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书信集,起自1840年初,终于1871年底,主要记录了其官宦生涯、身体状况,平定太平军、捻军的经过,治军方法、治学态度、为人处世,以及家族事务处理、经济开支、健康养生,等等,共计近1500封。本书收录了近1000封。其写信对象有祖父母、父母、叔父母、四个弟弟、两个儿子,本书据此分了五篇;不过,各自所占篇幅不等。其中,写给四个弟弟的约占七成,写给两个儿子的则近乎两成。 《曾国藩家书》虽然是家书,但其中提及的人物众多。除了家庭成员以外,还有亲家陈源兖、郭嵩焘、罗泽南、刘蓉、郭沛霖、贺长龄、袁芳瑛等, 晚晴八大名臣 中的骆秉章、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沈葆桢、李鸿章(另外两位是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也悉数出场;此外,还有湘军、淮军重要将领王錱、塔齐布、李续宾、李续宜、乔松年
唐浩明编著的《曾国藩》(注释本)一套三册,将近代中国显赫、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曾国藩以及以他为首的湘军集团写得栩栩如生。小说在史实的基础上,以时间为轴,对事件描述、情节细部作了恰当的虚构。通过大大小小的战事以及此起彼伏的矛盾,还有波谲云诡的官场,刻画了曾国藩以大局为重、以江山为先的英雄人物形象。《曾国藩》(注释本)的精彩之处还在于注者对一些专深的名词做了注释,既增强了可读性,又方便了读者。
《中国六大政治家》由梁启超、麦孟华、李岳瑞、佘守德四人编著,20世纪初由广智书局陆续分编出版。梁启超认为近代中国之衰败,唯有崇尚法治,始得振衰起隳,富国强兵。书中被称为六大政治家的是:管仲 、商鞅 、诸葛亮 、李德裕 、王安石 、张居正。
这本书,不是原创,是在1999年初版《秦桧传》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史学界为了拨乱反正,普及历史知识,曾经出现一股撰写人物传记的热潮。这些人物,大多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圣君贤相,即所谓正面人物。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这些人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作过有益于人民的事情,为历史增添了光辉。人们常说,历史一面镜子。但是,这面镜子,犹如《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鉴一样,是有正反两面的。善与恶、美与丑、忠与奸是并存的,而且,总是在斗争与比较中显现出来的。因此,写好一部有血有肉的奸臣传,也是历史教育所必需的。它既可以突现英雄人物的正面形象,也可以客观地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起到“嘉善矜恶”的作用。
本书既写曾国藩的文韬武略,也写他的待人处民与生活态度;既写他的困厄与成功,也写他的得宠与失宠。曾国藩制胜的兵法、治军行政的方针,他独特的人生观、处世哲学,他的文化素养和人格品位等等,都在书中得到精彩的体现。历史小说难得,好的长篇历史小说更难得,读毕此书,当有收益。
中国人曾经创造出璀璨的文明,直至清代中期,中华文明依然以其深度与广度享誉世界。然而,荣光似乎在鸦片战争之时戛然而止,作为当时的能臣与大吏,林则徐以一身之力,将士大夫的操守与事功表露于内忧外困的应对之中。著者青年时代即着手林则徐研究,古稀之年依然钟情于此,现今将海内外相关文献尽数吸收,以凸显这位先哲略含悲情的人生际遇。语言简洁生动,图片讲究精美,以便于读者贴切地理解这位先驱者及那段民族心酸史。
故事发生在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时期。楚国贵族蔫贾遭令尹斗椒陷害,伐宋失利,被押解回都,途中遭剑客刺杀。幸有忠臣相助,其子荔敖与母亲毁容求存,避难云梦乡,改名孙叔敖。 孙叔敖斩杀双头怪蛇,适逢云梦乡遭遇水患.,乡人以其触怒水神沉湖惩之,其母代子受过投湖身亡。期思县狐丘丈人收留孙叔敖,将毕生积累倾囊相授,孙叔敖如饥似渴,并得遇红颜成家立业。淮河洪灾频发,孙叔敖毛遂自荐,主持治水,倾尽家资。然首次治水失败,他被诬陷、遭殴打,身陷囹圄竟不改其志,历时三载,治水不辍,终于修筑了我国历史上座水利工程期思陂,借淮河古道泄洪,筑陂塘灌溉农桑,造福淮河黎民。 孙叔敖胸怀大志,来到郢都,甘为下等门客,在贵族排挤、斗椒寻仇的夹缝中卧薪尝胆,偶以“南图淮水,北饮黄河”之谋倍受庄王赏识。他孤身
文白对照《曾国藩家书全编》共收录了曾国藩道光二十年二月初九至同治十年十一月十七日写给父母、兄弟、子女等人的一千二百五十余封家书,都是他在为官从政、操持防务,或奔走于驿道水路上的亲笔所书。其内容非常丰富,有的谈家常琐事,有的讲做人的道理,有的论治学的方法,有的说处理人际关系和为官之道。同时,还劝勉后人精进,表达心事衷曲,言之凿凿,情意绵绵,实为后辈修身育人、捧读不倦之佳作。 总括一句,他是教给我们要立志做个有益于国家社会的人,所说的话,也都是曾国藩曾经身体力行的经验总结,见解深刻,读来受益匪浅。 本书按曾国藩一生行迹分四个时期:在京为官时期、镇压太平天国时期、镇压捻军时期和办理天津教案时期。并且每篇之后均加以详细注释,是曾国藩一生思想经历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使广大读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语录(套装上下册)(*修订本)》全国人民在读*语录时,*在读曾国藩语录,曾国藩,大人物中的大人物。蔡锷辑录他有关治兵的文字,用以培训新军将官,在军界产生极大影响;梁启超集成《曾文正公嘉言钞》,靠它砥砺自己,砥砺天下有志于事业者,终成一代卓越的政治活动家;*评价他:“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氏之智慧与谋略,影响了几代国人。 这一部曾氏语录,既有掀天揭地的军国大事,也有木头竹屑的零碎小事;既可以看到曾国藩如何修身,也可以看到他如何办事;既可以看他如何从湘乡农家子弟成为异材;又可以见证相对鲁钝笨拙的他,如何超越当时的各个天才,成为晚清重臣。
晚清洋務派主要代表人物張之洞《一八三七!一九。九》,以事功學術名於世,標舉「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尤對中國近代教育建樹良多。光緒十年至十五年《一八八四!一八八九》,張之洞署理兩廣總督,其間於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創建廣雅書院。廣雅書院是繼學海堂菊坡精舍之後,清代廣州的又一著名書院,在全國亦頗有影響。而學海堂與菊坡精舍之故屋,早巳蕩然無存,惟廣雅書院迭經變遷,其主體建築尚未完全湮沒,民國年間重建的「冠冕樓」以及張之洞等手書的四塊碑刻仍倖存(碑刻文字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人抹上水泥,至今仍未恢复》,其故地即今日之廣雅中學也。然則昔日之廣雅學風與精神,恐已非復當年。 《張之洞與廣雅書院》 一書,對張氏之生平事功,「中體西用」之思想,其於中國近代教育之貢献,所創設之書院學堂及建立之新式
曾国藩的家书以其鲜明的特色和深广的文化内涵及悠久的教育意义而备受读者喜爱,被视为家庭教育、修身养性之圭皋。曾国藩传世的家书1400多篇,作者唐浩明选取其中的240多篇,对每篇家书进行评点。他从曾氏的家世学养、人脉关系及时代背景入手,阐发信里信外诸多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试图与读者一道,深入一个人物的心灵世界,破译一个家族崛起的密码,并借此来触摸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层积淀。 书中配有曾国藩的大量书信手迹、书法及文学作品影印件和晚清重要人物肖像等珍贵图画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这一切,连同唐浩明的权威评点,对读者走进曾国藩的精神世界、传承家庭教育及个人的修身养性都大有裨益。
本书收录了我国古代从秦始皇到末代皇帝全部400余位皇帝的小传,内容包括他们的登基经过、治政事迹、生活情况等,并配有近1000幅图片,资料充分,文笔生动,图文并茂。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皇帝曾经煊赫两千余年。本书汇集历代皇帝约四百余位的自传,上起始创“皇帝”名号的秦始皇,下迄末代皇帝溥仪。举凡历代皇帝们的朝延政务,后宫生活,得位根由、身死原因,音容笑貌、脾性嗜好,都有所涉猎。同时选录图片近千幅,包括皇帝们的影真图像、居处行止、官室器用、书画著作,军政大事、民情风俗、名物胜迹,以及后妃、臣下的肖像等。因此,本书可谓全面翔实,图文并茂。通读、查栓均可,珍藏、馈赠咸宜。
《千古一相——管仲传》 以 详实的史料,舒朗的叙述,畅达的文笔,描述了一代名相管仲虽出身低下,却依靠自身努力成就不朽功业的辉煌经历:助齐称霸、诸侯结盟、晚年荐才以及整饬吏治 、 推行法治 、 重视商业 、 发展经济等,书中尤以对管仲尊重民意、顺应民心的民本思想和遵从事物规律的朴素唯物主义的创见与实践的着意发掘,凸显了管仲作为一个改革家兼思想家 彪炳史册的功勋 与遗泽后世的风范 , 还原出了一个生动真实又难能可贵的伟人形象。
这部长篇小说以丰富的历史及人物史料为基础,以史与诗的交融,在广阔的晚清历史背景上刻画了曾国藩这一晚清重臣和文化名士的历史形象。小说将曾国藩置于晚清政权平定太平天国的战争、晚清政治社会的剧变,以及中西文化的冲突等历史漩涡中,通过曾国藩在时代激流中的起伏浮沉,忧乐荣枯,展示了这一历史人物的心路历程,同时还塑造了左宗棠、李鸿章、李秀成等一批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小说气魄雄伟,典雅宏阔,融历史风情、典章文物与诗情史实于一体,堪称当代文学一部重要的史诗性作品。本书版本采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的晚清中国,直面西万势力的剧烈冲击,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列强环伺,朝局动荡当其的,翁同龢以状元而宰相,先后为同治、光绪两朝帝师,官居协办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作力晚清政坛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对晚清政局和国家命运,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举凡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社会变革,诸如中法战争、甲午海战、戊戌变法、中俄伊犁交涉、中德胶州湾租借交涉、中俄旅大租借交涉,乃至新军编练、近代银行的创办等等,无不与之相关。翁同龢位极人臣,尊容无上,执掌户部,主管国家财政十数年,开缺回乡时竟两袖清风,囊无余资,其道德操守、清廉作风,值得称颂。 本书以《翁同日记》为参考,吸纳高阳、萧公权、苏同炳、谢俊美等专家的研究成果,参照晚清诸多笔记,从咸丰六年翁同龢二十七岁中状元
法国的路易十四的地位大约相当于中国清朝的乾隆皇帝,他所处的时期也正是法国*君主制由盛而衰的转折期。1661—1715年的法国史是以“路易十四时代”之名而载入史册的,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一段法国史就是一本路易十四的个人传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路易十四在这段历史中的特殊地位。他在法国历史上是专制的典范、勤政的典范,同时他也以其浪漫情调的私人生活而著称。因此安东尼·列维撰写的《路易十四》这本关于介绍路易十四的个人传记,既能反映法国从封建时期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的历史面貌,也能尽览法国宫廷风情和领略法国人的浪漫风格。 《路易十四》记录了其的一生。
曾国藩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人们对他的关注和兴趣,正好给我们以启示:处在变革时期而浮躁不安的中国人,依然渴求来自本族文化的滋润,尤其企盼从这种文化所培育出的成功人士身上获取某些启迪。这启迪,因同源同种同血脉的缘故,而显得更亲切,更实用,也更有效。 曾国藩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有值得借鉴之处。比如说,作为一个个体生命,他以病弱之躯在短短的六十年里,做了如许多的事情,留下如许多的思考,他的超常精力从何而来? 作为一个头领,他白手起家创建一支体制外的团队,在千难万险中将这支团队带到成功的彼岸,此中的本事究竟有哪些? 作为一个父兄,一生给子弟写信数以千计,即便在军情险恶、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之际,仍对子弟不忘殷殷关注、谆谆教诲。他的这种非同寻常的爱心源于何
他生于离乱之世,长于寻常巷陌,虽为一介布衣,却胸怀大志,不甘居于人下,立志学习帝王之道,成就一番伟业。他在历史机遇中审时度势,顺应时变,终于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首位丞相,成为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小说着力表现了李斯师承荀卿,学成事秦,通过投奔吕不韦而逐渐成为秦王殿前的得力谋士,施展军政才华,佐助嬴政一统六合的历史功绩。秦朝建立后,他又以其政治家的谋略建言郡县制,定制颁法,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推进作用。作品内容生动,史料丰富,通过对李斯风云一生的描绘,映现了战国后期和整个秦国的历史画卷。
唐浩明编著的《曾国藩》(注释本)一套三册,将近代中国最显赫、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曾国藩以及以他为首的湘军集团写得栩栩如生。小说在史实的基础上,以时间为轴,对事件描述、情节细部作了恰当的虚构。通过大大小小的战事以及此起彼伏的矛盾,还有波谲云诡的官场,刻画了曾国藩以大局为重、以江山为先的英雄人物形象。《曾国藩》(注释本)的精彩之处还在于注者对一些专深的名词做了注释,既增强了可读性,又方便了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