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李希贵老师的代表作之一,也可视为作者的 半生自传 。 作者曾历任山东省高密四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主任,潍坊市教育局局长等。本书记述了作者在这一期间的教育历程,及其教育教学和管理思想形成的过程。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叙述了自己经历过的一个个故事。这些故事以教学、教育、管理三条主线,系统展现了作者探索教育本质规律的过程。既有初为人师的青涩、刚做领导的执拗,也有失败时的反思、成功时的冷静。书中的故事和案例,充满了作者对教育的深入思考、对教育的热爱与追求,是一部适合所有教师、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阅读的著作。
随着 双减 政策的深入落实和2022年版数学新课标的出台,作业始终是关注的焦点之一。深耕作业领域研究二十年的数学特级教师刘善娜老师,继《这样的数学作业有意思 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之后,推出2.0版的大作业设计。本书聚焦基于学习路径的大作业的设计与实践,具体分为三大部分,从大作业的设计到实施,再到一线教师关于作业的常见问答,解决教师关于作业的困惑和操作难点,让孩子们通过有意思且有意义的作业爱上数学学习。
本书是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近十年来对幼儿园课程相关问题的思考,包括儿童文学、高质量发展、环境与资源、教育与课程理论、经典思想、课程游戏化、历史发展、幼小衔接几部分,既有对幼儿园课程热点话题的回应,也有对幼儿园课程重大问题的深入反思和分析。 本书内容丰富,贴近幼儿园实践和理论前沿,是作者长期指导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经验总结和反思,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经验,在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同伴合作、探究精神、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体现了多元价值,这些价值与深度学习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关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对于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由华南师范大学蔡黎曼教授主编,包括区域活动中的深度学习的概述、区域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影响因素,科学区、艺术创作区、建构区、角色区、语言区、音乐区中幼儿深度学习的教育支持八个部分,系统地阐述了区域活动与深度学习的关系、区域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特征、区域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影响因素、区域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区域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基本过程和路径、区域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指导原则等内容。 基于多年的研究和大量文
全书分为五章。第一章为项目活动中幼儿的深度学习概述, 系统阐述了项目活动中幼儿的深度学习开展的背景、项目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特点以及幼儿深度学习与项目活动之间的关系。第二章聚焦项目活动中幼儿的深度学习存在的问题,梳理和论述了项目活动中幼儿的深度学习在观念、设计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第三章为项目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弹性计划,讨论了弹性计划的原则、 意向性目标设计、项目主题的选择、项目活动实施中的弹性计划与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估。第四章论述的是项目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实施,主要从项目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启动、推进、反思以及一些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第五章为幼儿项目活动中深度学习的案例集,呈现了幼儿项目活动中深度学习的优秀案例,并对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
学前领域的教育改革已经进行多年,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一个关键节点在于如何提升教师生成课程的能力。此外,生成课程与现今流行的 项目学习 探究课程 主题课程 以及 园本课程 等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课程理念中都包含着生成课程的影子。本书围绕 什么是生成课程 与 怎样做生成课程 来进行架构。在 什么是生成课程 部分,探讨了生成课程的内涵,生成与预设、探究、主题之间的关系,实施生成课程的原则,生成课程中教师的角色等问题。在 怎样做生成课程 部分,分别讨论了生成课程的来源、课程实施过程、课程地图等问题,并提供了多个课程故事以帮助教师理解如何做生成课程。
《班主任高效常规管理课32讲》凝聚了全国知名班主任郑学志老师的十年之思,内含大量实用有效的班级常规管理策略和班级集体建设的锦囊妙计。 做好常规就出彩 的理念贯穿全书,常规工作是一切优质工作的基础和源头。 郑学志老师秉持做实、做细、做精、做深、做活的理念,聚焦五大常规事项 日常事务、学习常规、干部常规、家校常规、文化活动常规,在书里集中探讨了32个常规管理问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若干个实践教学经典案例,着力刻画班主任常规管理工作的全貌,为班主任提供了一整套的常规工作清单和培训方案,用科学的组织构架建设班级管理团队,完善干部选拔、任免机制,加强班级学习型小组建设,构建生长型家校共同体,使班级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协同并进 《班主任高效常规管理课32讲》结构分明,图表清晰易懂,为班主任进
幼儿园音乐教学是一个相对专业的领域,一方面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能够把握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音乐学习特点。本书作者潜心研究幼儿园音乐教育40多年,对中外幼儿音乐教育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作者在多年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写就了本书。本书共八章。 第一章是关于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总论,阐述了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价值、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特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标与关键经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内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策略与方法等五方面内容,旨在帮助读者获得幼儿园音乐领域教育的全局视角。 第二章至第六章对歌唱、欣赏、集体舞、音乐规则游戏与打击乐等类型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逐一展开讨论,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这五种类型的教育活动的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方法。
1.上海市特级园长温剑青编著,黄瑾教授作序推荐 2.安庆幼儿园近二十年的实践研究成果,手把手带一线幼儿教师掌握发展评价到底如何做 3.超详细的评价指南,一看即懂,内附大量实用的观察方法和评价工具 4.全方位展示如何将评价嵌入幼儿园一日课程
为落实教育 部基础教育司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一校一案 部署,上海市各学校开展了德育顶层设计和落地工作。本书精选上海市批优秀 一校一案 德育学校,系统讲解了如何用顶层设计的思维科学创建符合学校校情的德育课程系统。有效解决德育工作中目标碎片化、内容抽象化、课程实施片面化等问题,实现德育工作有抓手、能实施、可评价。
本书被誉为美国学前教育界的 绿色圣经 ,是全美幼教协会畅销书*名。它针对 哪种实践*有助于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提供了*好和*的思考,其权威性和重要性得到广泛的国际认可,是早期教育机构开展发展适宜性教育的指南。 在本书中,早期教育专业人士将发现丰富且有用的信息: ◆全美幼教协会关于发展适宜性教育的官方立场声明 ◆儿童在四个生命阶段(婴儿和学步儿阶段、幼儿园阶段、学前班阶段、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发展和学习 ◆ 卓越教师 的典型特征 ◆ 发展适宜的 教育行为和 对照 教育行为(即可能与儿童的发展不适宜的教育行为)的大量实例 ◆对实践工作者提出的相关问题的回应 阅读本书是你了解和掌握发展适宜性教育原则的重要途径,将帮助你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育实践,从而成为一名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者,*终促使儿童快乐地、全身心
《英语教材中华文化内容设计与使用》全书在阐释文化学习与语言学习的关系及文化学习模式的基础上,运用文本分析、国际比较、问卷调查、访谈、语料库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探讨了英语教材中华文化内容设计与使用的核心问题,包括中华文化学习要求、中华文化大纲、文化项目(主题)的选择、组织与呈现、文化学习活动的设计、中华文化学习资源的使用等,通过两个中华文化学习单元创编与使用案例,展示本书主张的理念与策略。 全书通过教材政策(课标要求)、设计和使用一体化的观照,强调英语教材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能力培养的整体意识。全书理论联系实际,国际视野与本土经验相结合,兼具学术性和实践性,有助于英语教育研究者、英语教材编写者、职前和在职英语教师等,把握教材文化内容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更好地理解、分析、设计和使
本套丛书按照《课标(2022年版)》建构的初中阶段数学核心素养九大行为表现(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分八个分册,分别对每一个行为表现的内涵进行详细解析,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分级指标体系,全面建立了初中数学具体内容与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关联,通过样例将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体现在具体教学要求中,针对当前新课程实施中最亟需解决的问题,给出了高屋建瓴且具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本套丛书是由一支有情怀、水平高、讲奉献、能攻坚的队伍倾力编写的著作,一定可以成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践行新课程理念的好帮手。
本书是资深教育记者李建平 教育寻变三部曲 之一,是她继《中国教育寻变:北京十一学校的1500天》《教育者的转型:追寻更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后又一力作。 北京十一学校实施育人模式改革,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模式,实现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自2012年起,先后有30多所学校学习、实践这一育人模式,踏上了教育转型之路。 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模式是什么样的?它是如何运转的?它对解决当前教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何在?它要由什么样的人、经由什么样的路径去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要克服哪些困难,抓住哪些关键环节? 为回答这些疑问,资深教育记者李建平追踪一所所十一学校盟校教育转型的实践研究,其中既有新建校,又有薄弱校、棚户区学校、乡村学校、库区学校等,真实再现了它们进行教育转型的历程。
本套丛书按照《课标(2022年版)》建构的初中阶段数学核心素养九大行为表现(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分八个分册,分别对每一个行为表现的内涵进行详细解析,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分级指标体系,全面建立了初中数学具体内容与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关联,通过样例将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体现在具体教学要求中,针对当前新课程实施中最亟需解决的问题,给出了高屋建瓴且具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本套丛书是由一支有情怀、水平高、讲奉献、能攻坚的队伍倾力编写的著作,一定可以成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践行新课程理念的好帮手。
本托育课程分为7 12个月、1 2岁(上/下)、2 3岁(上/下)5个年龄班,是一套随(自然)时令、应(社会)生活、合(个体发展)节律的主题式课程,以入托到离园一日生活的科学规范、合理安排为基础,以日常生活照护中的尊重、健康、安全与回应为原则,以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环境支持和家园合作等为路径,主张在生活中发现并提供早期学习的机会,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本托育课程体现了鲜明的生活化、游戏化、回应性、整体性。
高瞻课程模式是一套涵盖学习内容、实践方式、幼儿及服务于幼儿的教育机构评价系统以及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模式的完整体系。2003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学前教育和保育政策主题评价小组将高瞻课程模式认定为 OECD 国家学前教育领域盛行的四种课程模式之一。本书详细阐释了高瞻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实践路径、课程内容、评估体系、教师专业发展,是高瞻教育研究基金会在近十年来研究和实践的*成果基础上的全面更新。
数学家、教育家丘成桐谈教育 直击中国教育痛点 不容错过的丘成桐学习法 走入丘成桐的内心世界,看一位数学家的志气与操守 本书是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的作品,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真诚给出面向未来的教育解决方案。 他从自己的家学渊源讲起,回顾了自己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年幼时候条件艰苦,仍坚持追求学问;遇到数学难题寂寞坚持,终于攻克难关,登上数学高峰;从哈佛退休后落叶归根,为中国基础科学教育培养领军人才。 在书中,他分享了追求学问时感受到的单纯的乐趣,体现了科学家对真理执著追求的精神。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学习数学的方法。针对从幼年时期的家庭教育,到中学、大学、研究生阶段的学校教育,都给出了真知灼见。 对广大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环节。本书集中研究和讨论学校文化建设这一主题,从 学校文化品格 ,即学校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和育人理念的角度入手,通过深入系统的学理分析、历史研究、案例研究等,集中阐释了学校文化的时代价值,展现了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认为学校文化源自社会文化,又独立于社会文化,焕发出自身的独特优势和永久魅力,揭示了学校文化育人的特殊使命,梳理了百年来学校发展源流,描绘了现代学校历史文化谱系图,挖掘了学校文化的深刻内涵,分析了学校文化的多重样态,突显了学校文化的鲜明特色,总结了学校文化传承转化、交流互鉴、创新发展的经验,提出了打造新时代学校文化品牌的建设思路和实施策略。
本书由两位作者之间的16篇对话构成,二人围绕现代教育哲学若干核心问题展开学术对话,内容涉及教育与教化、教育与文化、教育与社会、教育研究与教育政策等方面,并就 可见的学习 诞生以来引发的误解和误用进行了深入交流,批评了教育改革中的功利主义,呼吁回归教育的育人本质,重视学校及教师的教化职能。
本托育课程分为7 12个月、1 2岁(上/下)、2 3岁(上/下)5个年龄班,是一套随(自然)时令、应(社会)生活、合(个体发展)节律的主题式课程,以入托到离园一日生活的科学规范、合理安排为基础,以日常生活照护中的尊重、健康、安全与回应为原则,以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环境支持和家园合作等为路径,主张在生活中发现并提供早期学习的机会,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本托育课程体现了鲜明的生活化、游戏化、回应性、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