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25-49元49-69元
折扣力度:
1折-3折3折-5折5折-7折7折以上
筛选:
    • 中国石窟艺术-大足石刻
    •   ( 1561 条评论 )
    • 大足石刻研究院 /2022-11-01/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大足石刻,是今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摩崖造像的总称。大足石刻现存雕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造像始建于初唐,历经唐末、五代,盛极于两宋,题材以佛教造像为主,兼具道教和儒家造像,被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多达75处,是中国石窟艺术后一座丰碑。其中,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这 五山 摩崖造像,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和保存完好而闻名于世,集中体现了大足石刻的基本特色和历史、科学、艺术价值。1999年,因 大足石刻美术价值之高,风格和题材之多样化,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水平 等标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本书精选大足石刻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造像179幅,集中体现了大足石刻的艺术、历史、科学等价值,让读者对大足石刻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 ¥144 ¥320 折扣:4.5折
    • 中国石窟艺术-大足石刻史话
    •   ( 3165 条评论 )
    • 李小强 /2019-08-01/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大足石刻历经唐、五代时期的孕育,开启了之后5万余尊造像、10万余字铭文的雕凿之声。在此之后,历经270年的经营,方具今日北山石刻多达三百多龛窟的规模。在北山长约里许、形若星月的佛湾中,佳作连连,晚唐时期观无量寿佛经变,布局严谨,造像多达五百余身,是中国石窟同类题材中的代表作。本书是一部对大足石刻发展历程介绍的通俗读本,书中图文并茂地解读了大足石刻一些重要龛窟的艺术、历史价值,讲述了这份独特世界文化遗产的诸多文化内涵。

    • ¥30.6 ¥68 折扣:4.5折
    • 云冈:人和石窟的1500年(陈丹青推荐。从北魏到AI时代,一本书了解云冈石窟的前世今生)
    •   ( 212 条评论 )
    • 蒯乐昊浦睿文化 出品 /2024-10-01/ 湖南美术出版社
    • 云冈石窟是北魏时期由皇家开凿的石窟群,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不可错过的瑰宝。《云冈:人和石窟的1500年》是关于云冈石窟与历代云冈人的历史非虚构作品,讲述了一段关于 人的信仰 人的工程 的故事。 一千五百年前,人们虔诚发愿,要在灵山巨岩之上营造出一个胜极的佛国。 北魏时期,在文成帝的支持下,昙曜主持云冈石窟的开凿建设。孝文帝、冯太后时期,石窟建设愈发兴盛,北魏后期则逐渐衰微,云冈石窟历经多次荒废与重建,甚至一度经受着严峻的盗凿考验,直到近代被考古学家再次关注,才遏止了更多的国宝流浪海外。本书爬梳了云冈石窟的历史沿革,亦讲述了无数云冈人的故事:一举夺回学术主动权的中国云冈学奠基人宿白先生,勇敢开辟新赛道的云冈守护者、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用古建筑学思路还原石窟工程营造的新一代学者彭明浩,

    • ¥44.2 ¥65 折扣:6.8折
    • 造像、仪式与地方集体记忆
    •   ( 45 条评论 )
    • 周洁 /2025-02-01/ 上海三联书店
    • 本书稿借助艺术史、考古学、宗教史与地方社会区域史等不同视角,将 层累 造成的南山渐次剥离,以期在动态的历史文化变迁中,综合考察其产生、接受与转变的过程。为宋代南方地区造像和美术史提供重要研究视角。以往研究对象集中于魏晋时期造像碑,区域以北方和关中地区为主。宋代之后,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地方社会的兴起、造像活动以家庭式展开,使得造像呈现出不同的开凿生态和视觉形象。本书稿即是对开凿于绍兴年间大足南山摩崖造像的一项综合研究。

    • ¥82.8 ¥98 折扣:8.4折
    • 北石窟寺史话
    •   ( 199 条评论 )
    • 甘肃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 /2022-09-01/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北石窟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始建于北魏,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相继增修,形成了较大规模的石窟群,现存大小窟龛307个,石雕造像2126尊。北石窟寺千姿百态的石雕造像是陇东地区艺术的精华,也是古代中外文化在这里交流的结晶,堪称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颗艺术明珠,在中国石窟艺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本书对于北石窟寺的现存遗迹,进行深入梳理,以深入简出的语言讲述北石窟寺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历史沿革和关键人物,以及近现代北石窟寺保护研究方面的逸闻趣事。本书图文并茂,读者可以领略到石窟艺术的神秘魅力、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 ¥35.1 ¥78 折扣:4.5折
    • 石上千秋:汉画像石中的衣食住行
    •   ( 253 条评论 )
    • /2024-07-24/ 齐鲁书社
    • 汉画像石是我国汉代特有的艺术形式,被鲁迅先生誉为 气魄深沉雄大 ,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本书是著名汉画像石研究学者张从军最新力作,书中从服饰、饮食、住宅房屋及车马出行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各地出土的画像石进行了分类展示与解析,涵盖了山东、江苏、四川、河南及陕西等地的画像石代表性作品,图片多达四百余幅。作者对汉画像石及古代物质文化有较深的研究与积累,在流畅述写的同时,对汉画像石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让读者能透过汉画像石而对汉代及整个古代的文化有更为清晰的体认,是一部难得的汉画像石及传统文化普及佳作。

    • ¥69.5 ¥88 折扣:7.9折
    • 大足石刻十八讲
    •   ( 1027 条评论 )
    • 李小强 /2022-02-01/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大足石刻是重庆的世界文化遗产,造像题材众多,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考古、宗教、民俗等多方面的价值。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石刻造像的新发现等,大足石刻在诸多方面需要向读者进行解读,因此,《大足石刻十八讲》一书选取大足石刻的十八个方面,对大足石刻进行解读。本书主要可概括为三个部分:部分为大足石刻的历程与发现。通过此部分,读者可以对大足石刻发展历程、碑刻铭文、匠师以及发现历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第二部分是对大足石刻造像题材的解读。对大足石刻主要造像题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读,涉及到儒释道三教,让读者对大足石刻造像题材的历史与艺术有一个较为详细的认识。第三部分为对大足石刻的文化和艺术的考察。此部分重点是对大足石刻蕴含的历史、艺术、文化等诸多特点的考察,让读者对大足石刻呈现出的诸多价值有

    • ¥44.1 ¥98 折扣:4.5折
    • (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作为物质文化的石刻文献
    •   ( 693 条评论 )
    • 程章灿 著 /2023-05-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本著作为国家 十三五 重点图书规划项目《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丛书中的一种,作者将物质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古代文献的特殊形态 石刻文献的研究中,从考古学、历史学、艺术学等视角,立足于文化史的宏观鸟瞰,对古代石刻文献和它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进行深入的考察分析,展示了古代石刻文献的丰赡和魅力,丰富、完善了古代文献的广阔内涵,揭示了石刻文化和石刻文献独特的文化史价值和审美价值。主要章节包括:从物质文化角度看中国古代石刻;宋前及宋代刻工和刻石文化;元明清刻石工、刻石业及文化交游;拓本生产与流通;秦始皇东巡刻石的传统、礼仪与文本文化;汉碑、社会网络与礼物;汉末三国石刻;石刻的空间与文本景观;永州摩崖石刻的产生与演绎;朱熹对石刻文化的作用;晚清笺纸与石刻文献;晚清士风和碑拓流通;附录还

    • ¥97.5 ¥150 折扣:6.5折
    • 秦汉碑刻校勘图鉴(精)
    •   ( 275 条评论 )
    • 李志贤 编 /2007-11-01/ 文物出版社
    • 《秦汉碑刻校勘图鉴》真实写照了碑帖上的文字图像,用文字来记录图像,给众多人们提供一些研究价值。研究金石碑版本的学者,商估史来不乏其人,著作自多。《秦汉碑刻校勘图鉴》作者是李志贤。

    • ¥78.8 ¥108 折扣:7.3折
    • 中国青铜技术与艺术(丁酉集)
    •   ( 261 条评论 )
    • 苏荣誉 著 /2019-12-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品中的杰出代表,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近年来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苏荣誉教授一直致力于青铜器铸造工艺的研究,在青铜器铸造工艺研究方面颇有建树。该文集收录了他关于青铜器铸造工艺研究的*成果,既有像《妇好墓青铜器与南方影响 殷墟青铜艺术与技术南方来源与技术选择新探》这样的文章对传统热点问题进行再次深度阐发,也有像《枣庄徐楼出土铸镶红铜青铜器探讨 兼及红铜铸镶纹饰青铜器的时代与产地问题》这样的文章结合新材料进行新研究,该书的出版将会推动学界对青铜器铸造工艺的进一步研究。

    • ¥64 ¥128 折扣:5折
    • 金石录(一函一册)赵明诚 著 宋刻大系 上海图书馆镇馆之宝 原大影印全书钤印300方
    •   ( 46 条评论 )
    • (宋)赵明诚| /2024-06-01/ 浙江古籍
    • 《金石录》是宋代赵明诚所著的一部采用录目与跋尾体例写成的金石学专著,由于收录北宋以前传世钟鼎碑版铭文宏富与考证精当,以致与欧阳修所著的《集古录》齐名,世称“欧赵之学”。清代初年,杭州藏书家冯文昌意外获得一部宋刻本,虽残存十卷,但可算 无仅有的幸运,特意镌刻了“金石录十卷人家”印章一方,钤盖在所藏各种书帖之上,引以自豪,一时传为佳话。自是以后,该本经大藏书家鲍廷博、江立、赵魏、阮元、韩泰华、潘祖荫等递相收藏,书上印章累累,斑斓绚丽; 学者江藩、顾千里、翁方纲、姚元之、洪颐煊、沈涛等先后赏鉴,或题咏,或写跋,金薤琳琅,殊可宝爱。

    • ¥220.2 ¥398 折扣:5.5折
    • 东魏-北齐石窟造像研究
    •   ( 88 条评论 )
    • 唐仲明 /2025-02-01/ 科学出版社
    • 本书以田野调查为基础,通过大量第一手的调查资料,采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对东魏?北齐石窟造像进行类型分析,在类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纪年材料(文献记载、造像题记)对石窟造像进行了年代学研究。通过东魏?北齐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石窟造像的比较研究,采用文化因素分析法,对它们各类特征的来源进行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东魏?北齐石窟造像样式特征所反映的“西方”“南方”以及“中原传统”因素,以及传统历史研究中的“胡化”与“汉化”问题。利用全面搜集的石窟、造像的题材,佛教刻经经目材料,讨论东魏?北齐的佛教信仰,结合供养人的身份,探讨不同身份等级供养人佛教信仰取向的不同,以及背后反映的深层次动因。

    • ¥277.4 ¥380 折扣:7.3折
    • 五代在碑志·五代武人之文
    •   ( 884 条评论 )
    • 山口智哉李宗翰刘祥光陈韵如柳立言 编著 /2021-08-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五代时期武人有着怎样的社会地位?为何会出现忠而复叛的现象?是否真的像宋太祖所说的武人是社会动乱的乱源?五代是否真的 重武轻文 ?宋初是否真的 重文抑武 ? 揭秘藏在墓志碑文里的五代武人的宦海浮沉。 本书通过解读五代武人的墓志和碑铭,为五代阶层流动、文武交流研究提供新材料。书中从文人如何书写武人、武人之文事与武功、武人之后代和转型三个方面,分析解读五代武人的家庭结构、仕宦经历、上升通道、观念信仰等,探讨并重新评估了武人在五代至宋初的历史角色和地位。另外,作者还提出了一系列颇富启发性的议题,如:武人是否对 致治 有一定的贡献,而不只是宋太祖所说的 致乱 ;武人品德和信仰是否符合儒家的严苛标准;等等。可以说,本书是从五代之 武 追溯宋代士大夫官僚制度的源流,并透过石碑和石刻这类 文 的表现

    • ¥80.2 ¥118 折扣:6.8折
    • 七至十世纪朝鲜半岛石刻碑志整理研究
    •   ( 76 条评论 )
    • 拜根興 /2023-03-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本书收录了七至十世纪朝鲜半岛相对完整的石刻碑志八十三件,分为 整理篇 研究篇 两部分。 整理篇 首先对收录各篇石刻碑志断句标点,并依据现有研究做了相应的校注;其次,每篇石刻碑志都附有解题,阐述碑刻撰书情况、发现经纬、内容、收藏状况等,对一些重要的碑刻,此前研究者所写题跋文字亦在收录之列;后,罗列各碑志相关收录情况与研究论著,完整地展示七至十世纪朝鲜半岛石刻碑志的研究动态。 研究篇 探讨朝鲜半岛石刻碑志涉及问题。书后还附有本书未收录的七至十世纪朝鲜半岛残缺石刻碑志目录与七世纪之前朝鲜半岛主要石刻碑志简目等。

    • ¥114.2 ¥168 折扣:6.8折
    • 龙门石窟保护工程实录
    •   ( 4 条评论 )
    • 陈建平 /2025-01-01/ 科学出版社
    •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是中国古代佛教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门石窟历经千百年沧桑,自然因素和人为影响对石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各种病害、洞窟渗漏、雕像溶蚀、本体风化等现象严重威胁着龙门石窟的安全。本书记录了21世纪以来,龙门石窟保护工程的实施过程与发展变化,包含了工程背景、地质勘察、病害调查,以及项目设计、施工、管理的各个方面;也总结了近年来龙门石窟文物保护工作的国际合作经验。

    • ¥137.2 ¥188 折扣:7.3折
    • 碑谱:石刻中的宗族变迁
    •   ( 7 条评论 )
    • 周晓冀 著 /2025-03-03/ 武汉大学出版社
    • 本书研究以碑刻形式存在的中国宗族谱牒,分为碑谱及其相关概念、资料与研究设计,碑谱的渊源与分布,碑谱的形制与制作,碑谱与近世族谱修撰,碑谱与近世宗族复兴,当代碑谱与宗族活动等内容,将宗族史研究与谱牒形式研究结合起来,具体考察其发展历程、形式和内容以及与宗族组织活动的内在关系等,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将对中国传统社会和宗族组织研究有所助益。读者群体以各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为主,研究生也可以参考、学习。

    • ¥54.5 ¥99 折扣:5.5折
    • 三官碑刻辑录.初编
    •   ( 9 条评论 )
    • 宋军朋雷伟平 辑录 /2024-04-01/ 线装书局
    • 三官碑刻,是了解和研究三官信仰在官方和民间共同推动下广泛传播的重要历史文献,也反映出儒道佛哲学融合的历史面貌。现存的三官碑刻,最早见于唐代晚期,其次为宋元、明清、民国时期,一直到现当代;从地域分布来看,遍及全国。有的存于古代著作文集,有的存于唐宋以来至民国的地方志中,有的仍存于三官宫观庙宇中的金石上。作者通过广泛地文献搜集和田野调查,首次对零散、分散、未归类的三官碑刻文献汇集整理,是目前三官信仰研究最新的文献成果。依据所搜集整理的约450篇文献,经过仔细点校,初步选录出其中的157篇,形成《三官碑刻辑录.初编》。

    • ¥39.6 ¥88 折扣:4.5折
    • 江西道教碑刻辑录(上下) 陈雅岚,戴训超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402
    •   ( 17 条评论 )
    • 陈雅岚,戴训超 /2024-01-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江西道教碑刻辑录》是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江西道教碑刻收集、整理与研究 (项目编号:16BZJ039)的结项成果基础上修改而成。书稿内容全面系统搜集江西道教庙宇碑刻存在的数量、类型、特点、分布区域等相关信息,并对有价值碑刻进行分析和研究。具体为:1.所涉主要内容以当代江西行政区划为依据,以涉及江西道教为主。2.收录范围包括道教碑记、宫观记、阁楼堂记、墓志铭、地券等。3.少数包含道教内容的民间宗教和砖刻、钟铭、瓷碑等,亦酌情收入。4.少数虽非碑文,但内容重要、史料价值高,作为附录收录,在篇目后加*号。5.碑文时限:上起西汉,下讫清末,少数民国和当代有价值碑文亦酌量收录。

    • ¥199 ¥398 折扣:5折
    • 碑刻文献校读考辨
    •   ( 4 条评论 )
    • /2025-05-07/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本书主要以《河南散存散见及新获汉唐碑志整理研究》《西南大学新藏墓志集释》《台湾南部碑文集成》《台湾中部碑文集成》《新出宋代墓志碑刻辑录?南宋卷》等材料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的训诂学、词汇学、校勘学方法,利用汉语俗字理论和俗变规律,对其中的字形释读和校注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对碑刻中的一些词语进行了考释,尤其抉发了部分较为重要的典故词语,有助于墓志碑刻文献的解读和研究,亦对语文字典辞书编纂有所裨益。

    • ¥87 ¥128 折扣:6.8折
    • 奚族碑刻整理与研究
    •   ( 31 条评论 )
    • 王丽娟 著 /2024-09-01/ 人民出版社
    • 本书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奚族碑刻汇编;下编为专题研究。上编,全面收集奚族碑刻,共计收录碑刻83块,时间跨度为公元517年至1208年。对其中史料价值较高者或能够前后比对说明一些问题的碑刻,进行碑刻资料之间、碑刻资料与文献史料之间的互注,形成奚族碑刻汇编。下编,深入发掘奚族碑刻中所蕴涵的历史信息,形成专题研究。在全面掌握碑刻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合理应用文献史料作专题研究,对学术界关注不多的或有待于进一步阐明的问题做深入地探讨,从而提出自己的学术观点,以期增进奚族历史相关问题的研究。

    • ¥29.7 ¥66 折扣:4.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