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洪水、海啸、飓风和火山,这些灾难都来自赋予我们星球生命的力量。地震给予我们自然的泉水,火山造就肥沃的土地。只有当这些力量超过我们的承受限度时,它们才成为灾难。总体来看,这些自然事件塑造了我们的城市和城里的建筑,并影响了我们思考、感受、斗争和团结的方式。一部自然灾害的历史,就是一部我们自身的历史。 在书中,露西 琼斯博士对于一些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提供了耳目一新的看法,这些灾难的 余波 直至今天我们仍在感受。琼斯探讨了公元 1世纪庞贝的火山喷发,回顾了 1862 年的加州洪水,考察了 2004 年的印度洋海啸及2017年的美国飓风等,由此揭示了全球化在发扬人性、治愈伤痛方面的潜能。 当危险地区的人口增长、整个世界的温度上升,自然灾害的冲击将变得前所未有。《大灾变》不仅是一部关于历史或科学的著作,还是
自然灾害一直威胁着人类的安全与生存。飓风、地震、海啸和流行病等自然灾害都对地球上各地人口造成过毁灭性的影响。《改变人类历史的自然灾害》一书深度透视了人类有史以来所遭受的一些重大灾难,从庞贝古国的毁灭、黑死病的肆虐到飓风 卡特里娜 与印度洋海啸的冲击 本书记录了人类社会在重大灾难面前如何齐心协力组织救援,以及科学家们如何竭尽全力帮助各国更好地应对即将面临的灾难 萤火虫 系列历史读物网罗中外历史发展长河的的各个时期,用海量的精美图片、丰富的一手资料、扣人心弦的历史故事、业内专家的深入分析、逗趣的主题专栏和轻松幽默的文风,带你领略人类历史的方方面面。在信息爆炸的当今时代, 萤火虫 系列图书将为你点亮纷繁复杂的知识,轻松、愉快地捕捉历史的精彩瞬间!
家庭应急手册是以推动安全应急科普知识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为目的,针对每个家庭吃、住、行等领域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防范和自救注意事项、内容,按照自然灾害、安全事件、公共卫生、社会事件等分类逐一介绍每个人如何未雨绸缪做足一切防灾准备,提升自救互救能力,尽力化解各类可能发生的灾害带来伤害和损失。全文内容详实,图文并茂,为家庭应急防控、应对突发事件做了详细的讲解,具有较高实用价值,对减灾防控具有积极意义。
为什么经济再发达的城市,似乎对城市内涝也束手无策?甚至越发达洪水越严重? 为什么同一块地方在不同时段会旱的旱死、涝的涝死,还愈演愈烈? 环顾全球、回望不同文明的历史,我们能否找到一些与水共存的成功模式? 《慢水》跟踪不同水体的 生活习惯 ,探索水如何穿越地上和地下空间,如何与周围的生物互动,也探索水在不同时期造访各地给人们留下的记忆和教训。 综合地质学、水文学、环境工程、景观设计、生态保护等各领域学者和工作者的观点,引介全球各地正在兴起的 慢水 运动,埃丽卡 吉斯在本书中发出预警,我们当前的城市化建设普遍采取让水加速离开地表的思路,选择排挤和侵占而非给水留出空间,这会引发深重的灾难:我们会缺少地表水、破坏湿地生态、增加碳排放,洪水会淹没城市,回到它最初占据的地方。我们付出巨量的经济
中国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1976年唐山大地震是近百年来世界地震史上最悲痛的一幕,被视为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一。唐山大地震已过45载,伤痛逐步被岁月洗礼与掩埋,震灾记忆在国家与社会的多层维度中不断演化与建构。唐山震灾记忆传承与延续的基础,是官方与民间在震灾记忆上相互建构与影响的过程,即形成震灾记忆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从根本上防止记忆的分离,实现震灾记忆的官民一体化。本研究从唐山大地震纪念建筑物媒介出发,引入文化记忆理论,以 国家与社会 为基本分析框架,综合运用观察法、访谈法、内容分析以及GIS空间认知地图分析方法,对震后不同阶段修建的三处纪念建筑物群进行分析。揭示不同时代环境背景下,唐山纪念建筑物媒介对震灾记忆的建构过程,探究纪念建筑物媒介所展现的记忆表征、建构特性及震灾记忆的发展
地震、洪水、海啸、飓风和火山,这些灾难都来自赋予我们星球生命的力量。地震给予我们自然的泉水,火山造就肥沃的土地。只有当这些力量超过我们的承受限度时,它们才成为灾难。总体来看,这些自然事件塑造了我们的城市和城里的建筑,并影响了我们思考、感受、斗争和团结的方式。一部自然灾害的历史,就是一部我们自身的历史。 在书中,露西 琼斯博士对于一些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提供了耳目一新的看法,这些灾难的 余波 直至今天我们仍在感受。琼斯探讨了公元 1世纪庞贝的火山喷发,回顾了 1862 年的加州洪水,考察了 2004 年的印度洋海啸及2017年的美国飓风等,由此揭示了全球化在发扬人性、治愈伤痛方面的潜能。 当危险地区的人口增长、整个世界的温度上升,自然灾害的冲击将变得前所未有。《大灾变》不仅是一部关于历史或科学的著作,还是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洪涝灾害常识、国家和个人如何应对洪涝灾害、洪涝灾害中自救和互救的相关知识并给出了自救互救的成功案例。全书共分为七个专题120个小节。前六个专题共计114个小节以问答的方式对相关知识进行阐述,专题七共计6个小节列举了自救和互救的成功案例。本书对于群防群策抵御洪涝灾害,并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本书可供防洪减灾工作人员与潜在受灾群众,特别是具有防洪任务的政府部门进行参考阅读。同时,也可作为中学生、大学生的课外扩展读物及普通民众的日常科普读物。
本书聚焦 国门生物安全 这一主题,参考大量权威文献,以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史实讲述国门生物安全问题的历史渊源,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带读者重温古今中外由于国门生物安全工作缺失带来的惨痛教训,呈现国门生物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并对当前方兴未艾的国门生物安全全球治理提出前景展望,期盼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对国门生物安全的认识,推动社会各界协同共治、更好应对国门生物安全威胁,提升国门生物安全治理水平,共同守护祖国绿水青山、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助力。书中重点回顾了生物安全遭受严重破坏的历史,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国门生物安全管理在党的领导下筚路蓝缕、可歌可泣的发展历程,以期引导社会公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本书写下了近2000年间的11次大灾变: 公元79年庞贝火山爆发、1755年里斯本地震、1783年冰岛拉基火山爆发、1861年加州大洪水、1923年东京-横滨地震、1927年密西西比大洪水、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5年新奥尔良飓风、2009年意大利拉奎拉地震、2011年福岛大地震。 自然灾害是残酷的,它往往超过人类承受的限度, 但不同世代的人类,靠资源调度、科学技术、社群互助、人道关怀, 从灾后的创伤中修复; 自然灾害是无常的,它常不在人力控制的范围之内, 却是一种视角, 敦促人类开展预警分析、建立应急机制、提高救援效率、落实灾后重建, 命运会不期而至,我们要学会生存。
在批判社会理论中,人们对过去往往偏重于对人类历史的研究,沉湎于历史的想像;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对地理、空间的漠视。本书对这种倾向提出质疑。作者严厉批判“历史决定论”及其对地理学想像的限制作用。在论述福利、伯杰、吉登斯、贝尔曼、杰姆逊,特别是享利·勒菲弗等“后现代地理学先驱先”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主一种历史的地理的唯物主义,即对空间、时间和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作根本性的再思考。
作者结合常驻阿尔巴尼亚22年的亲身经历,将阿尔巴尼亚现代政治和社会变迁娓娓道来,重新点燃中国人有关“山鹰之国”,“社会主义明灯”,“歌声飞向地拉那”,“援助阿尔巴尼亚”的记忆火焰。
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地震灾害是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保险作为综合风险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减轻灾害损失、灾后生产恢复与重建具有重大的作用。由于地震灾害频次少、损失大、难于预测,现代保险业所赖以建立的 大数法则 难以适用,合理的损失估计与费率厘定便成为发展地震保险、分散地震巨灾风险的重要技术难题。从国际经验来看,采用地震巨灾模型对特定地区地震风险进行定量评估是通用手段。然而,国内市场以国外模型公司开发的中国巨灾模型为主,存在科学性不足、数据缺乏、精度不高、针对性差等问题。依托中再产险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地震保险损失评估系统及应用研究 ,项目组汇聚头部科研机构、高校资源,针对国家地震保险发展重大需求,集成地震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风险暴露、保
《火灾》针对不同灾难发生时的具体生活与工作场景,如何开展逃生与救助,现场感与针对性强;本书采用看图说话、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的形式,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本书通过对以往灾难救援经验的总结,宣介逃生、救助常识与技巧,实用性强;本书介绍正确的逃生原则与常识的同时纠正公众的一些错误的逃生观念与方法,正反结合;本书便于集中宣介,并根据灾难高发的地区和人群进行宣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