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建构了德育原理的基本学科框架,探讨了道德教育的内涵、道德教育的内容、途径与方法,分析了学校道德教育的特征与功能。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青少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少年主题出版承担着向青少年传播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使命。本书通过中国叙事体系,向青少年阐述了我国的发展观、文明观、生态观和全球治理观,引导青少年从身边小事做起,选择低碳生活方式,践行 双碳 承诺,为实现 双碳 目标作贡献,对帮助青少年了解全球发展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等具有积极意义。
本书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为指导,提供了中小学办学与管理的重要方略、基本途径和案例,旨在引导中小学进一步规范教育行为,更好地完成新时期所赋予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任务。 在内容上,本书遵循学校办学的规律及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规律,围绕走进学校 评什么 和 如何评 这两条线索,梳理出观察与评价学校的关键因素和要点,帮助评价者获得观察与评价学校的标准、方法和技术。 在结构上,本书包括六章,分别是 学校治理结构 学生管理 课程与教学管理 教师管理 教育资源管理 安全管理 。 作为广大教育行政干部、教育督导人员和中小学校长、教师的教材,本书既是学校评价的工作指南,又是学校管理者进行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和自我评价的操作手册。
本丛书精选的 青岛市中小学专业发展案例 是名校长工作室在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六个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本册是规划学校发展篇包含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六个部分,其中学前*分由29篇组成、小学*分由107篇组成、中学*分由118篇组成、职业*分由28篇组成、特殊*分由6篇组成,其主要内容是校长们在 营造育人文化 方面的创新做法与典型经验,包括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佳作。
本书是*普通高中特色项目学校——宣城市第三中学总结该校艺体特色高中创建成果而形成的论文集,主要分为特色高中的顶层研究、特色高中管理研究、特色高中学生指导研究、特色高中课程教学研究、社会人士看三中五个部分。 本书通过分析宣城三中特色高中创建的背景、历程,提出了“让每一位学生有特长,让每一位学生都成功”的办学理念,总结出“多维空间”的办学模式,努力创建具有特色的高中校园文化;并通过行动研究的方式,详细介绍了该校创办艺体特色高中的尝试与探索,总结该校办学成果,为其他学校特色办学提供借鉴与启示。
本书是众多大学校长智慧的结晶,是首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重要的后续研究成果。本书收录了由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徐通模、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谢绳武主持的5个专题研究报告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等国内著名大学的校长撰写的相关文章47篇,并附有9篇大学校长讲演访谈,对中国大学的特色形成、发展战略、管理构架、运行机制、学科建设等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前瞻性探讨,体现了21世纪中国大学校长的崭新办学理念,是大学校长治校方略之精粹。
《且听风吟(一位小学校长的教育随笔)》是一部教育随笔,是一个校长对教育、教学、教师以及教育对象思考所得,是一本值得教师与家长都认真阅读的有意思的作品。《且听风吟(一位小学校长的教育随笔)》这本书有价值。它的价值就在于它是思考教育的书。作者张志明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出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参与到这改革的讨论中来,不因位低职卑,发出属于草根阶层对教育认知的声音,这是难能可贵的。
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作者不仅以其独特的思考角度和叙事手法,从宏观上提出了西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基本方略,而且以一名西部高校工作者切身的实践体验,从微观上探索了西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操作途径。课堂、班级和宿舍,既是组成学校的细胞,又是整个学校和谐的基础;既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又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本书中,作者以很大的篇幅,科学分析了和谐课堂、和谐班级及和谐宿舍的内涵特点,深刻阐述了创建和谐课堂、和谐班级及和谐宿舍的意义、问题、任务和途径。党组织、工会组织、共青团和各种学生组织,是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基本组织力量,作者从西部高校的实际出发,剖析了西部高校党组织、工会组织、共青团和各种学生组织,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和途径。作者还着重论述了西部高校校园突发安全事件的类
金孜红编著的《文化立校——学校管理新价值缔造》是浙江省21世纪教科研精品成果文丛之一。全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文化立校研究的起源与价值,理性阐释与研究过程,框架建构,实践路径,建设成效,反思与展望。
大学通识教育在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近年来受到高度的重视,显示我们对当今高等教育侧重专门教育、忽略基本素养和广博视野的弊端开始进行深刻反思的趋向。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有悠久的历史,历经演进和改革,对世界各国大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颇值我们借鉴。本书记述了美国大学的发展和通识教育的演进、理论派别、重要案例等,并对其进行历史溯源和学理分析。同时,探讨了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的课程修业、教学评估、辅导生活、行政支持等,将实况和学理相互印证。后,研讨它的目前动态和未来趋势,以及它对美国的意义和启示、对我们的意义和启示。
《窗内窗外》不仅以较宽的视野反映了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基础教育的若干方面,更在较深的程度上剖析了“窗内教育”的若干问题,透过《窗内窗外》,我们不仅感受了沈校长的视野,更能感受他对教育的满腔忠诚,几十年如一日的探索与实践,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睿智与追求。
海的浸润与山的意蕴,成就了青岛二中 仁爱宽厚、灵动智慧 的 山海文化 。在它的滋养下,青岛二中借助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契机,围绕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确立了 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 的育人目标,努力打造 开放 自主 的办学特色。《泉水潺潺蕴涛声--青岛二中教育创新研究》展示了青岛二中在办学理念、课程开发、课堂教学、学生素质培养、学校管理、校长领导力等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其中的学生自主发展模式、开放管理模式和创新教育模式等创新性实践,极富教育性、创造性和启发性,表现出学校管理者锐意改革的勇气以及教育者探求教育真谛的努力。《泉水潺潺蕴涛声--青岛二中教育创新研究》的作者是孙先亮。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基础教育学校文化有关理论。包括概念,概念的基本内涵和外延,各学段学校文化的主要特征,基础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文化建设的教育价值和意义等。 基础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包括各学段学校文化所涵盖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本土、国内的和国外的,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出版、广播电视和网络的,物质与非物质的,显性与隐性的,等等。 基础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原则、策略和方法。包括各学段学校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律,所采取的主要策略、途径和方法,等等。 基础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管理和评价。包括建立促进学校文化不断积累、沉淀、深化和创新发展的有效机制,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及其质量与效益的评价价与考核机制,等等。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3年,
本书是作者陶继新第四本对话校长的著作。全书以对话格式行文,层层解剖诸位知名校长的教育智慧和创新品质,为读者展现了各具特色的名校风采和名校长治校之道。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亮点之一是收录了国内新生代名校长的教育经历和教育智慧,值得每一位在发展路途中的教师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