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航空航天工程词典》的收词范围除以直接与航空航天工程有关的词汇为主,以间接有关的基础工业词汇为辅外,还对这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在翻译英文资料及书写英文技术文件与论文书信等方面等方面所常用的一般词汇,亦注意收选,并辅以例句;故《英汉航空航天工程词典》除以直接参与飞行器研究、设计、生产和使用单位的科技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外,它又是可供广大工业界科技人员查阅的工具书。
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的形势,满足检验检疫、外贸、海关、食品药品监管、保险、金融等行业以及进出口厂商对英文工具书的需求,根据作者长期从事英语翻译和教学工作中积累的手资料,作者整理和编译了这本《英汉外贸技术词典》(新版)。本书曾于1991年由漓江出版社出版,很受广大使用者欢迎和好评,曾两次重印。作者近些年在旧版词典基础上进行认真的修改和反复的增删,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整理又编译成这本《英汉外贸技术词典》(新版)。它比旧版词典更臻完善,不仅在内容的广度上有很大的扩展,而且在内容的深度上也有很大的提高。
《医学英语常用词辞典》由洪班信主编。
本词典由国内多家高校的专家和教授参阅国内外百余种经贸类期刊,历经10年编撰而成。内容详尽实用,除常见词条外,还收集了目前流行的经贸词典,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新词和难词。其特点如下: *准确可靠 所有词条都经高校专家逐条审定,保证词条的实用性与合理性。 *内容广泛 包括国际贸易、金融、财务、会计、审计、统计、运输、保险、税收、证券、电子商务等。 *注解详细 编者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详细地给词条的释义加上注释,深化读者对词条的理解,丰富读者的百科知识。
本书内容以染色、整理、印花、花筒雕刻、测配色技术、染整设备、染化料等专业词汇为主,同时还收集了印染相关的环保、化工、纺织、机械和计算机等方面的词汇,另外新增了近年来发展很快的生物酶技术、生态绿色工程、功能性整理、计算机控制、纳米技术、等离子体技术、微胶囊技术等方面的新词目。编者对各词目做了仔细的推敲,力求文字准确、简练,对于染化料产品和设备品牌名称,根据目前行业实际情况作了适当优选收录。 本书共收中文词目40000余条,其中除来自《英汉染整词汇》的词目外,新增了本行业新技术词目约5000条,使其内容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本书可供纺织印染专业广大科技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以及化工、染料、助剂企业的技术与营销人员使用。对其他领域的科技人员、翻译人员也有参考价值。
《英汉航空航天工程词典》的收词范围除以直接与航空航天工程有关的词汇为主,以间接有关的基础工业词汇为辅外,还对这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在翻译英文资料及书写英文技术文件与论文书信等方面等方面所常用的一般词汇,亦注意收选,并辅以例句;故《英汉航空航天工程词典》除以直接参与飞行器研究、设计、生产和使用单位的科技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外,它又是可供广大工业界科技人员查阅的工具书。
从古到今,人们总结了各种词汇记忆法。但实践证明,记忆词汇有效的方法是掌握词素和词的构成规律。国外一些医学院校,专门开设有医学英语构词法这门课程。 众所周知,医学英语词汇难认难记。但研究表明,只要记住与医学有关的结合形、前缀和后缀各100个左右,并掌握医学英语的构词法,就可以理解和掌握常用的医学词汇。一项研究显示,掌握了常用的300多个词素就相当干掌握了30000多个词汇。 可见学习词素的确是掌握医学英语词汇的有效的方法。 照国先生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时,在我国著名医学英语专家邵循道教授的指导下,系统学习了医学英语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并对医学英语结构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陕西中医学院为研究生讲授医学英语时,他采用表解词汇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医学英语词素和构词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辞
英汉汉英耐火材料工程词典一书涉及制造耐火材料用的原料、制造工艺、机器设备、检测仪器和产品名称,以及钢铁、有色、水泥、玻璃、陶瓷、电子等工业高温窑炉部位和所用耐火材料的名称。共收词近70万条,分两部分内容:前半部为英-中部分,后半部为中-英部分,后边有附录。
跨入二十一世纪之际,在改革开放中突飞猛进的中国经济加快了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进程。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经济领域各部门的运作将进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面对这一新的形势,我国经济理论界。财政金融界。商贸企业界以及统计管理部门的广大人士深感有“充电”的必要,迫切需要学习新经济。新知识。新理论。新准则。新法规。新概念,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外语知识水平。正是为了满足这一需要,我们不揣冒昧,决定编写这套《立信双语双向词典系列》。 本系列词典是一套专业性。实用性及新颖性兼顾的经济类双语工具书,其内容涵盖财政。金融。税务。保险。外贸。证券。会计。审计。统计。工商管理。经济法律及经济学各个门类。各卷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收词会有交叉重复,但对相同词条的释义可能各有侧重。
本书收入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各领域中常见的、重要的名词术语和近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新出现的名词术语共6万多条。本书在作者40年的数学图书编辑和教学科研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编订而成,并经各方面著名专家认真审查。书中定名力求做到“意义准确、避歧解、有系统”。书末附有3600多位古今数学家译名表。 本书可供广大科学工作者、大学教师和学生以及翻译和编辑人员使用。
本书前半部分为英汉、汉英词汇部分,精选了与棉花种植、生长、加工、包装、仓储、贸易、棉纺生产以及各环节的检验工作等方面相关的专业词汇5800多条,可为棉花行业相关人员深入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及知识提供更为专业的辅助工具。后半部分实用文件收录了中纺棉花进出口公司购棉合同(简称中纺条款)、国际棉花协会棉花规章与规则、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中国棉花协会购棉条款、进口棉花检验监督管理办法、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世界主要产棉国家和地区、棉花生长常用农药名称以及世界主要产棉国和地区分级标准9条重要内容,可以帮助国内外棉花管理及检验机构、国内外棉花贸易及生产企业更好地了解中国及国际棉花贸易及检验规则,进一步规避风险,减少贸易摩擦及纠纷,共同促进全球棉花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鉴于目前世界造船和航运事业的发展,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及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国际组织对船舶及海洋工程的安全、环保等方面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发布了大量的新标准、规范和公约的修订版。近年来,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里,涌现出大量新的词汇和词组。为适应我国船舶工业实现从造船大国发展成为造船强国宏伟目标和加强对外技术交流的需要,我们组织了多位长期从事船舶及海洋工程科研、设计、教学等方面的资深专家、教授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编撰了这本《英汉双向船舶工程词典》。
《国际保险英汉商务词典》是一部保险专业英汉词典,主要供保险专业人员、翻译工作者、英语教师和学习英语的读者使用,词典共收录词条6200余条。 收词的原则是:尽量多收有关词条,尤其是中国WT0谈判和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新涌现出来急需收录和注解的保险名词,以便较为全面地反映当今世界保险业的常用专业术语;同时兼顾国内一些特有的保险语汇及其对应的英文名称;此外,还收录了一些相关金融词汇,这些词汇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多有用到。我们力求做到:新词条多解释,老词条少解释,内容新,释义准。
随着我国改革和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经贸关系迅速发展,在此总趋势下,我国与拉丁美洲及西班牙的经济贸易往来也日益频繁,亟需一部收词多、内容新、实用性强的西汉经贸词典,以满足新形势下的客观需要,这就是我们编纂这部辞书的宗旨和指导思想。 本词典收集词条约7万个,涉及经济、贸易、财政、金融、运输、海关、税务、会计、审计、统计、保险、企业管理、劳资关系,社会保障等领域,还包括一些主要的国际机构和拉美组织名称以及一部分计算机用语。另设3个附录:附录一收入了西班牙语经贸文献中常用的西语和英语缩略词;附录二和附录三分别是500家拉美大公司和500家西班牙大公司的西汉对照名称及其业务范围、资产、营业额、利润等基本数据,按原文名称字母顺序列表,便于查阅。
在进入21世纪之际,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汽车技术的研发及其应用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有关汽车技及其相关技术的新产品、新概念、新技术、新术语可谓日新月异。学习、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汽车技术是当前汽车专业领域的首要任务。为了较为全面地反映汽车技术的现状和当今汽车技术的*进展,更为了便于从事汽车研究、生产、销售和维修的人员及时掌握外国先进汽车技术,我们组织了大量的人力,参阅大量相关中外文图书,对汽车技术领域出现的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推敲,编写了这本《英汉双向汽车词典》。 本词典所收词汇内容广泛、新颖,共收词3万条,内容包括: 1.汽车基础:(1) 汽车的基本结构,(2) 传动系结构,(3) 汽车悬挂系统,(4) 汽车分类; 2.发动机:(1) 发动机的分类,(2) 四冲程汽油机,(3) 汽油
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网络、通信、数字化产品的日新月异,好像一夜之间,人类已经到了灵巧、包容、果断而聪慧的数字时代。在这个时代中,自动化、电子与信息技术是新技术发展的先锋,现在已经很难找到哪一个行业不在使用这些技术了。 现代的自动化、电子与信息技术本身得到了各门类新兴学科的整合,跨学科成为它的一大特色。随着各个相关学科的发展,自动化、电子与信息技术的新术语不断涌现,在文献和资料中,缩略语经常出现,而且密度越来越大。为了帮助广大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翻译人员、进口设备维修人员正确地理解和使用缩略语,我们编写了这本实用、新颖、面宽又精炼的缩略语词典,把近年来在外文书刊上常出现的词汇尽量收集进来,译文力求规范。词典的收词主要包括自动化、电子与信息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
《英汉医学辞典》自1984年问世以来,已两次修订,发行数量超过45万册,深受读者欢迎,对我国的医学教育和医学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此时此刻回首往日的点点滴滴,我颇感人生有期,学海无涯。记得1976年我从江西开门办学回沪,随即参加《英汉医学辞典》的编写工作。当时医学院的教务长金问涛教授专门召集一次有各科医学专家参加的编审会,出席的专家有妇产科的王淑贞教授、眼科的郭秉宽教授、外科的陈化东教授和内科的朱无难教授等。在初版前言中,我们仅笼统地表示对专家教授的感谢,而未提及他们的名字;其实他们对辞典原稿的审阅尤为严谨、细致。譬如说王淑贞教授对一些胎位的译名提出不同的看法。如LMA(1eftmentoanterior),早按英文的顺序译为“左颏前”,但王教授改译为“颏左前”,后来被《英汉医学词汇》(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