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探讨0-18岁个体心理发展的特征及影响心理发展的相关问题,是按照心理发展领域编写的发展心理学专业课程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以认知、智力、语言、情绪、人格、道德等不同领域的发展为主线,便于读者充分认识并把握不同领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连续性。既突出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又强调重要的知识点和方法论。此外,本书用二维码关联了丰富的数字资源,方便学习者使用。 本书适合作为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专业课教材,也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专业 儿童发展心理学 课程教材,同时可作为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参考用书。
本书针对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研究普遍缺乏学理性、忽视社会转型的影响和成年人因素等不足,试图从学理上把当今中国未成年人道德建设放在社会转型时期由成年人与未成年人所构成的代际关系框架中加以审视和反思,力求还原中西文化中未成年人道德境况的历史本相,揭开当代未成年人双重道德境遇的现实面纱:依据中国改革开放以来30年深刻的社会转型这一背景,解答未成年人道德建设何以只有在现代社会才成为一个话题和问题:首次提出并合理阐释道德价值观的代际构成这一富有现代性意味的重要问题从理论和现实的双重视角,立足于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和代际整合,洞察道德价值观的代际互动作为当代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理想模型与诉求之内在机制和重大价值。
本书前两章为总论,后十三章为分论。总论包括绪论、特殊儿童的评估,旨在向读者提供有关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特殊教育的历史及发展趋势,以及对特殊儿童进行诊断与鉴别的方法与手段,帮助读者树立清晰的特殊教育观念。分论包括超常儿童、智力落后儿童、学习障碍儿童、情绪障碍儿童、多动症儿童、自闭症儿童、精神分裂症儿童、品行障碍儿童、成瘾儿童、受虐待儿童、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视觉障碍儿童和听觉障碍儿童。该部分分别介绍不同类别特殊儿童的发展特点与相应的预防矫治措施,注重知识的基础性与系统性,同时顾及知识的全面性与前沿性,使读者对各类特殊儿童的发展与教育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本书力求语言简洁明了,结合丰富的个案例证,思路清晰,文字简练,书中提出的教育和心理矫治方案,可操作性强,具有可靠的学理依据,
从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到认知主义,从积极心理学到脑神经科学,从儿童的认知发展到社会化和情绪发展,从动机到特殊教育需求,从自尊到自我效能和自我归因,本书全面解读了与教育相关的心理学,阐释了心理学规律如何与教育学相融合,如何在课堂内智慧地运用,如何使教与学 有效,以及为什么这些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 斯科特·巴克勒、保罗·卡斯尔编著的《写给教师的心理学》通过大量实例介绍了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为什么他们会有各种行为问题和学习问题,帮助教师理解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促进不同学生的进步,帮助教师形成个人有效的教学风格。
本书根据中小学积极心理辅导活动课程设计的性质,分为设计指导篇和实践操作篇,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指导为辅。根据积极心理学研究**成果,实践操作篇的活动设计分为智慧篇、勇气篇、仁爱篇、正义篇、节制篇和卓越篇。本书中所有活动均按统一模式设计,包括设计理念、三维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方法、适用年级、教学时问、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心电感应、课后拾遗、教学设计反思。
编写目的是确定心理教师职业定位,介绍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及基本原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执业能力指导教材(套装全3册)》从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入手,阐述了心理教师的主要职责及工作内容,积极心理学理念和方法,以及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介绍了心理咨询室建设及心理咨询基本程序、原则、注意事项及咨访关系建立基本技能;重点推荐了由美国心理学家艾瑞克伯恩创立的一套提升自我认识、实现自我突破、促进人际沟通的心理分析、心理沟通、人际交流的理论与技术;总结了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原理;心理档案建设、心理测验应用及管理制度等内容。
本书是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特点、新要求的专著。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之下,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工作,如何在新形势下,使大学生健康地成才,是党和高校教育界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本书认真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存在的问题,论述了高等学校实施“大举生成才导航工程”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具体内容及其特点。 作者阐述了大学生成才导航的主要特点和创新意义。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工作实际,结合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对大学生的目标、理想、素质、职业等方面分阶段、有重点、全过程地实施导航。 本书认为,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成才导航工程”的实施,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
学校心理辅导对于帮助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着眼于每个儿童和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培养与潜能开发,它不是一种带有指示性的说教,而是耐心细致的倾听和启发;它不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替代品,而是一种协助与服务,通过各种辅导活动帮助儿童和青少年学会自助。 把心理辅导作为学校的一种教育服务,不能不说是对学校的一种挑战。过分追求优良的学习成绩使学生和教师付出了健康的代价。如何实现两全其美,让学生学业成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是现代学校追寻的目标,而心理辅导可以在其中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本书曾是教材,以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为出发点,搜集了大量国内外有关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资料,特别是作者二十余年的实践案例,并且做了深入细致、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分析。是一部既反映该领域*研究成果,又密切联系中小学实际,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际问题的优秀著作。建议出版。
品格教育研究者针对现代社会的价值衰退、*个人主义、权威丧失、青少年失范等问题,批判了当时学校盛行的道德发展理论和价值澄清模式,阐述了在当代学校里实施品格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并总结了各地品格教育实践的经验。美国品格教育者都强调以核心价值和美德来解决美国社会的价值冲突,强调以各种活动、示范、阅读等教育形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做法都是传统道德教育模式的要素。但是,这些研究和阐述的理论创新并不大,大都是重复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本书是一部较系统地评价美国新品格教育的研究著作,涉及新品格教育的历史传统与演变过程、新品格教育的目的、新品格教育的哲学基础、新品格教育的教育策略等问题,并分析了美国新品格教育的意义与局限。作为一部比较教育方面的著作,本书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德
《国外中小学心理安全政策研究 基于澳大利亚〈国家安全学校框架〉的分析视角》采用比较研究的视角,以英联邦重要成员国 澳大利亚作为研究对象国,以该国颁布的全球*份关于心理安全的国家政策 《国家安全学校框架》(NSSF)作为研究内容,以NSSF产生的背景为切入点,深入考察NSSF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效果,并选取两所不同性质的学校 桑佛德谷施泰纳学校、弗莱德学校加以分析思考,继而探析NSSF的价值取向、内容特征、实施特征及其可行性,力求通过构建安全学校的方式着力解决以校园欺凌、校园暴力、校园骚扰以及儿童忽视与虐待为主的学校非物理环境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安全学校建设提供些许有益的思考,*后针对我国安全学校建设的不足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证》是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结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证》根据2010年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的有关精神,坚持理论和实证结合的视角,从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证研究切入,充分调研和总结了中央16号文件下发以来高校在实践方面的成功经验;系统梳理和凝练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理论成果,从战略的高度展望和规划了“十二五”期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力求体现理论方面的全面性和实践方面的可借鉴性。本书主编陈笃彬是数十年来一直勤奋耕耘在高等教育学领域的前辈。
本研究致力探索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在明析现状、理论研讨、案例剖析的基础上,以“家庭-学校-心理人格”的整合教育为研究主线,以家校合为突破口,在实践层面上,重点建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结构,营建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在理论层面上,深入探究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条件、基本途径及主要环节。采用问卷调查、量表测试、个案追踪等方式,采集了大量的手数据,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发现“减轻学习压力、加强亲子关系、融洽班级氛围、提高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及建立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性组织”是有效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关键要素,“专家参与、教师参与、家长参与、学生参与”是积极营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基本条件,“实施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是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研
莫秀锋、郭敏编写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高等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应用型系列教材)》的理念紧扣学前领域的国家文件与政策的有关精神,有助于读者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主动摒弃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书中核心概念的界定,均源于**的工具书,研究成果均力求有确切的来源,确保内容的科学无误。同时,本书在尊重传统知识体系、确保内容科学**的同时,也努力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关注社会热点。比如,实践中不时出现对儿童的需要产生误读的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本书特别增加了学前儿童需要发展与引导的内容——这是之前的教材并未涉及的内容。此外,引用了有关母乳喂养、传递性推理、脑科学等的新近研究,以开阔视野。
本书凝聚了作者数十年学校心理咨询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堪称一部学校心理咨询的“百科全书”。 编,系统介绍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内容包括学校心理咨询的历史、特点、原则,学校的心理求询者、学校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要求与专业发展等。 第二编,介绍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技能,包括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内容、基本过程等。 第三编,介绍学校心理咨询的常规技术,包括倾听的技术、提问的技术、表达的技术、观察的技术、挑战的技术、影响的技术、改变的技术等,每一种技术辅以实例说明。 第四编,介绍学校心理咨询的特殊技术,包括特别应对的技术、辅助咨询的技术。 第五编,介绍常用的心理疗法,包括精神分析疗法、认知领悟疗法、行为疗法、理性情绪疗法、人本主义疗法、支持疗法、森田疗法、意象对话疗法、家
本书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导、主要理论依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地位、功能、过程、规律、内容、范畴、原则、方法、队伍建设、评估、管理等诸多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本书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的培训教材,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参考书,高校党政管理干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管机关干部的参考读物。
本书以品德心理的多重开端为主要组织结构,介绍了道德敏感性、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同一性、道德性别比较等不同开端,不仅涵括了传统道德发展的理论,也涵括了近几十年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并对我国在“复杂社会”条件下开展德育工作具有现实和启发意义的理论和研究。本书还增加了对社会道德热点问题的论述,凸显了时代性。本书可作为教师教育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或参考用书,也可作为中学教师培训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