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起,中国图书馆学会积极利用专业优势、专家资源和新技术条件,创新性地开展线上培训,几年来组织开展了数十场主题多元、内容丰富的线上培训活动。培训主讲教师或为享誉业界的名家巨擘,或为深耕于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 本书收录了十余位业内知名专家的培训讲稿,共十四讲,内容涵盖公共文化政策解读、图书馆使命与价值、资源建设、信息组织、参考咨询、阅读推广、古籍保护、未成年人服务、图书馆新技术、智慧图书馆实践、图书馆建筑、服务效能、重大事件应急管理等多个专题,涉及图书馆工作的方方面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本书可作为馆员继续教育配套用书,也可作为案头业务用书,为馆员日常工作提供指南与参考。
2020年起,中国图书馆学会积极利用专业优势、专家资源和新技术条件,创新性地开展线上培训,几年来组织开展了数十场主题多元、内容丰富的线上培训活动。培训主讲教师或为享誉业界的名家巨擘,或为深耕于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 本书收录了十余位业内知名专家的培训讲稿,共十四讲,内容涵盖公共文化政策解读、图书馆使命与价值、资源建设、信息组织、参考咨询、阅读推广、古籍保护、未成年人服务、图书馆新技术、智慧图书馆实践、图书馆建筑、服务效能、重大事件应急管理等多个专题,涉及图书馆工作的方方面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本书可作为馆员继续教育配套用书,也可作为案头业务用书,为馆员日常工作提供指南与参考。
本书系安徽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收录馆藏汉文古籍数据3500余条。凡宣统三年以前的刻本、活字本、抄本、稿本等,皆在收录之列。著录项目有普查编导、索书导、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存卷等内容。本目录后附书名笔画索引。
随着相关课程改革的深入,礼仪与沟通并重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新趋势,本书是在《现代礼仪》(第2版)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通过 2个项目引导、8个项目,指导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礼仪行为,掌握在不同情境下的沟通技能。 本书分为礼仪篇与沟通篇,礼仪篇包括初识礼仪、个人礼仪、校园礼仪、公共礼仪、职业礼仪;沟通篇包括初识沟通、沟通技能、校园沟通、面试沟通、职场沟通。每个项目以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内外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的礼仪行为和得体的沟通方式。本书在编写上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情景教学、课堂体验、师生互动等行为养成过程的指导与训练,栏目的设置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本书通过任务情景、明确任务、任务实施、任务练习与思考等模块,帮助、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把握知识要点;通过“知识
本书系郑州大学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收录该馆1912年以前古籍近6700条,著录普查编号、索书号、分类、题名卷数、著者、版本、批校题跋、册数、存卷等多项信息。书后还编制有书名笔画索引,以便读者使用。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 (第一章至第五章)为理论篇,从全面梳理国内外图书馆评估的学术研究入手,概述我国和国外公共图书馆评估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总结成绩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公共图书馆评估进行理论探索,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评估的发展方向,通过案例分析反映评估理论与实践的契合。下篇 (第六章至第十四章)为实践篇,对我国从1994年开始开展的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进行全面回顾与总结,详细分析第一次到第六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的背景、评估标准与评估实施过程。本书结合南开大学研究团队进行的第六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标准研制工作,揭示我国在公共图书馆评估领域的重要创新,包括评估标准的科学化、评估管理信息化和评估模式多元化等,讨论并描绘了公共图书馆评估的未来。
本书对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制度的构建进行了全面的理论分析,共分为7章:第1、2章讨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制度理论;第3-6章分别对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制度中对内容、馆员、读者和空间的要求进行讨论;第7章讨论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阅读推广制度这一延伸问题。
本书以清末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档案及其利用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三部分共10章:第一部分是清末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及其档案概述,从清末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建设与发展情况、图书馆事业档案文献普查情况等进行分析。第二部分利用图书馆事业档案对国立图书馆、基层图书馆和儿童图书馆等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图书馆的管理与运行进行研究。第三部分利用图书馆事业档案,就图书馆事业与图书馆教育、图书馆协会、图书馆职业化、阅读推广等领域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夯实近代图书馆事业研究的档案文献基础,深化图书馆史、近代文化史和教育史研究,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当代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历史启示等重要价值与意义。
本书是著名藏书家、文化学者韦力先生探访图书馆的游记合集。韦力先生花费十年,走访全国90余家图书馆,其中既有焦山书藏、北堂图书馆等早期藏书楼(图书馆)旧址,也有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著名的公共图书馆,还有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等著名的学校图书馆,以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资料室、中华书局图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等特色藏书机构。他考察建筑、揭示馆藏、介绍史实、评点人物,留存了我国图书馆历史与现状的珍贵史料。 全书依图书馆性质分四编:肇始编、公共编、学校编、辅翼编。本册为公共编,包括首都图书馆、天津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21家公共图书馆。全书文笔优美,图文并茂,充满知识性与趣味性,是广大读者寻访图书馆的一份指南。
本书是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的一种。收入桂林市图书馆1911年以前古籍6911条。按照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卷数、作者、版本、册数、存卷进行著录。书后附有书名笔画字头索引和书名笔画索引。虽然身处边远,但桂林市图书馆却是古籍收藏比较丰厚的单位。
受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委托,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组织开展了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本书为“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研究丛书”的总报告,由国家图书馆和中国图书馆学会联合全国15家副省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共同编纂,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对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等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并在广泛吸收国内外图书馆及公共文化机构管理、运行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发展方向等提供了一系列既有前瞻性、又有现实可操作性的参考建议,为科学谋划图书馆事业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本书适合图书馆相关从业人员、文化主管人员阅读。
规范建设是数转模工作开展的基础,是全国图书馆共同开展数转模工作的基本保障,是保证数转模所有产品质量整齐划一的标准。所以,在数转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坚持标准规范建设先行的原则,在进行大量工作及调研的基础上,普及文献的摄制规范及原则。本标准规范的建设及操作指南主要围绕数转模建设进行构建,涉及摄制过程中的主要标准,涵盖了多项标准和流程。本标准规范的出版为缩微工作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本书是全面介绍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基本情况、馆藏档案资料内容,指导利用者查阅档案资料的工具书。 该书开篇简要介绍中心的历史沿革、馆藏档案概况和基础业务工作。主体部分重点介绍馆藏档案的具体情况,比较重要的档案以全宗为单位逐一介绍,包括立档单位的基本情况、档案起止年代、案卷数量、档案主要内容等。馆藏档案介绍的编写以客观、准确为原则,文字力求简洁。另编制附录,包括中心馆藏全部档案的全宗名册,中心荣誉、获奖项目、主要编研成果、主要展览等一览表,以及征集公告,帮助读者了解相关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中心馆藏档案主要源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企改革背景下的抢救式接收,大部分全宗档案资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不少全宗甚至连文书档案都没有,这给立档单位基本情况的梳理工作造成极大困难。鉴于该书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