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2017年广东省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研究成果之一,主要辑录明清两代关于清远县(含今清远市清城区、清新区和佛冈县范围)的舆图及图说。全书按文献形成的时间先后顺序整理了26幅县域(境)图、城郭(池)图、官制建筑图,修复其中的山川、河流、城郭、古迹等文字内容,对舆图要素加以颜色。原志书为竖排繁体字,本书在辑录时改为横排规范简体字,并加以新式标点断句。本书的出版,可充分发挥此类旧志舆图的历史地理价值,也为清远地区历史地理的探索研究提供了成系统、丰富、完整的原始资料。
昆明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有“春城”的美誉。清朝末年,昆明已形成“三坊、二十四铺、一百五十余条街道、四百多条巷道”的繁盛景象,近代工业初具规模。民国时期,古老的昆明在现代文明之风的吹拂下渐渐展露出新的模样。昆明老民居分布最广的是三间四耳、土木或砖木结构的“一颗印”式建筑。滇越铁路通车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昆明出现了欧式建筑,如巡津街的法式住宅楼房,云南大学的会泽院,正义路马市口的万来祥西药房,金碧路的惠滇医院,等等。全新的城市面貌下.新式学堂、医院和现代市政设施也正使它内里的气质悄然改变。抗日战争期间,昆明由于偏居西南一隅而免受战火破坏。由于当时工厂、学校的内迂潮,昆明一度繁荣,成为当时中国文化教育的前沿,
《看版图学中国历史》通过一幅幅古今对照的中国疆域变迁版图,直观展现了伟大祖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纵向的整体风貌变化。全书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广博风趣,配有丰富的地图和形象生动的图片资料,以及漫画小人“天知一半”?妙趣横生的“指点江山”和“小词典”?娓娓道来的历史典故和历史知识,这些都能使读者轻松地阅读历史,形象地理解历史,生动地感知历史。?本书特制了一张透明的当今中国标准版图活页,将它重叠到书中那59幅全彩中国历史版图上进行对照,读者不但可以对中国历史版图变迁的进程一目了然,还可以通过对照中国历代疆域面积的大小,在轻松阅读中领略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概况,从而增强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历史版图:??透明版图:??对照效果:?
本书作者约翰·濮兰德(1863—1945年)曾经在中国担任海关官员,是赫德的机要秘书,与李鸿章有过一定的交往,同时,他也曾作为《泰晤士报》的记者走访和游历中国,并就一些问题对李鸿章进行过采访。具备了这样的一些身份,濮兰德撰写《李鸿章传》一书就应该让人感到有较高的可信度。当前,李鸿章的研究方兴未艾,成果颇多但同时又争议频生,有些重要问题至今没有定论,因此,出自李鸿章同时代的异国之人的资料当显珍贵,故而,当天津人民出版社把这本原著交由我翻译的时候,我便欣然领命,决心下工夫完成这个任务,以便使当今更多的普通读者和有关研究者从不同的视野和角.度再次对李鸿章进行了解并作出自己的评判。可以说,该书的特点是能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的层面上对李鸿章予以介绍和评说,既能使读者全面地了解主人公的重要活动、
《塞尔登的中国地图》是知名海外汉学家卜正民*力作,2014年《经济学人》推荐图书。 一幅被称为 塞尔登地图 的中国航海图:它凝聚着明代中国制图技法不为人知的精华,却流落他乡而长久被人忽视和遗忘。 2009年,这幅罕见的中国地图在牛津大学图书馆揭开尘封已久的面纱。这幅地图被人们遗忘在图书馆浩瀚的文献中近几个世纪,无论是汉学家还是制图专家,都未曾见过这样的一幅地图。它偏离了中国古代的制图传统,以至于专家们宣称这幅地图是伪造之物,尽管根据记录显示这幅地图确实是于1659年被辗转送到牛津的。这幅被称为 塞尔登地图 的珍贵文物由此成为待解之谜。 究竟是谁绘制了这样一幅地图?它又是怎样远渡重洋,并在数百前被西方人解读的?卜正民通过大胆的猜想与详尽的考证,为我们揭示出藏在这幅地图的惊人秘密。《塞尔登的中国地
昆明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有“春城”的美誉。清朝末年,昆明已形成“三坊、二十四铺、一百五十余条街道、四百多条巷道”的繁盛景象,近代工业初具规模。民国时期,古老的昆明在现代文明之风的吹拂下渐渐展露出新的模样。昆明老民居分布最广的是三间四耳、土木或砖木结构的“一颗印”式建筑。滇越铁路通车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昆明出现了欧式建筑,如巡津街的法式住宅楼房,云南大学的会泽院,正义路马市口的万来祥西药房,金碧路的惠滇医院,等等。全新的城市面貌下.新式学堂、医院和现代市政设施也正使它内里的气质悄然改变。抗日战争期间,昆明由于偏居西南一隅而免受战火破坏。由于当时工厂、学校的内迂潮,昆明一度繁荣,成为当时中国文化教育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