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提炼了《红楼梦》中的室内外装饰、陈设与种植的部分,内容以进入室内空间的路线为轴,由外至内,由大及小地分为三部分,即入口处的楹联匾额、空间内部的桌椅几塌以及细节处的装饰与搭配。 全书按照装饰元素的分类依次展开描写,分析古玩珍器在空间中的位置,并将其中部分装饰元素配以画作进行示意,将始于书本的描写通过古画的方式引入现实。一方面作为古典文学的衍生读物,可以为广大读者带来新鲜的解读视角;另一方面可以在弘扬中式美学的基础上给大家带来 多的参考和学习。
本卷集中探讨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济视域下的主要理论与实践问题。导论阐释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济”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经济学视角;第1~4章论述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理论视域,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时代发展和生态经济学;第5~7章阐述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济话语与政治的国际“绿色左翼”背景语境,特别是欧洲左翼政党的经济政策与超越发展理论的绿色经济思想;第8~12章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理论议题,比如生态文明经济的基本意涵、生态资本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特征、国家公园建设的经济维度。
为了更好地利用海南岛木材,本书以1980年海南行政公署林业局木材检验员学习资料《海南商品材分类识别》(油印本)为蓝本,利用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红树林研究院)木材标本馆现存馆藏标本,对152种海南珍贵木材进行木材结构观察,做到有书可查,有图可对,便于后续相关行业人员的使用, 全书共五章,152个树种,其中特类材5个树种,一类材24个树种,二类材29个树种,三类材56个树种,四类材38个树种。 本书着重论述木材识别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树皮特征,木材宏观、微观特征,同时涉及与生产实际相关的木材性质和用途等。本书可供从事木材研究、教学、利用,林学、植物专业等有关人员参考。
《图像中国建筑史(汉英双语版)》是我国已故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早年用英文写成的一部简明的中国建筑史,旨在借大量照片和图版,就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及其形制的演变,向西方读者作个通俗的解说。
公园是19世纪在西方产生的都市装置,是由西方特有的思想、制度孕育出的 “文明的装置”。作者认为日本都市公园的建立是其近代化的一个诉求,具有浓厚的“欧化”色彩,故此他以“欧化”为线索,以19世纪西洋(以德国为中心)都市公园的建立与发展为背景,梳理日本都市公园诞生之际,思想、制度、设计、建造、形态等方面的史实,缕析日本是如何在都市公园这一领域落实其近代化的追求的。本书打破将公园史作为庭园史的延伸予以探讨的窠臼,以社会史的视角综合审视公园史,对当今中国的都市规划课题深具启发之功。
湖南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由湘、资、沅、澧诸水贯穿,又有武陵、雪峰、南岭等众山环绕,形成得天独厚的山水景观,也孕育了丰富而质朴的建筑文化。本书扼要地回顾了湖南省域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并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湖南省的三百六十余处主要的古建筑遗存,主要包括由文物部门及住建部门核定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村、名镇中,保存完好、价值较高者,另选择了四百余处省级以上的古建筑或古村镇,列表注明其地址和概况。在对各个建筑单体和建筑群进行剖析和介绍之外,本书还尽可能地收集了关于湖南古建筑的历史图像,从城镇或山水景观发展演变的角度来介绍这些建筑作为人居环境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其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概念建筑2·(1)》内容包括了FAMILY HOUSE IN PRAGUE / Fr 6nek Architects、HOTHAM VILLA / Elenberg Fraser、KILPAILUOHJELMA / Modostudio、ANEMONEN HOUSING, ATLETIEKWONINGEN / Vincent VaDuysen、ANEMONEN HOUSING, BOSLOFTEN/Vincent VaDuysen、FLUID HABITATION / Andrew Maynard Architects、BUNKERHOUSE / Altro Studio、GENETIC ARCHITECTURE / 3GATTI、OOGST / Tjep……等等,内容丰富。
苏州,湖山毓秀、风情清嘉、人文荟萃、地要物丰,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苏州古典园林,以其历史悠久、造园精巧、数量丰富著称于世,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一朵绚丽的艺术奇葩。苏州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造园艺术,在城市有限的空间,不仅通过“景语”状物抒情,把理水叠山、园林建筑、陈设布置、植物配置揉合在一起,并以亭台楼阁、池水假山、树木花卉为主体,辅之以小桥、流水、回廊、曲径等,营造出了古朴典雅、自然清幽、意境深邃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而且在众多的厅堂轩馆、亭台楼阁内布设着大量古今名人的书画墨迹,如题景、匾额、楹联、题刻、碑记、字画等,巧妙地在幽静典雅之中显出物华文茂的园林景观。令人赏心飞目,叹为观止。
从文化的角度去审视日本古典园林时,可以发现,无论从置景、点景还是整个园林的创意布局,随处都带有中国文化影响的鲜明痕迹,隐含着大量中国文化的基因。 本书正是将从中国的古典文学、儒教、道教、佛教、道家思想、阴阳五行、水墨画和典故传说这几个方面入手,以日本的著名古典园林为主要解剖对象,通过一个个具体事例全方位、多角度破解隐含于其中的中国文化基因。
《株洲历史文化建筑》系统展示了株洲全境的历史文化建筑,分为十个篇章:炎帝文化、书院文化、桥梁文化、城墙塔楼、寺观殿宇、宗祠牌坊、红色建筑、古镇民居、工业文化、激越。涉及的文化地标建筑130余处,蔚为大观。起笔以农耕文化开篇,落笔以工业文化收官,继之以“激越”的尾声,全景式展示株洲历史文化建筑发展概貌。
童寯编著的《江南园林志(第3版典藏版)》是一本论述和介绍中国苏、杭、沪、宁一带古典园林的专门著作。本书分文字和图片两部分。文字部分包括造园、假山、沿革、现状、杂识五篇,论述中国造园的传统特色和一般原则,阐释假山艺术,介绍江南各地著名园林的沿革、现状、艺术特点并作出评价。本书是中国最早采用现代方法进行测绘、摄影的园林专著。书中述及的一部分园林现已残破或者废弃,这方面的资料尤具历史价值。
2010年,由嵩山地区8处11项历史建筑组成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第34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收入《世界遗产名录》,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本书以深入浅出的讲述,配以生动的图片,向读者介绍规模庞大的历史建筑群的丰富内容。包括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嵩岳寺塔、少林寺建筑群(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会善寺、嵩阳书院、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及中岳庙8处11项共367座建筑。并回答了“天地之中”这一核心,指的到底是什么?有何魔力能将这彼此各异的文化遗产聚集于此?读懂了“天地之中”,读懂的也许不仅是这建筑群,不仅是嵩山,更能从中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主线。
本词典精选名人名著经典例句及中小学课本常用词语,是一本多用词典,特别注重于遣词造句的训练和作文描写的应用。词典有注音、释义和例句,并编入同(近)义词及词句使用范围。本词典编法新颖,检索方法独特。 三卷词典在手,写作不再发愁!
《古建筑日读》在出版形式上主要采取“日课”的形式,即一日一课,将系统的古建筑知识进行拆分,读者每日读一篇图文结合的小文章并从中了解一点古建筑方面的基础知识。 本书在内容上主要选取王其钧老师绘制的中国古建筑图画,并将其进行筛选及系统的编排和分类,将其分为“古建筑构件”、“宫殿建筑”、“园林建筑”、“中国民居”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