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词典是在《杜登学生英语词典》修订和扩充版的基础上编撰而成。《杜登学生英语词典》修订和扩充版由杜登出版社和牛津大学出版社辞书部合作编辑完成,补充了大量有意义的附录。外研社对该词典补充了中文翻译。该词典约76000词条,是一部综合型、实用型、精编型多语词典。
《新德汉词典》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德语工具书中的主打作品,多年来受到市场的热销。该工具书是国内学习、教学及翻译德语时*主要的德语工具书。现根据市场的不同消费群体,申报出版该书的简装版,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近30年来中国与德语国家在外交、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不断发展和扩大,人员交往频繁。就宏观而言,语言不再是交流的一般性障碍;但人们在交谈或翻译过程中遇到汉语中的某些熟语,如谚语、成语、歇后语、惯用语、俗语或某些名言名句时,往往有拿捏不准、心里打鼓的感觉。谈话或做口头翻译或许可以采用“急就篇”,以转述的方法加以应对,而笔译时则不可投机取巧、避重就轻。尤其是当今熟语在跨文化交际和实际应用方面愈来愈显得重要,因此,人们颇需要-本专门的、内容较为丰富的汉语熟语德译词典,以备浏览、查阅或参考。 20世纪70年代末,编者在主持《新汉德词典》编写工作的“预热阶段”,曾与几位同事合编了一本小型的《汉德成语词典》(见“主要参考文献目录”),其中的绝大部分词条后来经过修改收人了《新
托马斯·海贝勒教授撰写的《东普鲁士与中国——追溯一段不解之缘》一书以东普鲁士与中国的深远关系为切入点,紧密结合了笔者的个人经历与职业背景,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了一段至今仍未受到足够重视,未足够曝光的历史,寄望以这种方式丰富东普鲁士的记忆文化。全书内容嵌在传记式的家族记忆框架里,读者可由此窥探笔者同中国、同东普鲁士之间的渊源,进而了解在探究这一主题过程中笔者的个人追求、兴趣和希冀。书中涉及大量具体的记忆形象和他(它)们与中国的联系,既包括与中国相关的人物,如中国研究学者、 军官、外交官、传教士、建筑师,也包括出生在东普鲁士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作家和诗人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还有那些研究解读他们思想精神的中国人,以及当地犹太人逃亡中国的历史等。海贝勒教授的追根溯源早已不囿于某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