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长春市城建工程学校邢燕、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刘长春担任主编;济南科技学校赵立媛、长春市城建工程学校吴俊瑶、珲春市第四中学邢姝担任副主编;长春市城建工程学校金宇辉、李岩、吕春平、宫国辉、谭英华,吉林建筑大学贾雪,长春职业技术学校赵炜参与编写。具体编写分工为:项目一由贾雪、赵炜、吕春平编写,项目二由邢燕编写,项目三由吴俊瑶、宫国辉编写,项目四由金宇辉、李岩、谭英华编写,项目五由刘长春、邢姝编写,项目六由赵立媛编写,全书由邢燕负责统稿。编者在本书编写的过程中参考了许多图书、杂志、设备说明书、设备操作手册,由于篇幅有限,书后的参考文献中只列举了主要的参考文献,在此一并向这些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智能楼宇安防技术的发展速度较快,有些技术还处于开发研究之中,加之编写时间仓促,限于作者水
本书内容主要涉及建筑物工程现状以及责任主体、检测鉴定目的、 内容与范围、复核及计算结果,按照相关规范作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度和耐久性的评价等。然而检测鉴定报告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对鉴定的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调查不清, 资料收集不全,对无资料的老旧建筑所需的现场调查、检测、基础勘测等有效手段补充不足,导致鉴定的结论不全面、不准确;对建筑材料强度等级检测方法单一,没有考虑与其他手段的结合,相关重要构件没有进行检测,导致得出的结论反映深度不够、验算不准,容易留下安全隐患;有的鉴定报告给出的鉴定结论模糊、不明确、表述不清楚等。从众多实际案例中优选出13个案例,分为安全性鉴定、抗震鉴定、危房鉴定、既有幕墙鉴定、司法鉴定和安全评估六部分,涉及混凝土结构、砌体结 构、钢结构等结构形式。
本书根据《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1022、《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等最新国家标准和软件进行修订,全书共分为12章,包括:如何设计一套正确的钢结构施工图,策划厂房结构方案,门式刚架综论,钢结构基础知识,主结构建模及计算分析,围护系统的设计,支撑系统的设计,独立基础的设计,柱脚锚栓的设计,吊车梁的设计,钢结构防护,钢结构的制作、运输、安装与验收。本书简明实用,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强,可供钢结构设计人员及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针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悬臂浇筑施工及监控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方法,分别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受力及构造特点、悬臂浇筑施工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对悬臂浇筑施工所用挂篮、支架模板、临时支座等进行了方案设计及检算;对于悬臂浇筑施工周期长、材料特性变化、体系转换、受环境温度影响等引起的主梁线型不易控制的施工技术难题,通过施工监控进行线形控制,详述了监控内容、操作流程、监控计算及立模标高的确定等内容。
本书从岩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入手,论述了岩土体的工程性质,包括岩石(体)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弹性波速、岩体应力,土的物理水理性质、力学性质,特殊土的工程性质,岩土体工程分类;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取值研究及地应力研究等。本书还收集了众多水利水电工程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的取值成果。 本书是一部集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岩土力学方面重要的参考书,可供水利、水电、铁路、公路、地质、矿业等领域的勘察、设计、施工、科研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师生参考阅读和使用。
本手册是一部营房抗震加固与维修的工具书。全书共分13章,就营房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木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以及地基、基础、屋面、楼面、墙面、装饰、装修工程的损坏现象、机理、加固维修方法和措施都作了系统、详尽的介绍。对营区供电、供水、供暖系统及其设施设备的维修维护也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易学易用。对营房抗震加固修缮工程预决算编制、审核方法也作了详细的介绍,并附有工程实例。营房建筑防水,有水房间防渗防漏等内容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本手册对复杂的营房抗震加固维修工程技术问题,以处方型、表格式的方法,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技术处理。手册涉及的技术范围广,技术问题处理的深度大,包含的新技术资料多,技术处理措施方法全,是实用性强的工具书。 本手册可供从事营房抗震加固维修工作的勘查、检测、设计
随着近年来大体量、大规模工程项目的发展,涌现了大量技术复杂的基坑工程建设项目,中建七局在基坑实践过程中,已向超深、超大和信息化智能监测技术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极大地提升了基坑工程的技术水平,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站在总结过去成果、指导今后发展的里程碑上,与行业分享中建七局近年来基坑工程行业的技术成果与工程案例,以求能够为读者加强对基坑领域的深层次认识,方便一线设计、施工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参考使用。 本书经编委会多次深入讨论和精心修改,对全书的内容做了精心的选择和安排,充分体现了全面性、新颖性和实用性。首先是全面性,本书按照基坑工程施工顺序与监测、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内容做了全面展示,并且每章均包含技术概述、技术特点、工艺流程、技术要点与工程案例,做
本指南以项目精细化管理为主线,基于大型国有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的视角,系统介绍了企业层面和项目层面的项目管理逻辑、目标和理念,在此基础上引出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总承包精细化管理的五大核心领域,分别为履约管理、运营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以及市场维护管理,最后在深度思考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基础上,提出了大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应在企业层面和项目层面重点考虑的问题,对相关企业具有借鉴价值.本指南具有成熟的管理理论指导、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以及逻辑清晰的整体架构,可供建设工程项目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总承包商、建设各方、建设主管部门、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主要讲述高层与大跨建筑的基本概念、主要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计划的一般规律,其主要特点是涉及知识面广,根据我国现行的规范、规程和标准,结合施工现场及实例深入介绍高层与大跨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本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绪论、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结构施工、高层建筑起重机械、高层建筑脚手架、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高层建筑外墙围护结构施工、高层钢结构施工、大跨建筑结构施工。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专科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土木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分为六个篇章,一是回望十年申遗路,主要讲述大运河申遗过程中的故事,如运河三老的一封信、世界遗产大会上惊天逆转等,反映申遗人为大运河成为世界遗产所作出的艰辛努力。二是水利工程的奇迹,用大运河上一个个的杰出工程实例,如南旺分水口、清口枢纽等,讲述大运河天才的设想、科学的规划和建筑史上的突出贡献,为运河研学游提供第一手资料。三是帝国漕运的通道,通过对运河漕运、交通运输及商业遗存的介绍,体现大运河对中国古代漕运及商业的影响,以及大运河在今天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四是沿线人民的母亲河,通过对运河边人们生活场景的描述,讲述运河边人们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引起全社会对大运河沿线民生的关注,推动运河非遗的传承。五是文化交流的纽带,用一处处文化遗迹讲述大运河在南北和中外文化交流中
本书开拓性地将结构作为建筑系统的子系统进行研究,从而为结构艺术与建筑之间的协同分析奠定了基础,进而从系统方法上建立与论证结构艺术与建筑的协同关系并析出规律性与启示意义。在此基础上,从学科交叉角度提出结构艺术与建筑创作的协同创作理念,包括现实意义、目标定位、内涵、协同创作内容与方法等;通过协同创作内容与方法之间的交叉结合,构成了同创作方法论研究的主体框架,企求在深层次上实现结构艺术与建筑创作的现实协同。最后通过对基于结构艺术与建筑创作协同理论的数字化设计实践尝试与最新研究成果 编织壳体与蝶形壳体的介绍,建立力流与肌理方向、形态参数之间的关系,实现动态的、具有适应性的壳体结构空间形态的数字建构。
张国栋主编的《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分部分项计 价与预算定额计价对照实例详解(2第3版依据 GB50854-2013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厂库房大门特 种门木结构工程金属结构制作与安装工程屋面及防水 工程防腐保温隔热工程)》按照《全国统一建筑工程 基础定额》的章节,结合《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 量计算规范》GB 50854—2013中“建筑工程工程量清 单项目及计算规则”,以一例一图一解的方式,对建 筑工程各分项的工程量计算方法作了较详细的解释说 明。本书*的特点是实际操作性强,便于读者解决 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点。
《建筑结构专业技术措施(2019版)》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 BIAD )用于指导BIAD结构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的统一技术规则,用于设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应用现行规范、规程和标准,了解以往工程的积累,将设计做的更好。是公司控制设计质量的传统技术文件。 书的内容以实用实战、系统整合、抛砖引玉的编制要旨,集合企业内当打之年的一线设计精英,对工程规范、设计需求、团队困惑、疑问疑难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整理,共计16章(含附录),是结构设计工作中体会、感悟和经验的综合,相信本书会对设计人员和行业同行有很大启发。 历经多次的结构技术措施的修编,是BIAD持续不断的进步体现,是过去七十年历史中几辈结构工程师的智慧结晶,相信她会不断成长、进步,永远走在行业的前列! 本书可作为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
本图集适用于新建、改建及扩建的民用与工业建筑。图集内容主要包括:整体面层楼地面、块材面层楼地面、木材面层楼地面、不发火楼地面、防静电及网络楼地面、防油楼地面、耐热及重载楼地面、低温辐射热水采暖楼地面、体育运动场地楼地面、防腐蚀楼地面、保温楼地面、隔声楼地面的构造做法,以及有关构造详图和附录。替代01J304、01(03)J304
本书依据《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2018)、《热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709—2019)、《热轧型钢》(GB/T 706—2016)、《热轧H型钢和剖分T型钢》(GB/T 11263—201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T 1499 1—201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T 1499 2—2018)、《冷轧带肋钢筋》(GB/T 13788—2017)、《钢结构防火涂料》(GB 14907—2018)等国家现行标准修订。主要包括常用资料、钢结构设计与计算和钢结构施工等内容。 本书是钢结构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常用小型工具书。
本书共分为七章,包括钢结构的连接节点、钢结构的连接及计算、平面桁架屋盖结构的连接节点设计、空间网格结构的连接节点设计,门式刚架结构的连接节点设计、多层及高层结构的连接节点设计、钢结构连接节点设计用表。本书可供钢结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由贵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钢结构-原理与设计》第二版全面修订而成。内容共7章。第1章绪论主要简介钢结构的设计与规范、特点与应用,以及本门课程的内容和要求。第2章讲述钢结构所用钢材的力学性能,主要介绍钢结构的材性要求及影响钢材性能的主要因素,从而使能正确选用钢材牌号以达到安全、经济和适用,特别是防止在某些情况下构件出现脆性破坏的危险。第3~7章分别讲述焊缝连接和螺栓连接以及钢结构的三大基本构件(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和拉弯、压弯构件)的性能和计算,详细介绍了有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在连接计算的章节内,着重介绍各种连接的传力方式和构造要求;在构件计算各章内,特别着重介绍影响构件承载能力的稳定问题,包括如何计算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这是钢结构设计中必需予以重视的问题。总之,本书第2章至第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