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农产品安全、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构建粮食产业安全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运用中国农业政策分析模型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措施进行情景模拟分析,由此探讨如何引导农业生产转型,推动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书是一本较为系统地描述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国家自然保护区蝇类昆虫的图书。该书包括昆虫纲双翅目环裂亚目花蝇科(5属7种)、秆蝇科(6属7种)、缟蝇科(4属12种)、叶蝇科(2属4种)、头蝇科(5属6种)、蚤蝇科(8属23种)、沼蝇科(5属12种)、蚜蝇科(28属56种)、寄蝇科(26属37种)昆虫共9科89属164种。包括1中国新记录属,5新种,9中国新记录种,5内蒙古新记录种。书中提供了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分布记录、观察标本信息、分类检索表和部分特征图片。 该书可供从事动物学、自然保护区、农林牧业、生物多样性等方向相关学科科技人员及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人员阅读参考。
牛蒡为菊科牛蒡属植物,中药牛蒡子为其干燥成熟果实,收录于历版《中国药典》,为常用中药。牛蒡子性寒,味辛、苦,归肺经、胃经,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的功效。此外,牛蒡的其他部位也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 牛蒡子始载于《名医别录》,谓之恶实,列为中品。日“恶实,味辛、平,无毒。主明目,补中,除风伤。根茎治伤寒、寒热、汗出、中风、面肿、消渴、热中、逐水。久服轻身耐老。生鲁山平泽。又,恶实,一名牛蒡,一名鼠黏草”(梁·陶弘景编,尚志钧辑校。《名医别录(辑校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年6月第1版)。此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千百年来祖国医学对牛蒡的临床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们自20世纪90年代对牛蒡种质资源、质量规范化、生态适宜性、标准化栽培及应用开发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承担国家“九五
《冀北农业科普教材》是一部主要依托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科研成果,综合冀北主要作物研发,反映27种大田作物和5种蔬菜作物起源与分布、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与优良品种,对综合利用与开发进行总结和指导的专著。这部书的出版发行,对了解冀北地区的农业资源、总结经验、开创山区农业农村经济新局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