洋霸权。这段历史,也影响着美国军方高层如何看待其太平洋势力的衰退。
不可逾越的三八线 难以逃脱的宿命 朝鲜战争结束60多年后的今天,三八线上依然硝烟弥漫,作为战争中 *应该 的主角韩国人,在面对无法承受的命运之痛时,又是如何看待这段历史的呢? 朝鲜战争不仅直接导致了今天朝鲜半岛上两个国家的对立,而且由于中国、美国、苏联等大国的介入,这场厮杀的主角已悄然改变。虽已过去60多年,但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里,似乎中国才是这场战争的领衔主演。然而,朝鲜战争的真相,真就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吗? 洛东江战役的死里逃生,多富洞大捷的欣喜若狂,进驻平壤的意气风发,兵败汉城的绝望无奈,停战谈判中的现实无助,创建韩军的踌躇满志 作为韩国*一位全程参与朝鲜战争及战后重建的陆军上将,朝鲜战争 活化石 白善烨对这场没有赢家的战争进行了*深入的解读。白善烨为何会离开平壤投奔李承晚? 战神 麦克
《极简科学史》是人类探索世界和自我2500 年历程的全新概览。我们从何而来?世界由什么构成?地球之外还有什么?我们仰望星空,不懈地探索、发现、质疑,解开自然界和我们自身的一系列谜团。我们源于自然,却超越自然。在这个危险的星球上,相对于其他物种,人类能有条不紊地发展壮大,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掌握了科学的力量。但想要真正理解科学,我们必须理解它的过去。 《极简科学史》也是一部 与传统大不一样的科学史 。从人类早期的科学探索到20 世纪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提出,从古希腊时代的科学起源到16、17 世纪现代科学的诞生,从地球科学的崛起、生命科学的兴盛到对宇宙太空的探索 这本书返回那些改变我们看待世界、宇宙和自我方式的科学经典,引人入胜地讲述了科学观念变革和思想发展的伟大历程。 从希波克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
本书是世界著名漫画家大卫 洛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主题的重要漫画作品集。大卫 洛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了一系列反法西斯漫画,本书精选其中近270幅,由美国著名新闻评论员昆西 豪以短文简明扼要地加以解说,并制作了相当详细的年表。这些辛辣、幽默的画笔和简洁明了的文字深刻地揭露了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暴行,有力地抨击了英法等国政府奉行的绥靖政策,对于了解二战前和战时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法西斯国家发动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和深重伤害,以及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大国组建联合国,领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胜的历史过程具有极为独特的价值,且可读性十分强。
本书考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屠杀犹太人事件在美国如何被描述和纪念,从战后年代的低调处理,到1990年代的 大屠杀热 ,反映出不同时代中,集体记忆如何因变化的风气以及当前需要被设计和修改,而族群谋求生存的主题贯穿其中。作者对人们不假思索接受的观点提出反思,关注其对道德实践的影响,强调认识历史的复杂性。
粉碎“四人帮”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李德生曾对自己在担任党中央副主席后所经历的事情作了若干回忆。现在,在《曾经沧海——李德生调中央工作前后》中,李德生将自己的这段“特殊”经历比较完整地写出来,以便人们了解他的不平凡的经历,从中吸取教益。 显示部分信息
本书分为1939年前和1939年后两个历史阶段,通过一系列重大历史决策和历史细节,包括丘吉尔与希特勒的演说术、对公共关系的处理、对个人生活的态度、对劝谏的态度、对同事与盟友的选择,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评价等,分别探讨了地处英吉利海峡两岸的丘吉尔和希特勒针尖对麦芒的领导力,并记载了他们之间大量的趣闻轶事,既富于知识性,又趣味盎然。深刻而幽默地剖析了丘吉尔与希特勒这两位截然不同的二战指挥者对战争的决定因素,及其对后世的长远影响。 该书是罗伯茨优雅朴实的写作手法的一个例证,他用短短几百页成功浓缩了这一重大历史时期。对两位巨擘的独特描述手法更是其特色之处,即使读者饱览群书,对*血腥的战争烂熟于心,读了此书仍会荡气回肠。
1934—1941年,威廉·夏伊勒作为驻德国记者,目睹、报道了初生的纳粹德国将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一步步拖入战争深渊的全过程。他经历了协和广场暴乱、德国吞并奥地利、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等重大历史事件,并向世界及时传递了波兰战役、挪威战役、法国战役和英国空战等战场的大量一手资料。在柏林期间,他得以近距离接触希特勒、戈林、戈培尔等德国高层和英美等国外交与媒体人员,对于德国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细致入微的观察。《柏林日记:二战驻德记者见闻,1934—1941》包含夏伊勒对欧洲局势和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记录与思考,并在日后孕育出《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这部经典巨著。
《西洋史:欧洲文明二十讲》是 欧洲史开山之作,也是 学家陈衡哲的代表作。 全书分为上古史、中古史、 世史三编,完整展示了以欧洲为核 的西方文明发展历程。 上古史 以文明为单位,上溯代表欧洲文化源头的希腊、罗马文明,以及密切相关的埃及、西亚两河文明等。 中古史 以重大 事 为单位,介绍了中世纪列国变迁及封建文化等。 世史 兼采二者,讲述从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直 第 次世 大战的宏大进程。 作者以 人的视角讲述西方 ,以文明与战争两条线索讲述西方文明进化历程,涉及西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文学、哲学等,具有 前的全球化意识,宽容、和谐的文化意识以及浓郁的人道主义情怀。 本书原是陈衡哲应商务印书馆之邀,面向高中以上水准的读者撰写的 教科书,作者采用散文手法书写 , 史中有文,文中有史 ,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
《从雅尔塔到板门店》是作者在长期从事美国研究,特别是潜心研究美英两国原始档案的基础上的力作,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它以杜鲁门总统当政时期的美国外交政策和行动为经,以当时美国、中国、苏联和英国之间的关系为纬,起自罗斯福在雅尔塔会议后匆匆去世,终至朝鲜战争在板门店停战落幕,气势磅薄地叙述了二战后初8年中错综复杂、纵横捭阖的全球大局;在结论中分析了影响杜鲁门外交的诸种因素。注解部分的厚实使读者眼睛一亮,其中也不乏精彩的叙述和披露。本书既是关于冷战初期美国外交和大国间关系的叙事史,也是对于美国外交政策规律性的总结。1992年先出了中文版,又由美国康奈尔大学东亚丛书于1993年出了英文版,在中外学术界和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广泛推介,以迄于今;有的大学在有关课程教学大纲中将它列为参考书
中世纪不是一片黑暗,而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时代。中世纪是理解古今之变和中西之别 的思想试炼场。继《西方史纲》《罗马史纲》之后,李筠再次变换写作构思和手法,以20年的学术功底,精心为读者建造了一座异彩纷呈的中世纪博物馆。走进这座新颖的博物馆,“维京人”“骑士”“女巫”“炼金术”“黑死病”迎面袭来,李筠用这些zui典型也zui有趣的中世纪话题帮读者建立起中世纪的初步印象。而后,李筠用“帝国”“教会”“王国”“大学”“城市”五个专题展室,向读者系统地展示了中世纪诸多脉络的独特演化,精彩地呈现了人类历 zui壮观的多元时代,有力地揭示了现代世界从中世纪脱胎而来的历史逻辑,同时细腻地与读者一起品味从“混乱”中寻找自我定位的历史智慧。
二战期间,《纽约时报》走向全世界的160多名战争记者,全面地报道了这场大战。 《纽约时报》二战全纪实 丛书由屡获殊荣的二战史权威学者理查德 奥弗里亲手挑选,从著名领袖到英勇将军,从铁血战场到平凡士兵,以现场感带领读者感受所有的战役、政治和个人故事,堪称一部宏伟的史诗。本丛书以时间为序,共4册: 《叛逆的帝国》 :发端于1919年的战争前史,至1940年12月沙漠反击战。 《对峙与博弈》 :1941年1月攻克拜尔迪耶,至1943年1月卡萨布兰卡会议。 《染血的勋章》 :1943年1月德军发动潜艇战,至1944年9月英军撤出阿纳姆。 《和平的进击》 :1944年10月华沙起义失败,至收笔于1948年的战争后史。
从18世纪末直到今天的200多年历史中,日本天皇经历了数次地位变动与权力变化,这些变化本身也是日本政治体系变动、社会文化嬗变的一种缩影。了解天皇,就是了解日本的重要入口。但历来书写天皇的著作,常把对天皇的评价与当时日本的国家行为挂在一起,难见其真容。本书整合日本天皇本纪、政府文书、时人日记书信等一手史料的相关内容,将目光聚焦于光格天皇兼仁、孝明天皇统仁、明治天皇睦仁、大正天皇嘉仁、昭和天皇裕仁以及2019年退位的上皇明仁等六位天皇,讲述其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评价其政治生涯的是非得失,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与性格特征入手,寻访每一位担任天皇的人与天皇这个职位之间的矛盾,从人的内心角度探讨他们如何面对周遭的环境与身边形形色色的人物。
19 世纪初,托马斯 杰斐逊总统与法国签署了购地条约,这一买卖注定了北美西部大陆这一大块土地在未来近一个世纪的血雨腥风与动荡不安。 通过《西部牛仔》,你将了解到美国西部的殖民与拓荒历史的点点滴滴 印第安人的血泪在迁徙路上汇聚成河,在与新移民的不断冲突碰撞,*终走向妥协与融合;西迁路上的荆棘与艰难也同样摆在新移民的面前,在这本书中,你将读到电影《荒野求生》的故事原型;你也会被唐纳大队探险路上人吃人的事件所震惊;当西部这片处女地被首次征服,法律与规则尚未建立,枪支与暴力成为*的真理,在这一时期,牛仔们肆意横行,他们有的勇敢、有的侠义、有的神秘,但是这些故事都被后世演绎成各种传奇,代表着那段充满激情与冒险得特殊时期。 就让我们跟随本书来重温这场冒险之旅吧!
这世界上有多少公开的战争,就有多少隐藏在阴影背后的秘密战争。那些为了抵抗盟军而建立的秘密任务、发生在多地的漫长的傀儡战争,甚至是那些正潜伏在我普通人身边的间谍行动,这些当权者宁愿永不公开的秘密都将在《间谍与密战》中揭开神秘的面纱。本书探索了人类间谍活动的漫长历史,梳理了英国军情六处与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发展脉络,以及各自的重要历史任务。除此之外,你还会读到那些 悄悄 改变了历史进程的低调间谍,他们为了完成任务勇敢地做出了许多冒险的行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代价。你甚至还能了解到间谍经常使用的真实工具、秘密武器、监听设备和一系列密码工具,这一切构成了间谍的真实样貌。
本书系钱穆先生在一九六九至一九七〇、一九七〇至一九七一这两年内为博士生所开 中国史学名著 课程之讲课实录。每讲举出历代有关史学之代表著作一二种,标为讲题,详细讲述,凡二十余讲,旨在指引学生研究史学之门径
本卷洋洋洒洒百余万字,对欧洲近代史这一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军事、战争等作了全方位的扫描,涵盖面极广,内容极其丰富,具体内容包括:时代的划分和政治地理的变化;科学运动与科学思想的传播;文化的变迁;宗教和教会与国家的关系;国际关系;战时财政……,并设专章,对英国革命;九年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乌得勒支和约;英法在北美洲;葡萄牙及其殖民帝国;地中海地区;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1683-1730年土耳其人的后腿;卡尔十二及北方战争;波兰的黑暗时期等作了详细的论述。
《明治维新》一书审视了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的历史全过程。对日本明治维新中思想观念的变化、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日本与西方的博弈展开追溯,考察了日本从天皇、幕府到底层农民的方方面面人物对于自我和国家的重新定位过
在本书中,丹尼尔 法伯引导读者确切地理解林肯是如何应对宪法议题的,这些议题由内战所引发,不可避免。林肯提出了何种主张为其行为辩护,其言和其行又如何融入各时代的语境之中,法伯对此进行检视,他将林肯的行为完全置于其历史时刻之中,并对它们加以阐释。本书的答案之所以非常重要,不仅因为它们是对内战较好的解读,而且因为它们阐明了一些议题 州主权、总统权力以及以国家安全之名对公民自由的限制 它们至今仍在检验宪法的底线。
美国建国初期,刘易斯和克拉克受时任总统托马斯 杰斐逊委派,前往西部探险,一直抵达太平洋并返回东部。基于刘易斯、克拉克和部分队员在探险过程中写下的日志、数位研究专家的著述,以及日常通信等其他文献资料,尤其是基于作者对探险路程的实地探访,本书对这次艰难的探险进行了细致、生动的还原和描述。 探险队作为*批美国人见到了北美西部的壮丽景观,也承受着翻山渡河带来的极限生存挑战。他们努力将印第安人纳入美国的贸易帝国,与友好的印第安部落一起游戏联欢、结下友谊,也经历过怀有敌意的印第安部落的背叛,发生战斗,险遭不测。在漫长的路途中,他们还发现了许多新的动物和植物物种,刘易斯对它们详加描述,写成文字,带回东部后为科学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除探险过程外,书中还呈现了刘易斯的成长经历、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