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建构了德育原理的基本学科框架,探讨了道德教育的内涵、道德教育的内容、途径与方法,分析了学校道德教育的特征与功能。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青少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少年主题出版承担着向青少年传播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使命。本书通过中国叙事体系,向青少年阐述了我国的发展观、文明观、生态观和全球治理观,引导青少年从身边小事做起,选择低碳生活方式,践行 双碳 承诺,为实现 双碳 目标作贡献,对帮助青少年了解全球发展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等具有积极意义。
《 一校一策 课程规划》阐述了研制学校整体课程规划的七个重要环节,即分析学校课程情境、厘定学校课程目标、巧构学校课程框架、丰富学校课程内容、激活学校课程实施、改进学校课程评价以及深耕学校课程管理。同时,书中附有7所一线学校(幼儿园)的 一校一策 课程规划真实案例,能有效帮助学校充分运用课程自主权、推进自主性变革。
本书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为指导,提供了中小学办学与管理的重要方略、基本途径和案例,旨在引导中小学进一步规范教育行为,更好地完成新时期所赋予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任务。 在内容上,本书遵循学校办学的规律及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规律,围绕走进学校 评什么 和 如何评 这两条线索,梳理出观察与评价学校的关键因素和要点,帮助评价者获得观察与评价学校的标准、方法和技术。 在结构上,本书包括六章,分别是 学校治理结构 学生管理 课程与教学管理 教师管理 教育资源管理 安全管理 。 作为广大教育行政干部、教育督导人员和中小学校长、教师的教材,本书既是学校评价的工作指南,又是学校管理者进行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和自我评价的操作手册。
《办一所有品质的学校》全书分六章,分别从影响 办一所有品质学校 的六个核心要素出发,即校长品质、管理品质、教师品质、学生品行、课程建设、办学品质,着重介绍泉州第五中学(简称 五中 )校园里正在发生着这场 办一所有品质学校 活动状况。
《让改变发生:学校改进视角下的办学思考与实践叙事》围绕一位特级校长的办学经历与经验,以学校改进为视角来重新审视学校教育教学变革的实践。通过系统梳理学校改进的前沿理论,从不同的维度阐释学校改变发生的实践逻辑;通过具体生动的实践叙事,揭示“事在人为”“稳中求变”“以变破局”的改变过程与机制,即校长的改变——发展中谋事、教师的改变——教改中干事、学生的改变——行动中成事、家长的改变——共赢中理事;通过思考与行动的交融,彰显一位特级校长对于学校应该改进什么、如何改进与改进成效的实践探索和办学智慧。
《扎根性变革:学校课程发展的文化路径》挖掘学校文化根基,并以此为基准推动学校课程的扎根性变革,构建扎根的品质课程体系,以促进孩子的多元发展为前提设计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课程。扎根性变革创生以儿童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大视野课程”实施路径,推动学科拓展课程的实施。
《学校整体课程的文化逻辑》立足课程育人,通过分析学校课程情境、学校课程哲学、学校课程目标、学校课程体系、学校课程实施与评价、学校课程管理等,与三亚市学校整体课程案例相结合,总结提升出学校整体课程的七种文化逻辑。
《小学校,大雅堂——成都市实验小学教育创新研究》是“守望者的凝思:读懂学校、读懂校长”系列论丛之一。创办于1918年的成都市实验小学一直坚守“实验研究,辅导地方”的建校使命,秉承“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理念,风雨兼程,执著追求,桃李芬芳。陆枋等编著的《小学校,大雅堂——成都市实验小学教育创新研究》总结了成都市实验小学“雅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雅”源于学校悠久的文化积淀,凝聚着学校对教育的高品质追求,浓缩着学校对教育实践的收敛。 “雅教育”以“守正、尚勤,崇礼、求活”为核心价值,通过建设以质为本、和而不同的和雅课程,创造生动活泼、自主学习的活雅课堂,实施以人为本、以事育人的清雅管理,促进教师立己立人、自主发展,激励家长积极参与、与生同长,培养学生堂堂正正、勤勤恳恳,达到涵
本书稿试图通过调查研究,全景式地呈现当前中国中学生上网过程中实际生活状态的方方面面。全书研究内容包括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学生网络生活状态的总体状态分析;第二部分是中学生上网行为状态分析;第三部分为中学生网络信息获取状态的分析;第四部分为中学生网络交往状态分析;第五部分是中学生网络学习状态分析;第六部分是中学生网络消费状态分析;第七部分是中学生网络娱乐状态分析;最后一部分是中学生网络身心健康状态分析。
高等教育权力可分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高等教育权力的来源也具有自身的特质,而从组织过程和组织结构来看,大学具有权力组织的鲜明特征。 本书分三个阶段对英国大学权力演变进行分析,对英国大学与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进行理论阐释。引入了传统的三角形理论、权力一目的理论、高等教育发展的三角模式理论,重点对英国大学与政府的权力关系进行了详尽阐述。分析了三类大学的内部权力分配格局,基层单位的权力运作和系主任等的权力。对英国大学学院制、具有英国特色的大学副校长权力等作了专题论述,以阿斯顿大学为例。深入分析了英国大学内部的权力动态运作过程。后提出从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健全法制、建立中介组织、形成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制衡机制几个方面改善中国大学权力现状。 本书可供大学管理人员,高等教育学、
本书从学校历史、学校课程、学校教学、学校德育、教师发展和学校管理六方面展现“自信教育”探索与发展历程和成果。该校针对学校发展困境,提出了“自信教育”的文化治校新型策略和思路,将构建自信文化体系作为抓手,撬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书中提供了丰富的微小案例给读者阅读与借鉴。
2018~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 工程实验室开展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之“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面向以“三区三州”为代表的深度贫困地区等9个 重点关注区域,开展了系列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调研、培训和常态化驻点支持与 辅助活动。 br 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等9大区域,近距离了解各个地区的教育与信息化建设情况、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水平,总结现状、梳理困境、提炼要素、发掘典型、见证变化、放眼未来,共同探索乡村教育现代化的解决路径。本书的特点:①内容是团队科研的产出,阐述 清晰;案例是团队亲自调研后汇集而成的, 生动、 真实。②本书是在承接和落实部委工作的基础上形成的,面向真问题,提供真方案,产出真实效。③本书的撰写团队是教育信息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