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581~618年),一个仅维持了三十七年国祚的王朝,如同一颗流星般划破黑暗了三百年的夜空。它结束了自西晋末期至南北朝近三百年动荡的局面,是继秦、汉朝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它所创立和发展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州县制,是文明的进步,对后世王朝影响深远。本书将带领我们看一看 从不凡少年到开皇之治 从旷世繁华到盛极而衰 从大业之变到二世而亡 ,了解隋朝从开国到盛世再到走向崩坏的全过程。
本书是一部讲述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历史过程与人物命运的通俗作品,以安史之乱中多位关键历史人物,即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颜杲卿、哥舒翰、杨玉环、李亨、张巡等人的 弃长安 经历为线索,聚焦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重要议题,以乱离亲历之人的经历解释 变乱何以爆发 与 盛世何以崩陷 ,以此重新刻画安史之乱时期的完整历史图景。
本书以广阔的东欧亚世界为舞台,全面介绍世界帝国唐朝二百九十年的历史。起于隋末大乱的唐朝,在十数年间陆续平定群雄割据,并攻灭东突厥,唐朝皇帝被尊为 天可汗 ,建立起统治农耕、游牧、绿洲等文明,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帝国。此后不断扩展,臻于至盛,至 安史之乱 急转直下,开始走上漫长的转型之路。 作者森部丰教授专攻粟特人研究,在现有政治史研究的基础上,他从粟特人的迁徙、定居、建立势力,参与并融入唐朝政治军事活动着手,剖析了唐朝不同于既往朝代,能够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侧面,以及伴随体制变迁经历的历史性转型,展现出一幅全新的唐代历史面貌。
藩镇割据是中晚唐以后困扰唐廷一个多世纪的痼疾,但藩镇割据并不是藩镇研究的全部。本书涉及藩镇的形成及其存在条件、藩镇的类型及动乱的特点、藩镇与中央政治和财政上的互动等诸方面,基本勾画出唐代藩镇的真实面貌,对以往学术界忽略的或认识模糊的问题做了补充和澄清,是具有典范意义的唐代藩镇研究代表作。
本书是一部关于沙陀人的历史通识读物。沙陀是唐五代时期的少数民族之一,随着唐末政治局势的变迁,沙陀人从西域到中原,势力不断发展壮大,并且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李克用出任河东节度使、沙陀人建立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开始,又相继建立了后唐、后晋、后汉 沙陀三王朝 以及五代十国之一的北汉国,在中国北方或北方局部地区统治了近一个世纪。本书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用较为通俗的语言,追溯和解读了沙陀人的历史,梳理了沙陀的族源、迁徙、发展至衰亡的全部历程,是一部有关沙陀史的专书,兼具学术严谨性与叙事流畅性。
本书以李唐武德元年 太原起事 到贞观四年 摧垮突厥 这十年(公元621 630年)为历史背景,通过对《两唐书》《资治通鉴》等权威史料重新梳理研究,以现代社会科学分析视角,对李唐集团在纷争乱世中迅速成功崛起,特别是短时间完成霸权更迭、重建泛亚权力秩序的历史脉络进行解析,勾勒出李唐集团在内外重大战略决策和关键路线斗争背后的隐秘线索,还原了中华历史上一次史诗级的大战略实践,揭示出史书背后所隐含的决策与治理、斗争与博弈、阴谋与阳谋的经验与智慧。
《唐六典》是一部关于唐代官制的行政法典,规定了唐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机构、编制、职责、人员、品位、待遇等,注中又叙述了官制的历史沿革。依照唐玄宗的意图,此书本应按《周官》分为理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六个部分,故书名《唐六典》。因唐代官制与周官大不相同,《唐六典》实际上还是按照唐代国家机关体系进行编纂。此书分三十卷。
本书以考据推演与真相还原的态度解读颇具争议的唐朝开国故事,解码鲜为人知的唐朝开国史料,解密被后世误解误读的唐史事实。 本书从贞观九年唐高祖李渊临去世前倒述开来,讲述了隋朝末年国家动荡,各股割据势力蜂拥而起逐鹿中原的故事。故事以大唐王朝的缔造者李渊为核心,以其与各方豪强势力在争斗中此消彼长的较量为半径展开叙述。从并州风云至太原起兵,从东征屈突通到西败薛举,从瓦解李密的瓦岗军一直到决战虎牢关,其间以颇多笔墨对风云人物如雄主窦建德、劲敌王世充、猛将尉迟敬德、名臣魏征、太子建成、秦王世民、齐王元吉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摹写。 作品以战争讲述和人物描写双规并行,典籍史料引介与考古遗迹发掘互为佐证,以严谨的考据、周密的推演讲述了诸多被大家误解误读的历史史实,如所谓的 晋阳宫逼宫 事件之始末,
本书从金銮密记到大唐远征军,从牛李党争到最后的士族,从段成式的迷宫到撒马尔罕的金桃,用寥寥数笔即勾勒出恢弘万千的盛大帝国。知名历史作家、编剧魏风华以别样的目光和独到的视角钩沉猎奇,根据唐人笔记中所录异闻怪谈的蛛丝马迹,结合《旧唐书》《新唐书》等古籍正史对照取证,唤醒被封印的民间记忆,探寻大唐盛世幽暗角落的隐秘历史。 如梦似幻的开元盛世之后,曾经的雄主唐玄宗为何会被权宦孤身软禁于深宫?一代画圣吴道子灵感突至绘出旷世杰作《地狱变相图》的背后,曾因妒生恨而买凶杀人?大唐远征军一路擒王灭国,声威远震,是怎样改变了世界文明格局?志怪小说《辛公平上仙》中皇帝被强迫 上仙 ,暗喻了哪位皇帝被害的真相?中古世家贵族 贵 在何处,为何令皇帝也忌惮万分? 作者魏风华用灵动的笔法,全景式呈现这幅隐秘而
本书专论中国历史上五代时期的九个问题,共九章,故曰《五代九章》。 第一章 帝王点评 点评中国历史上五代时期的13位帝王。 第二章 用兵之道 从黥面、义儿军、精兵、赏钱、斩首等方面来讨论。 第三章 忠岂忘心 以事实和统计数字揭示:在乱世中从一而终是少见的。五代73%的文武大臣侍奉过两朝以上。 第四章 列国时代 反思 五代十国 的称谓。从人口、地域到国家存续的时间,五代都并不比十国高出一个层级。且 辽 理所当然应该算做一个朝代。 第五章 乱世君子 讲述十位高风亮节的君子。 第六章 冯君可道 讨论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冯道。 第七章 天命知否 当时算命虽然流行,但对人们的决策并不发生决定性影响即中国社会对天命的主流认识是明智的。 第八章 雅乐胡歌 中国古代音乐的高峰是唐代,此得益于西域音乐的进入。五代多位君主是胡人,但是
日本 这个国号是在8世纪之初确定的。本书描写的是663年白村江战败后,在紧迫的国际形式下日本的诞生。此时的日本取法唐朝,吸收了以律令法典为代表的一整套典章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国家,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这一时期在日本历史上也被称为 律令制时代 。 可以说,律令制构成了日本古代的立国之基,也是理解日本古代社会历史的关键线索。而唐、日律令异同比较,利用日本保存的律令复原久已亡佚的《唐令》等等,对于研究唐朝法制史乃至中国古代史都有重要意义。 日本史学家大津透教授继承了日本律令研究的深厚传统,是当今日、唐律令研究最具代表性的学者。作者在论述的过程中穿插史料与前沿学说,将晦涩的内容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地娓娓道来,是对日本律令制研究方面无可非议的启蒙书,也是了解日本历史文化演变的重要
本书在梳理唐代科举制度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考述唐代取士各科,如明经、进士、制举等的情况,考察了唐代科考的科目设置、内容沿革、贡举、举子行卷、放榜宴集等活动,探讨了科举制度对当时文学风气、社会风尚等的影响。其以史学与文学研究结合的办法,综合考察古人在历史记载、文学描写中的有关社会史料,研究唐代士人的生活道路、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着力重现了当时部分的时代风貌和社会习俗,在研究史上开一时风气之先,影响深远。
本书是一部关于唐玄宗李隆基的传记读本。他是盛唐天子,在波诡云谲的宫廷斗争中杀出一条血路,先后铲除韦后与太平公主,二十八岁继承皇位,励精图治,缔造了中国历辉煌的开元盛世。 然而在漫长的政治生涯中,他又表现出平凡人软弱的一面,沉迷于宫廷生活,对国政缺乏应有的紧张感,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面对帝国的危机,他以七十二岁高龄,放弃都城、处死心爱的女人后,仓皇逃到成都。在玄宗身上,再也看不到领导者应该有的魄力和决断力。唐玄宗的执政风格,前后期差异很大,他的功过该怎么评说?且看本书娓娓道来。
本书是中国中古史、中古民族关系史、中外关系史的代表性著作。初版于1992年,旋即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和好评。《北京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美国《中亚杂志》、英国《皇家亚洲学会杂志》、《澳门日报》等先后发表了多篇书评。 全书主要阐述了公元七、八世纪唐、吐蕃、大食三大政治势力在中亚地区的角逐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诸如吐蕃向西域扩展势力及其与唐朝的争战、西突厥的兴衰、大食的东方扩张等。作者广泛利用了包括敦煌、吐鲁番出土的汉、藏文书等手资料,并从阿拉伯文史籍中做了大量摘译,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推动相关学术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
本书不是单纯的人物传记,也不是历史传奇,而是对大环境背景下的家国命运与情怀的中肯评判。五代十国时的南唐,经李昪、李璟两代君王的休养生息,经济、社会、文化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既是历史人物,也是文化人物。南唐的历史,因他的文化身份而得以彰显;他的词作,又因为亡国之君的命运而更加动人。全书将重现李煜生长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找寻其多才多艺、多愁善感和人生悲剧的起点;也着笔于南唐繁华的人文景象。在嗣位后、降宋前,偏安江南的十多年中,李煜虽然由于文人习性,耽于享乐,但他和大小周后凄婉的爱情也是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他也曾尝试改革,试图保全南唐的社稷,其仁厚的品性和施政风格,也得到了南唐百姓的认可,但在历史洪流和时势面前,还是沦为悲剧人物,成为亡国之君。
内容简介 本书从隋末杨广失道、李渊起兵写起,终于朱温逼唐哀帝禅位、建立后梁,全面梳理近300年唐朝历史脉络和演进逻辑,借为鉴戒。 本书明显特点,就是全景式解读唐朝不同时期朝廷局面,对构成和推动政局的错综复杂关系,或以人为中心,或以事为中心,分别立档,谋篇布局。上有皇帝皇后,旁及朝臣武将僚佐,涉及人物之多,探求研究之细,实是用心之作。另对与时局有关的人文掌故,以高适、杜甫、王维、白居易、柳宗元、薛涛等为代表,以事见人、论世知人,亦有不同程度的观察叙写。 本书俨然是一部简约而丰赡的唐朝社会政治人文史。
本书为隋唐史知名学者宁可先生和宁欣教授合著,在原宁可先生所著《隋唐史讲义》(未出版)基础上,经过宁欣教授修改完善,结合学术界前沿研究成果,编写而成。全书经过两代隋唐史学者的精心打造,具有很高的学术质量。内容上起隋文帝代周建隋,下至北宋建立。隋唐时期,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并达到了一个发展的高峰阶段。此时,中国在世界上是社会发展水平最高、国力最强盛、文化最发达的国家。因而,隋唐时期的中国在世界历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放射着灿烂的光彩,其影响力远及亚欧大陆,对世界文明的进程影响深远。
隋朝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是一个不该被忽视的重要朝代。本书依据《隋书》《资治通鉴》《旧唐书》等经典,编纂记述了隋朝的兴亡史。隋文帝杨坚南下灭陈,一统天下,终结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300年分裂之局面,开创了开皇之治、万邦来朝的繁荣局面。隋炀帝杨广穷奢极侈,滥用民力,修建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三征高句丽,国力耗尽,致使隋末民变,终断送了江山。隋朝二世而亡,实属一个短命王朝。 虽然昙花一现,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却颇有建树,进行了重大改革,建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兴建隋唐大运河以及驰道,改善水陆交通线,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这本书史料翔实,叙述生动且有新意,作者细致刻画了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太子杨勇、独孤皇后以及李密、王世充等耳熟能详
本书为晋武帝司马炎的学术性传记,是作者前作《司马懿传》的姊妹篇。作为一个身处重要转折时代的具有复杂的多面向的统治者,本书多维度立体化地再现晋武帝这一复杂的多面向的统治者的政治生涯,以及其所处的重要的中古转折时代。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在其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所开创的政治基础上,受魏禅让,建立晋朝,又渡江灭吴,终完成了三国统一的历史伟业。西晋王朝是汉唐间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时代,在官制、法制、经济制度、分封制度等多方面都有改革,对后世历史进程影响深远。而晋武帝统治前期,结束了汉末以来长期的分裂战乱,革新政治,推行法治,经济振兴,文化昌明,整个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 太康之治 。而其统治后期,却逐渐骄奢淫逸,怠惰政事,在国家大政和继承人选择上都出现了重
古偶剧和大女主题材的热播,让很多人对古代女子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好奇,对女性题材也有了更多的关注。本书从文化教育、服饰妆容、婚姻恋爱观、生活习惯、节日传统等角度切入,讲述唐朝女子的生活日常,开篇以现代女子和古代女子的对话式漫画开始,用犀利幽默的语言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展现古代女性和现代女性的文化和思想碰撞,并在正文中引用古籍文献等资料增加文学赏析性和可信度。文章既能做到严谨科普又能轻松易懂、引人入胜,读者既能学习唐朝历史,又能从唐朝女子身上学习她们独立、勇敢、敢于突破的精神。
本书为作者用九年时间打磨而成,以《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为蓝本,结合近年来的最新史学研究,用通俗流畅的文字讲述唐朝三百年历史,共八卷。 第二卷为《贞观之治》,讲述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的历史。 贞观 出自《易经 系辞下》: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行天地之道, 贞观 二字展现了李世民的治世雄心。对内,他广开言路、重用贤能,与民休养生息,社会日益繁荣;对外,他卧薪尝胆,蛰伏四年,然后一举打败世仇东突厥,灭国吐谷浑、薛延陀。虽然他在贞观后期也开始享乐,服用丹药,但仍然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第一。本书史料翔实、语言风趣、视野广阔,并有一定的深度,不失为一部优秀的大众历史普及读物。
《这才是五代十国史》讲述五代十国历史故事,时间从公元 907 年四月朱温建立后梁开始,到公元 979 年五月赵光义消灭北汉结束,前后共七十二年。本书内容大致分为两大部分,对应两个阶段。*阶段四十七年,可以用 五代兴替、十国风云 来概括(本书前 76 章)。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及后周五个朝代,南方有南吴、前蜀、吴越、南楚、闽国、南汉、荆南等国,北方有北汉。南吴后来被南唐取代,前蜀后来被后唐消灭。后唐到了李嗣源时又分裂出后蜀。闽国后期发生内乱,被南唐消灭,但南唐只得到两个州,吴越得到一个州,闽国旧将留从效割据两个州。南楚后期出现 众驹争槽 ,也被南唐消灭,但南唐一个州也没有得到,南汉抢了一个藩镇,南楚旧将王逵、周行逢等人割据两个藩镇。在*阶段,十国之中的前蜀、南吴、闽国及南楚已经灭亡,
隋朝虽短暂却也璀璨。汉承秦制,唐循隋法,如果没有隋朝三十多年的承上启下,没有隋朝奠定的经济和制度基础,后来的大唐盛世能否会出现还须画一个问号 本书以隋朝的创建、兴盛、衰亡为主线,详细记述了重大历史事件和主要人物。以灵动的语言和扣人心弦的情节拨开历史迷雾,走进统一富强与暴虐短命并存的时代,感受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破解千年以来的历史谜案,程度地还原历史真相,从中理解历史的大走向、大脉络,追古抚今,获得感悟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