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纸质教材与 数字课程一体化设计的新形态教材模式,集成了更系统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本书纸质教材按照经典的植物学知识体系介绍了种子植物形态解剖、植物系统、种子植物分类以及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书中采用了1 000 余幅编者原创彩图,形象直观,把微观的、不易理解的、动态的现象连贯起来,还形态各异、色彩丰富的植物界以本来面目。针对学生鉴别植物的能力薄弱,本书加强了种子植物形态术语的配图和65 个代表科的阐述,以期在少量物种的范围内,熟悉形态术语的含义,掌握检索表的运用。各校可根据学时的多少和地域差异选择使用教材中的内容。 本书数字课程分为辅学类、辅教类和扩展类三大部分,内容涵盖学习要点、难点分析、拓展阅读、推荐阅读、相关网站介绍、习题及参考答案、拓展实验与实践、视频演示等资源。 本书选材尽
本书在第五班的基础上,以问答的形式详细介绍了杀虫剂、杀螨剂、杀鼠剂、杀软体动物剂、杀菌剂、杀线虫剂、熏蒸剂、杀病毒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药品种及其混剂的特性、用途、防治对象、施用技术、施药适期及注意事项等,全面反映了当前我国农药应用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成果。 书后附有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农药中英文通用名称对照、禁限用农药品种、农药应用快速检索表,便于查阅。 本书适合青年农民、乡村技术人员、植保干部、植物医生、农药经营人员阅读,也可供农药院校农药、植保的相关专业师生查阅使用。
本书为昆虫学入门教材,是作者根据现代昆虫学发展趋势与教学的需求,在借鉴过去近百 年我国昆虫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主要内容包括昆虫的外部形态、内部解剖和生理 学、生物学、分类学及生态学等基础知识。该教材既保持了传统教科书的基本内容,又融入了 相关领域的新进展,具有现代性与前瞻性;每篇后面附有国内外重要参考文献40~170篇,以 便于读者延伸阅读。 本书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植物保护或森林保护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植物生产类 其他专业、综合性大学生物学科类、草业科学类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还可供相关专业的师生 及科技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重点介绍食品化学的基础理论及其相关的实用知识。全书共分 12 章,主要内容包括食品的 6 大营养成分、食品的色香味成分和有害成分的结构与性质,它们在食品加工储藏中的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的影响,同时还包括酶和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等。本书还对近年来食品化学的每一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做了介绍和探讨(阅读材料),并注重反映食品化学的研究成果,同时引入了二维码技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增加阅读量。每一章都给出了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及必要的思考题和参考文献,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章的重点、难点。尤其注重了实现专业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发挥本课程的育人主渠道作用,每一章通过不同的切入点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其中,在信息技术内容中也增加了一些思政内容案例。
林学概论是高等农林院校非林学专业学生了解林学知识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这门课程是其在校一次系统了解林业和学习林学知识的机会。课程教学内容应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和熟悉林学各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专业知识解决林业生产中存在的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部分专业,如林业经济管理等,还能为其所学专业的其他课程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提供林学常识性的知识内容。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除了能够概括地了解和掌握林学的知识体系外,还应该从中领悟到树立环境意识和生态保护的意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修养和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因此,对于非林学专业学生来说,林学概论应是提高学生个人林学情怀和修养的基础课程。 本教材是作为林学基本知识的概括介绍,内容力求系统全面,但内容深
本书根据全国 十四五 规划教材建设精神,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土壤肥料学科研究发展的进展和成果,紧密结合我国农业的生产实践,在陆欣、谢英荷教授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规划教材《土壤肥料学》(第二版)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土壤基础理论、肥料基础理论和实验指导及附录。该书既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种植类本科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土壤肥料科研、生产、管理人员的业务参考书。
全书共分15章,包括两大部分内容。前7章为土地管理基础理论部分,主要从土地管理的概念、学科体系、基本理论、历史发展、管理体制和管理政
本书由涉农涉海23所高校、科研院所的74名专业教师共同编写,紧扣学科培养方案,构建了较为系统的海洋牧场建设原理与实践专业知识体系。全书共分九章,包含绪论、海洋牧场构建原理、海洋牧场生境与生态功能、海洋牧场建设设施、海洋牧场选址与布局、海洋牧场生态系统构建、海洋牧场监测与评价、海洋牧场管理、产业融合与发展展望。旨在培养知海爱渔的新型专业人才,为海洋牧场教学和科研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全书分为植物保护学基础理论和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两部分,共计4篇21章,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融合于教材之中,系统介绍小麦、水稻、杂谷类、棉花、马铃薯等作物病虫害的鉴定诊断、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技术等。
本教材是 全国农业院校新农科动物生产类规划教材 系列之一。教材本着创新、绿色、生态、安全、现代、实用的原则,对章节内容进行全新布局,精减家兔、马属动物及经济动物生产等章节,以猪生产、家禽生产、牛羊生产为重点,将动物繁殖、动物环境控制、动物卫生保健、动物产品安全生产等内容贯穿其中,注重介绍世界及我国畜牧业发展最新进展及新技术,猪、家禽、牛、羊产业发展,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营养价值评定新技术等。全书共11章,内容包括绪论、动物营养原理、饲料、畜禽遗传育种技术、畜禽繁殖技术、猪生产技术、鸡生产技术、水禽生产技术、肉牛、牦牛生产技术、奶牛生产技术、羊生产技术。本教材适用于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植物检疫、农学、农业经济学等专业本科教学使用。
《300种园林植物栽培与应用》第二版依据园林植物的观赏用途将其分为行道树、庭荫树、独赏树、花灌木、植篱类、攀缘植物、草坪与地被植物七大类共325种植物,每一类的内容又包括总论和各论。总论介绍它们的概念、功能、配置、养护管理等;各论中每个品种介绍其学名、科属、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与栽培、应用等。 本书图文并茂,针对性强,文字精练通俗,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可供园林及相关专业的师生使用,也可作为园林绿化工作者、园林设计师及广大植物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园林树木学》 教材内容分为绪论、 总论和各论三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园林树木学的的概念、 研究内容和我国丰富的园林树木种质资源概况。总论着重阐述园林树木的分类与命名方法、 植物拉丁文的读音规则、 园林树木检索表的编制与应用及园林树木的生态学习性。各论部分重点介绍了蕨类植物门、 裸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的园林树木种类, 包括园林中应用较多的乡土树种和具有应用前景的新优园林树种的中文名、 拉丁名、 英文名、 形态特征、 生物学和生态学习性及其在景观园林中的应用, 重点突出使用检索表来鉴定园林树木的方法。本教材树木种类丰富, 各地区树木代表性突出, 力求反映园林树木学学科领域近代的发展和新成果, 共收集了园林树木2106种 (其中含3亚种、 118变种和235品种),隶属于142科、646属,附图620余幅,是目前国内园林树木学教
畜牧微生物学是以微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来研究正常动物的微生物、与饲料及其加工相关的微生物、与畜产品相关的微生物、动物的病原微生物及其所致传染病的免疫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是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全书包括总论、各论、实验指导和附录。总论部分包括三大类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微生物生态学、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动物免疫学等的基础理论;各论部分包括动物病原微生物、饲料与微生物、畜产品与微生物等实用理论;实验指导部分主要是畜牧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项目;附录部分包括实验室常用的器皿、仪器、培养基、染色液、试剂等的准备,以及病原分类目录和疫病病种目录。
本书共26章,介绍了无菌术、手术基本操作、麻醉与疼痛管理、显微外科、体液调节与营养支持、外科感染、软组织损伤、外科休克、神经损伤、胸腹腔及盆腔手术通路、跛行诊断等外科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详述了犬、猫和家畜的皮肤疾病、肿瘤、眼病、耳病、疝、风湿病、骨骼疾病、关节疾病、肌肉和腱及黏液囊疾病、蹄病,以及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发生、诊断、药物治疗和手术方法,较全面地介绍了 兽医外科学的研究进展和诊疗新技术。本书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临床操作性。
本书系统、全面介绍了生物学基础知识和 研究进展。全书共分7篇41章,内容涵盖细胞、遗传与变异、生物演化、生物多样性的演化、植物的形态与功能、动物的形态与功能、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等方面。 第5版在第4版基础上对全书整体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将遗传学、生物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等内容前调,使整书的内容 加连贯;并将生命之树与病毒分别独立成章,以适应当前生命科学发展的需求。不少章节进行了较大程度的补充、改写或全部 新,对生物界的系统发生和演化、原核生物、生态学等章节增加了 多篇幅。 另外,对近年来出现的多项生物学重要新技术和新方法以“知识窗”的形式进行简要介绍,让读者 好地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动态。 第5版由北京大学“普通生物学”课程团队共同参与撰写和修改,具有较好的广度和深度,深入浅出,可读性强
本教材是在前两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而成的。教材的撰写参照我国农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根据中国农业经济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重要问题,以专题的形式分为古代篇、近代篇以及现代篇。其中古代篇分为地理环境与中国农业、土地制度与田制演变、农业税与农民负担、粮食与食物安全、古代的灾荒与救济以及古代重农思想六章;近代篇分为近现代两次工业化、土地与租佃制度、农业税收、近现代农业税赋、农产品的商品化、农村金融等六章;现代篇分为农地制度变革(1949 1952)、农业税收制度变革、农食系统的转型、农业合作化和一体化、农业的交流与合作等五章。同时为了帮助学习者了解农业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进展,增设了研究方法介绍的两个章节,分别是量化历史方法和研究进展、量化历史研究应用。每一章节我们设置了摘要、主要参考文献以及思
本教材是为植物保护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环节技能训练方面编写的参考教材,涵盖了专业的基本技能、科研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教师岗位技能、企业岗位见习等方面的技能训练。本教材内容分为7个项目,每个项目包含若干个训练,共计77个训练。整体布局本着从植物保护专业的特点与实际出发,沿着病虫害寄主的识别、病虫草害田间与室内诊断、病虫草害的综合治理、研究项目的申报与实施、研究报告的撰写、相关教师教学岗位的训练及毕业前企业岗位见习等方面训练的主线进行编写,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实际,灵活选择项目及训练内容。
本书共十章,分为基础篇和拓展篇两部分。基础篇共五章,主要介绍土壤样品采集与制备的方法和土壤学常见的理化性质分析方法。第一章简要介绍土壤样品采集与制备;第二章讲述土壤含水量测定;第三章讲述土壤孔隙度和质地分析;第四章介绍土壤电化学性质分析;第五章讲述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测定。拓展篇共五章,主要拓展介绍一些在农业、生态环境和全球变化等当前土壤学热点研究领域常用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分析方法。第六章介绍土壤水势和水分特征曲线测定;第七章讲述土壤有机质组分测定;第八章介绍土壤磷和钾分析方法;第九章讲述土壤微生物性质测定;第十章简要讲述土壤温室气体交换通量测定。基础篇部分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土壤学实验技能;拓展篇的内容供感兴趣的同学或者具备实验分析条件的院校选做,以提升学生
《园林手绘设计》已小花园概念设计为项目展开,以工作任务流程为顺序,分为10个任务,分别为:任务1 建立目标、快速入门 ,任务2 手绘设计构思,任务3 地形设计,任务4 空间设计,任务5 园林建筑设计,任务6 园林构筑物设计表达,任务7 水体设计,任务8 铺装设计,任务9 植物种植设计,任务10 编制概念文本。以一个完整的项目案例让学生清晰地明白园林手绘设计的主要内容。作者将园林手绘与设计高度融合,并用于设计思考、抓获瞬间设计想法,以及用于设计沟通,快速协调多方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