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建筑的一员,以全运会为契机,在天津市团泊健康产业园区内相继建设了曲棍球馆、射击馆、国际网球中心等诸多国际化标准的体育场馆,对施工工艺、新技术等进行了全面系统总结。编写了这本《体育场馆综合施工技术》 ,本书共分为4篇,分别为:绪论(3章)、体育场馆通用施工技术(13章)、体育场馆钢结构核心技术(5章)、体育设施专项施工技术(11章)。全书充分体现了作者单位雄厚的施工技术能力及对施工新技术的勇敢尝试,其中展示了目前体育场馆建设过程中碰到的各类问题和施工技术,极具参考价值。
本手册基于近年来的工程设计经验、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应用和科 研成果,根据新颁布的《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门式刚架 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10222015以及其他相关的国家规范、 规程和标准进行编写,内容包含: 钢结构设计基本规定与计算和轻型屋面为主的单层厂房钢结构,涉及 檩条、屋架、网架、吊车梁、门式刚架和墙架等设计,以及通用构件选用 表,构件承载力与截面计算图表。本书可供建筑结构的设计、施工、监理 和教学人员参考和使用。
本图集编制剪力墙结构常用预制楼梯,图集中归纳了常用建筑开间所对应的梯段板类型,双跑楼梯和剪刀梯层高均选取了2800mm、2900mm、3000mm,开间净宽双跑楼梯选取2400mm和2500mm,剪刀梯选取2500mm和2600mm;设计选用相同类型不同净宽的楼梯时可调整选用或参考选用。
15G107-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表示方法及示例(剪力墙结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为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专项编制项目,本图集适用于非抗震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地区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施工图的设计,其他类型建筑可参考使用。 本图集包括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图表示方法及示例两部分内容,其中,施工图表示方法包括基础顶面以上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外墙板、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内墙板、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预制钢筋混凝土阳台板、空调板及女儿墙等预制构件的表达形式,示例为一个完整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图示例。本图集的示例与建筑专业图集15J939-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示例(剪力墙结构)》的示例四选取同一工程项目进行编制,方便专业之间相互配套使用
近年来,金属材料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内建筑的围护系统中,无论是工业建筑、传统的民用建筑还是设计新颖的公共建筑,金属材料正以其质量轻、强度高、设计灵活、色彩丰富、造型独特和极富现代感等独特的魅力在建筑围护系统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书主要介绍了金属屋面系统新技术应用、BIM与信息化技术应用、钢结构工程*技术应用以及市场管理与标准编制,对钢结构以及相关行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金孝权主编的《建筑结构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指南/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指南系列丛书》内容共9章,包括基坑(包括土方) ;地基处理;桩基础;混凝土结构工程;砌体结构工程;钢结构工程;钢一混组合结构:木结构工程;建筑测量工程。每个问题分5部分讲解,依次是现象、规范规定、原因分析、预防措施、治理措施,从5个方面对建筑结构工程中的问题进行讲解。 本书适合于施工、监理现场人员学习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大中专学生参考学习。
冷发光、周永祥和王晶编写的《混凝土耐久性及其检验评价方法》对国内外混凝土耐久性相关的试验和评价方法的研究以及相关标准规范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对比分析。全书介绍了包括混凝土抗冻、抗水渗透、抗氯离子渗透、碳化、钢筋锈蚀、抗硫酸盐侵蚀、碱·骨料反应和体积稳定性等耐久性能的研究成果、检验评价方法、有关混凝土耐久性的试验和评价方法新标准,提出了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热点问题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课题等。《混凝土耐久性及其检验评价方法》内容丰富,系统全面,涉及知识面较广。可供土木工程领域从事设计、施工、质检、监督、管理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的师生参考。
在国标图集的基础上,将叠合板样式参数化,并将不同参数下叠合板配筋编成表格供设计人员直接选用,*终形成四川省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本图集由四川省住建厅标准办公室统一规划。在本图集中统一了叠合板标准,可指导四川地区装配式项目叠合板的标准化设计及构件生产、运输、施工全过程,简化设计工作量和设计周期。
本书是根据作者多年来在混凝土泵送装备领域研发设计和工程实践等方面的经验编写的。书中介绍了构成混凝土泵的泵送、液压、电气三大基本系统,较全面地叙述了拖式混凝土泵、车载泵、混凝土泵车三大泵送装备的总体构造、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同时,结合工程实践,总结了混凝土泵送装备在施工技术、维护与保养、故障诊断等方面的经验。希望能为广大读者在相关产品的设计和实际应用中提供一些帮助。 本书可供从事混凝土泵设计、科研、施工管理、设备操作与维修的人员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混凝土结构施工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学习领域,包括《混凝土结构施工》和《混凝土结构施工—工作单》2部分。本书以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主体的施工过程为导向,以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施工的任务为载体,以分部、分项工程作为情境,作为教学设计基础,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岗位标准作为课程构建标准,以行动导向进行教学设计、组织、实施与评价。 《混凝土结构施工—工作单》提供基本的学习情境、项目、工作任务,给出完成项目、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知识、态度等,并对学习的结果进行考核评价。《混凝土结构施工》是学习手册,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知识困惑与行动疑惑,知识的排序与建构与完成项目、任务的实际过程是一致的,符合工程的建设实际。两本书配套学习,结合软硬件环境配套,能很好的实现工学结合,
住宅的设计与建造一直关系着国民切身的利益,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城乡建设以及建筑行业的重大课题之一,也是反映国家社会物质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一个窗口。 住宅从人类诞生初期的巢居、穴居,到原始社会后期的氏族、部落的群居,从奴隶社会城市的出现到封建社会城市的大量涌现和飞速发展,伴随着各种社会形式的产生、发展、兴盛……人类住宅的质量、规模、材质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无不得益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工艺的创新。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住宅产业经历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历程,现在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如何使住宅产业更加理性和有序发展,更加注重效率、品质和质量,实现资源*化和节能效益化,这是关系到中国住宅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住宅工业化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半个多世纪
本书主要介绍了迁移性阻锈剂及其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包括迁移性阻锈剂的分子设计与组成设计,迁移性阻锈剂(MCI)在氯盐溶液与在混凝土中的传输阻锈性能,多角度分析了MCI阻锈机制,建立了饱和条件下MCI在混凝土中的传输模型并运用多种方法对传质过程进行表征,同时实现了饱和条件下MCI在混凝土中传输过程的计算机模拟与数值计算;在保证传质效率和阻锈效果的基础上,实现了MCI的性能优化。应用传输模型建立了修复含氯盐混凝土中锈蚀钢筋的量化关系并编制MCI应用软件,应用软件计算了使混凝土结构中锈蚀钢筋需要的MCI涂覆量。*后给出了MCI在现役水工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修复工程中的应用实例。本书可供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科研人员、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学习拓展。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高混凝土坝施工仿真与实时控制的理论方法及其工程应用实践。全书共分l5章:第1章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高混凝土坝的建设概况以及系统仿真技术在高混凝土坝施工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第2章探讨了高混凝土坝建设中高强度连续施工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第3章总结了现代仿真技术在理论与方法上的发展;第4章详细介绍了高混凝土坝施工仿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第5章阐述了高混凝土坝施工仿真建模方法与实现;第6章阐述了高混凝土坝施工仿真中参数的设计与分析;第7章结合具体应用实例,介绍了高混凝土坝施工仿真多目标决策理论与方法;第8章阐述了高混凝土坝施工进度实时控制理论与方法;第9章阐述了高混凝土坝施工智能仿真与优化理论方法;第10章介绍了真实施工场景下高混凝土坝施工交互式仿真与实时控制的实现 方法与控制过程;第1
本规范由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会同有关设计、教学和科研单位组成修订编制小组,对《钢结构设计规范》GBl7—88进行全面修订由建设部以公告第147号文颁布,自2003年12月1日实施。 本规范共11章和6个附录。其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设计规定、受弯构件的计算、轴心受力构件和拉弯、压弯构件的计算、疲劳计算、连接计算、构造要求、塑性设计、钢管结构、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本次修订在对原规范条文进行修改、调整和删除的同时,新增了许多内容,如荷载和荷载效应计算,单轴对称截面轴压构件考虑绕对称轴弯扭屈曲的计算方法、带有摇摆柱的无支撑纯框架柱和弱支撑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确定方法、梁与柱的刚性连接,连接节点处板件的计算、插入式柱脚、埋入式柱脚及外包式柱脚的设计和构造规定,大跨度屋盖结构的设计和构造要求的规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2G619-2):房屋建筑抗震加固(2)(医疗建筑抗震加固)》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6~8度地区,经抗震鉴定后需要进行抗震加固的现有砌体结构、多层框架结构、多层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形式的医疗建筑(如大中城市的二级医院门诊部、住院部和医技楼,6、7度地区的乡镇医疗建筑)抗震加固。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医疗建筑中砌体结构加固抗震鉴定结论、加固平面图及详图,框架结构加固抗震鉴定结论、加固平面图及详图,框架一剪力墙结构抗震鉴定结论、加固平面图及详图。本书针对医疗建筑的特点,给出典型平面示例,侧重构造加固和体系加固。本书是《房屋建筑抗震加固》系列图集中针对医疗建筑加固的实用资料,可供设计、施工、教学人员使用。
混凝土结构施工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学习领域,包括《混凝土结构施工》和《混凝土结构施工工作单》2部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工学结合系列教材:混凝土结构施工(第2版)》以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主体的施工过程为导向,以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施工的任务为载体,以分部、分项工程作为情境,作为教学设计基础,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岗位标准作为课程构建标准,以行动导向进行教学设计、组织、实施与评价。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工学结合系列教材:混凝土结构施工(第2版)》既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工程造价专业的教材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参考用书。
本书结合丰富的工程实例介绍了现代建筑钢结构的安装技术,内容涉及建筑钢结构安装机械设备、钢结构厂房安装技术、超高层建筑钢结构安装技术,大跨度及空间钢结构安装技术、高耸钢结构安装技术,以及预应力钢结构施工技术,并介绍了建筑钢结构施工控制技术。 本书可供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管理等从业人员参考,也可供建筑工程等相关专业高校师生参考。
本手册是实用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手册丛书之一。全书共分十七章,内容包括:钢结构材料、钢结构工程识图、钢结构焊接工程、紧固件连接工程、钢结构制作工程、钢构件组装工程、钢构件预拼装工程、钢屋架拼装工程、单层钢结构安装工程、多层及高层钢结构安装工程、钢网架结构安装工程、压型金属板工程、钢结构涂装工程、冷轧轻钢结构住宅安装、钢结构工程质量控制、钢结构工程施工管理及钢结构工程质量验收。 本手册内容丰富,严格按照《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n2001)及《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 50018—2002)要求组织编写;可供钢结构安装企业、建筑安装公司、建设监理单位的施工、监理人员使用,也可供从事钢结构工程设计、科研的技术人员学习,并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通过防腐设计及适当的预防措施,混凝土结构的维护成本会大大降低。本书通过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试图解决严酷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使用年限问题。其实,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归咎于质量控制及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疏漏,要想成功解决耐久性问题,就必须就结构质量及其定量进行深入研究。本书涉及以下内容: ·现场实践调查,加速劣化试验 ·基于混凝土质量控制、腐蚀预防及预处理的腐蚀机理的计算方法 ·生命周期成本及生命周期评估的计算 ·推荐的工作流程 就世界范围的工程实践而言,这些基本程序贯穿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实施的全过程中。
本手册的编写根据预应力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力求反映当今预应力结构发展的*成果。本书共3篇,篇:预应力结构设计,分22章,给出了各类构件的设计计算理论及构造措施;第2篇:预应力结构施工,分8章,给出了各类预应力工程施工工艺及方法;第3篇:预应力结构设计与施工实例,分8章,给出了各类预应力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实例。 本书可作为从事预应力结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施工等方面的人员使用与参考。
本书是电力、水泥、煤炭系统中储煤库、干煤棚、水泥熟料储备仓库、大型堆料库房等大跨度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的技术参考用书。全书结合了作者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系统阐述了大跨度储煤结构的理论知识、分析方法、设计思想和施工技术,并列举了大量工程应用实例。本书内容涉及大跨度储煤结构的设计基本原则,结构的体系、形式及选型,结构的抗风与抗震分析,结构建造施工过程的模拟分析,滑移法、悬臂法、折叠展开式等新型大跨度施工方法,构件和节点的设计与构造,计算机设计软件应用,以及有关的风洞试验资料。 本书可供建筑工程设计、科研、施工、管理等单位工程师、科技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土建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1G336-2):柱间支撑(柱距7.5m)》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是根据当今厂房设计大柱距、大跨度,布置灵活,便于使用的特点,继05G336《柱间支撑》(柱距6米)国标图集之后,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相关内容新编的关于厂房柱间支撑的图集。适用于非抗震区和抗震设防烈度6~7度各类场地,8度I~III类场地的一般钢筋混凝土柱单层工业厂房,厂房柱距为7.5米,柱顶高度为5.4~15.0米。也可供相似类型结构参考使用。图集的主要内容有总说明,柱间支撑参数及布置示意图,节点详图,支撑选用表、大样图和支撑材料表。图集按照上柱十字交叉形和人字形支撑,下柱十字交叉形支撑有吊车和无吊车的情况分别编写。支撑的材料有单片角钢,双片角钢,双片槽钢,单片圆钢管,双片圆钢管等,类型丰富,内容全面。设计人员可根
近年来各种岩土工程和设备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在客观上促使岩土工程方面的抗震和减振分析原理逐渐完成了系统化的发展过程。在参阅国内外大量文献和规范基础上,并结合作者们的研究,本书以各种岩土工程抗震设计和动力机器及设备减振评价的分析方法为主线将岩土工程方面的抗震和减振的主要原理和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基本涉及了岩土工程抗震和减振的各个领域,同时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应用的可操作性,使读者对岩土工程抗震和减振的理论方法和工程应用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并可在此基础上从事有关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