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图集(1-8)》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册:原始社会 夏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时期;第二册:秦 西汉 东汉时期;第三册:三国 西晋时期;第四册:东晋十六国 南北朝时期;第五册:隋 唐 五代十国时期;第六册:宋 辽 金时期;第七册:元 明时期;第八册:清时期。按年代分为20个图组,共有304幅地图(不另占篇幅的插图不计在内),549页。地图上的内容包括:已知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重要遗址的分布,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权的疆域政区或活动范围、民族分布,秦以前见于记载的全部可考地名,自秦代开始全部县以上地名、一二级政区的界线,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寨、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海岸线、岛屿等,共收地名7万多个。各册均有中、英文的编例和地名索引。
《中国史稿地图集》(套装共两册)包括从原始社会到鸦片战争的有关地图。其中有原始社会遗址分布图,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各朝代的行政区划图,有历史上的民族分布及迁徙图,有历代战争的地图,有历代中外交通的地图,有反映经济发展的地图等等;总之,尽力以地图的形式,把我国历史上各族人民重大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活动史实反映出来,使《史稿》的读者对一定历史时期人们活动的地区有个比较具体的概念。
本书从全球视角,深入古老的地图世界,透过不同地域和时代的地图文化,勾勒出主流地图的发展脉络,划分出世界地图史上重要的时空发展阶段,回溯了从上古绘图到18世纪的地图发展历程,同时还介绍了历*著名的地图作品与地图学家。作者以学者的严谨态度、记者的求实精神,讲述了古往今来制图家、探险家和地图测绘者精彩纷呈的故事,重走地图史几千年的漫漫征途,讴歌了人类探索与发现的科学精神。
在这部地图集包括从原始社会到鸦片战争的有关地图。其中有原始社会遗址分布图,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各朝代的行政区划图,有历史上的民族分布及迁徙图,有历代战争的地图,有历代中外交通的地图,有反映经济发展的地图等等;总之,尽力以地图的形式,把我国历史上各族人民重大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活动史实反映出来,使《史稿》的读者对一定历史时期人们活动的地区有个比较具体的概念。 我国过去的木版历史地图,往往用朱墨套印,以对照古今地名等的异同。这种办法很好,它使我们能够从现在的地理概念去理解它的历史变化,这会加深我们对历史的具体理解。我们除原始社会遗址分布图外,都以分色办法,采用了古今对照。我们认为这是编绘历史地图的好办法。
臧励龢等编著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精)》分 为古地名、旧地名和今地名三大部分,古地名收列 1912年以前古代存在的郡、州、府、路、县及古地区 、古山、古水、古桥、古镇等有关自然地名和人文地 名。由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负责编写。旧地名 收列1912年以后设立,后又撤销的旧县、旧市、旧区 和旧地区名。由中国地图出版社负责编写。 全书分检字、辞典、遗补、附录、索引、索引说 明等六部分。上起远古,下迄现代。又可分为地理志 、历代疆域、群山、水道、名城、铁路、矿山、地名 、村镇等。在1982年版本,页数共计1500字。
本书为严耕望先生史学著作的代表作,颇受国内外史学界的推崇。本书考订唐代的交通地理沿革,以区域分卷,按京都关内区、河陇碛西区、秦岭仇池区、山剑滇黔区、河东河北区、河南淮南区分为6卷,以路线为篇,如长安洛阳驿道、长安太原驿道等路线,考论沿途所经州府军镇、馆驿津梁、山川形势、道里远近,并及古迹诗篇,引证史料繁富,考订详核,每篇考论结果,皆绘制地图,颇便读者了解和应用。
本书是 中国珍贵典籍史话 丛书之一种,介绍了康熙朝《皇舆全览图》的测量、绘制、版本流传等内容。康熙朝《皇舆全览图》作为中国部经纬度实测地图,奠定了中国地理学、测绘学的基础,成为我国基本地图的基础,影响深远,在中国乃至世界地图测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共产党100年地图集》以地图为主要表达载体,综合经典照片、信息图表、文字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由开天辟地、土地革命、全民抗战、解放战争、大业奠基、艰辛探索、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科学发展、奋进新时代十个篇章组成,为读者再现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 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波澜壮阔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70周年,为铭记历史、警示未来,为弘扬爱国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配合名录特作此书。基本内容: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示的抗战图片、文字为基础,结合我社的有关抗战的历史图、扩大图,并配以照片以及文字,其中地图、图片、照片及文字分别占三分之一的篇幅,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将抗战的历史状况呈现给读者,牢记中华民族抵御侵略、奋勇抗争的历史,加强版面设计,使之内容与形式兼顾。
《地图的文明史》是一本关于地图发展的简明扼要的、经典的历史叙述,作者诺曼·思罗尔勾勒了地图与历史间亲密的联系,并运用了大量的插图――包括古代的有名地图到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绘制成的当代地图,多方阐明了从历史时期到今天人类文化在如何解读空间关系。 08年版是本书的第三次修订版,包含了大量的内容修订,补充了新的材料,包括一个参考书目。
《三山五园图(四屏挂轴)》根据绘制于1904年的《五园三山及外三营地图》复制,是一幅精美的秀丽山水画卷。“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五园”是指依三山而建的静明园、静宜园、清漪园(颐和园)及其附近的畅春园、圆明园。这样一片规模宏大、如诗如画的皇家园林,却因清末侵略者的洗劫,无数雕梁画栋的殿阁楼台在大火中化为瓦砾废墟。如今各园已与全盛时期无法相比,只有在古地图中才能觅得当年风姿。《三山五园图》四屏挂轴,带您走入那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皇家园林世界,适合观赏、收藏、研究,装点居室,美化生活,兼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更是礼尚往来之佳品。
《塞尔登的中国地图》是知名海外汉学家卜正民*力作,2014年《经济学人》推荐图书。 一幅被称为“塞尔登地图”的中国航海图:它凝聚着明代中国制图技法不为人知的精华,却流落他乡而长久被人忽视和遗忘。 2009年,这幅罕见的中国地图在牛津大学图书馆揭开尘封已久的面纱。这幅地图被人们遗忘在图书馆浩瀚的文献中近几个世纪,无论是汉学家还是制图专家,都未曾见过这样的一幅地图。它偏离了中国古代的制图传统,以至于专家们宣称这幅地图是伪造之物,尽管根据记录显示这幅地图确实是于1659年被辗转送到牛津的。这幅被称为“塞尔登地图”的珍贵文物由此成为待解之谜。 究竟是谁绘制了这样一幅地图?它又是怎样远渡重洋,并在数百前被西方人解读的?卜正民通过大胆的猜想与详尽的考证,为我们揭示出藏在这幅地图的惊人秘密。《塞尔登的
《看版图学美国历史》通过一幅幅古今对照的美国疆域变迁版图,直观展现了美国几百年的历史疆域变化。本书对美国历代总统进行了介绍,对美国疆域的扩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全书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广博而又风趣,并配有丰富的地图和形象生动的图片资料,使读者在轻松阅读中了解美国的历史发展概况,从而增强对美国历史的了解。本书作者陆运高提供了一张透明的现今美国标准版图活页,用它来对照美国历史地图,使得古今美国一目了然。作者注重地图、图片资料与文字资料的结合运用,使它们互相补充,以期达到对历史更好地表达效果。
《古代世界历史地图集》(Historischer Atlas der antiken Welt)是西方古典学界、古代史百科全书 新宝利 (德国)(Der Neue Pauly)系列的一种。《古代世界历史地图集》沿袭了 新宝利 丛书严谨的学术研究风格,累积了世界古代史各专业领域zui新且zui高水准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其深入浅出的扼要论证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被学界誉为是目前zui具专业性和学术性的一本关于古代世界历史的地图集,是世界古代史研究zui具匹配专业地图集,为读者提供了传统的和新兴的具有史地前沿性的学科成果,从中能看到西方史学界对古代世界的认知和探索的基本历史观以及这种史观对今天古代世界史研究的深刻影响。 作为迄今为止zui具专业性和学术性的一本关于世界古代历史的地图集,本书的zui大特色在于全书共收录161幅彩色地图与44幅插图,时间跨度从公元前3000年(古代近东)至公
《北平历史地理》是侯仁之1949年于英国利物浦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作者在本书中开创性地运用了现代历史地理学的方法,强调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分析相结合,文献研究与田野考察相结合,对北京城的兴起和发展变迁史做了详细的考证和精辟的阐释。 《北平历史地理》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界部关于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的专著,无论是在侯仁之个人的学术发展历程中,还是在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史上均具有重要的标志作用,于今天的城市规划与保护,也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北平历史地理》中含54 幅地图,全部为作者亲手所绘。
《中国历史一览图》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幅大型综合示意图,它以长卷的形式展现了中国历史从古至今的发展梗概。它以历代中央政权的演变线索为主干,辅以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发展演变及其政权更替。
作者通过对丝绸之路沿线圈家互联互通、贸易投资、产能合作、城镇化以及发展障碍、保障机制等领域进行分析,为读者勾画了沿路国家的经济现状与合作前景,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建议与主张,对一些难点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