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简编(第4版)》包括了人类、文化、社会的产生;古埃及文明的再发现和文字的产生;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再发现;哈拉巴与摩亨佐·达罗文化;古代印度的婆罗门教与佛教;希波战争——东西文明的分水岭等内容。《世界文明史简编(第4版)》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李颀诗歌校注》三卷,唐李颀著,王锡九校注。李颀,盛唐诗人,颍阳(今河南登封市)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任新乡县尉。久不得迁,便辞官归隐东川。其诗尤以边塞诗著称,通常被列入盛唐边塞诗人。李颀的七古成就很高,与王维、高适和岑参并称为“王李高岑”。殷璠《河岳英灵集》称李颀“诗发调既清,修辞亦绣。杂歌咸善,玄理很长。至如《送暨道士》……足可欷歔,震荡心神。”《新唐书·艺文志》和《直斋书录解题》并录《李颀诗》一卷,然未见宋元刊本流传。今所能见的很早刊本为明正德年间的刻本。《全唐诗》所录李颀诗为很多很全者,故《李颀诗歌校注》以《全唐诗》本为底本,校以正德刊本以下八种刻本或抄本,并参校了《文苑英华》和《唐文粹》等总集。注释主要为训释词语,注明典故,交代史实,并略述诗意。在注释之后,
所谓“谁解其中味”,《红楼梦》中许多“味”都从小物中来。邓云乡先生学识广博,《红楼识小录(精)》从书中的小物说起,将因年深岁改,今人已难考实的许多事物加以描述,仿若一座别致的博物馆。云乡先生以小识大,汇释难懂之物、费解之事,包含经济、交通、民俗、工艺、营造、园艺、饮馔等范畴,将《红楼梦》细展于读者面前。
《高等学校城市轨道交通系列教材·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系列教材: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英语》共分4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篇概述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基本组成和主要的技术参数,第2篇为机械篇,分车体、转向架、车钩、贯通道4个单元介绍了车辆主要的机械组成,第3篇为电气电子篇,分为车辆电气传动与控制、车辆电源、车辆信息3个单元,第4篇介绍了车辆的气动与制动。每节都由课文、词汇、注释、练习题几个部分组成。另外,每篇都有补充阅读材料,教材有加阅读材料,便于读者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学习。
"这是一个改革先驱者的故事,更是1978年底开始的中国改革的一个缩影。1978年,改革席卷中国大地,其最终目标是要破除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具体怎么走,谁也不知道,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六庵文库:叙事艺术研究论稿》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探讨从历史叙事到文学叙事的艺术进程,重点讨论了《三国志》与裴松之注、《资治通鉴》对“三国”题材艺术的影响,《大宋中兴通俗演义》成书过程中《精忠录》的意义。二是讨论同源共生的小说戏曲叙事,关注从《史记》叙事到东周列国戏、从三国戏到《三国志通俗演义》、从水浒戏到《水浒传》等叙事的关联和变化。三是讨论书坊刻书对小说发展的作用,主要关注明代建阳书坊刻书对明代小说发展的意义,论及明代小说发展的整体进程、明代讲史小说的文体兴盛、《水浒传》的版本面貌、《三国志演义》的传播情况等。四是从叙事的角度阐释小说艺术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涉及《三国志平话》、“三言”、《水浒传》、《红楼梦》、《孽海花》等作品的文本细读。 《六庵文库:叙事艺术
本书是2011年年度中篇小说的精选,主要包括池莉、迟子建、乔叶等作家的中篇小说,小说内容丰富,较好展示了2011年中篇小说的风貌,是年度中篇的精华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