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与囿,虚与实,静与动,兴与废 芥子可纳须弥,也容纳了长久的情结和梦想 时间不断镀色不断侵蚀,人事总在营造却也未停蚕食 穿越如画如诗的草木亭台,何在江南,何以园林 【内容简介】 本书以江南古典私家园林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江南古典私家园林产生、发展、维护的经济和社会动力。首先从本源的角度阐述江南古典私家园林从何而来,为何出现这种建筑艺术形式,为何以这种姿态保持到现在,是何种经济和社会驱动力使然。其次,探寻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的起落、流转、兴废根源,造价和维护的关系,及其代际保持面临的必然困境;分析各所名园的其人其园,分析其中的各个建筑要素,解读其艺术和审美价值。最后,揭秘江南古典私家园林能够在当下 焕发青春 的经济学及社会学原因。全书分为上下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各个角度阐述江南古典私家
本书根据作者二十余年专业实践经验及十多年园林工程课程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国家现行的新工科、新农科建设要求等精心编写而成,内容包括风景园林工程准备工程、地形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水景工程、风景园林建筑工程、风景园林道路工程、假山工程、种植工程、风景园林照明工程以及收尾养护工程等。图书内容信息化强、网络化强、综合性强、系统性强、实用性强、前沿性强,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可操作性、时代性。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引用了大量风景园林工程项目设计文件和近期新的工程设计成果,力求做到内容前沿、翔实而全面。全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适用于高等院校风景园林、园林、景观设计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风景园林、园林、景观设计、环艺设计、工程造价及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人员的参考用书,还可以作为风景园林、园林、景观
《中国园林史年表(修订版)》中国园林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与脉络传承,每一时期和阶段的园林特征各不相同,但都反映了那一时期的历史人文特征。按照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以年表的形式对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事件进行梳理,同时将与之相对应的同时代的文化活动对照列出,力图将各个历史时期的造园活动和有记载的建成的园林以及与中国园林相关的著作直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此修订版增补了相应内容,并对版进行了勘误修订。 适合高等院校园林景观、建筑学专业师生阅读,同时也可为园林史研究、建筑史研究及历史研究等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相应的参考与帮助。
《拜占庭建筑》作者曼戈通过大量的例子和仔细分析,有力地展示了上述历史的发展图景,简明扼要地向人们描述了拜占庭建筑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
宋词与园林,都体现着中国士大夫阶层的趣味,它们同是中国文化、艺术的昆山一角和邓林一枝。相比于唐人开放、豪迈的审美追求,宋代士人处在历史文化的特殊阶段, 追求雅致、纤巧的美。 翻开宋词,苏舜钦的沧浪亭、辛弃疾的带湖新居……已凝人岁月,成为宋人园林的代名词。本书即在宋词园林文献考述的基础上,讨论宋代园林与宋词在文化层面、生成层面、审美层面的异质同构与互动关系,并以园林为中心观照宋词中“石”“苔”“窗”“声”“香”等涉园意象的深层内涵,研究宋代词人生活与园林的关系,探索园林对词作内涵、词人心态的影响,探析园林幽居生活对宋代士大夫人格的塑型作用等。
作者将自己多年来创作庭院作品的实践和心得,分别记录了下来,并从当今的视角审视当初,分享了自己亲自作庭和赏庭的无上乐趣。讲述了日本庭园的抽象和*之美,并且在讲解各个庭园作品的同时,还穿插讲解了各种造园细节和造园技巧,还将庭园与茶道、茶室联系起来,将庭园作为有生命的事物来审慎对待,打造属于庭园的永恒性特质。书中没有对传统的固守和坚持,而是充满了*性的造园方式的解析。这本集造园精华和赏庭心得为一体的小书,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作者造园和赏庭的态度、胸怀、技巧和乐趣,将有助于国内的读者更进一步地了解重森三玲的造园理念和精华。
本书从山岳型风景名胜区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视角,对峨眉山区域历史文化和宗教的演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运用风景园林、建筑等多学科的理论,结合语言学、美学、哲学,从自然背景、人文发展、景观时空演变等维度阐述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的风景理法,论述了峨眉山人文景观的精神内核和空间演变规律。全书分为七章,前两章对峨眉山的研究状况和资源、景观特征进行了系统介绍,通过翔实的资料和重点明确的分析,帮助读者了解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独特人文景观形成的背景和基础。第三章阐释了峨眉山人文景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结合志书、古图等众多史料刻画了峨眉山人文景观从萌芽、发展、鼎盛到衰退和恢复跨越千年的变化。第四至五章研究了人文景观整体布局和寺庵单体的营构理法,从不同尺度探讨峨眉山人文景观的空间规律。第六至七章分别从空间和时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与 双碳 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交流风景园林在践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提升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和理论成果,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女风景园林师分会于2023年10月21 22日在绍兴成功召开2023年会。本书为此次会议征集到的优秀论文,共计32篇,旨在整理搜集与会议主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供会上交流使用,同时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资料。
本书通过对中国园林花卉悠久的栽培历史的追溯和相关社会背景及历史进程的分析,从四个历史阶段(秦汉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和近现代时期)分析园林花卉中代表性名花的诗词文化、书法、绘画、服饰图案与雕塑文化、插花与盆景文化、饮食健康与医药文化和园林文化。对中国园林花卉栽培历史与文化进行跨学科多方面的研究,融合了历史学、农学、美学、文学、园林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将中国园林花卉的文化内涵进行较完整的整理和叙述。 本书对我国园林花卉栽培历史以及文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对于探索和总结我国传统名花的发展历史、促进现代花卉产业健康发展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此外,对于花卉文化的系统整理,对于推广传统花卉、丰富文化色彩、体现文化强国的民族气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都具有重要作用。
一套三册,包含《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
本书主要汇编了国内外在康复景观领域权威学者研究的部分理论成果,提供一个全面多维度的视角来认识康复景观。 按照本书的组织,主要将其分为五个专题: 第一部分:康复景观的文化与历史 该部分主要回顾了康复景观的文化背景根源和以往研究历史。 第二部分:康复景观与空间环境 该部分主要阐述了康复景观理念与不同环境的关系包括研究和应用,例如医院、养老院、儿童公园、植物园、养生社区等等。 第三部分:康复景观与不同人群 该部分主要阐述了康复景观理念与不同人群的关系包括研究和应用,例如老年人、儿童、中风病人、自闭症儿童、老年痴呆患者、精神病患者等等。 第四部分:康复景观的设计方法 该部分主要阐述了康复景观的设计方法论包括研究和应用,例如循证设计理论、过程性设计理论、参与性设计理论等等。 第五部分:康复景观的未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编著的《景观设计获奖作品集--第九届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附光盘)》收录了第九届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的获奖作品,全书分为五个部分:荣誉奖和各类单项奖、很好奖获奖作品名单、部分获奖作者访谈、部分高校教师评委访谈、高校教育论坛。同时本书配有光盘,其中收录了全部的获奖作品和评委的评审意见。
在人类文明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园艺产品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是我们主要的食物和营养来源,也带给我们很多感官上的享受。本书立足于当前国内外园艺产品领域的近期新资料和研究成果,以阐释园艺产品的品质特性和营养健康价值。本书主要介绍蔬菜、水果、花卉等园艺产品品质和营养健康的关系,也涉及园艺品种分类、栽培育种、产业开发等多方面的内容,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园艺产品与生活的关系。同时,本书配有视频和章测试题,为园艺学、园艺营养学专业方向的师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参考资料,帮助读者对园艺产业有更好的认识,并有力促进园艺产业和学科的发展。
本书共4章。靠前章介绍了植物专类园的概念和特点。第2章简要回顾了我国植物专类园的发展历史。第3章论述了植物专类园建设的一般问题,包括植物专类园的选址和造景形式、造景艺术原理、植物材料的选择和植物配植等内容。第4章结合目前我国植物专类园建设的实际,对17类有名花木的专类园建设分别进行了论述,包括山茶专类园、杜鹃花专类园、桂花专类园、梅花专类园、牡丹专类园、碧桃专类园.月季和蔷薇专类园、海棠专类园、樱花专类园、丁香专类园、木兰专类园、竹子专类园、棕榈专类园、苏铁专类园、鸢尾专类园、仙人掌科和多肉植物专类园以及水生植物专类园,每一部分都包括属种和品种的介绍、生态习性和繁殖方法、栽培历史和花文化.植物配植以及常见的专类园简介。 本书在突出科学性的前提下,将中国花文化与植物造景应用结合起来,附有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双碳”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交流风景园林在践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提升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和理论成果,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女风景园林师分会于2023年10月21—22日在绍兴成功召开2023年会。本书为此次会议征集到的优秀论文,共计32篇,旨在整理搜集与会议主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供会上交流使用,同时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资料。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第2版)全书共8章,分为总论与各论两部分,其中前5章为总论部分,后3章为各论部分。第1章阐述了风景园林的概念,介绍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内容、范围、专业分工、相关法规与图集、工作特点与学习方法等内容,并 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相关学习资料;第2章从规划设计前期阶段、规划设计阶段以及后期服务三个方面介绍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程序;第3章介绍了风景园林方案规划设计的方法;第4章介绍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地形、水体、植物、园林建筑小品四个构成要素;第5章从园林空间、园林审美与造景、可持续发展与生态设计、人性化设计四个方面阐述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第6~8章分别介绍了建筑外部环境、城市公共空间园林、城乡郊野园林的规划设计。全书对相关标准、案例进行了 新。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大运河文化遗产景观审美体验设计》一书是针对“中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旅游建设工程设计理论与实践的专题研究成果。该书以环境美学及其相关理论为基础,以大运河文化遗产景观审美体验设计研究为切入点,针对大运河浙江段保护现状和遗产资源,依据国家关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目标与要求,本着学术、思想、理论先行的建设发展思路,探索了大运河在保护传承前提下运用美学原理与方法,对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行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对我国新时期文旅结合建设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与管理具有实践指导作用。 本书适用于文旅项目规划、文化公园设计、景观设计、环境设计等建设项目的工作指导与参考;可供文旅产业建设管理者、景观与规划设计师、相关专业高校教师、学生等作为参考书。
关于 大学设计课程系列 丛书:在中国全面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景观设计学承担了振兴传统村落的责任与使命。大学依托黄山西溪南、婺源巡检司等研学基地,基于 开放式 和 沉浸式 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实地调研、了解 三农 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乡村生态破坏、社区凋敝、产业落后、文化遗产逐渐消失等具体问题开展研究,充分发挥景观设计学的学科优势,借鉴生态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乡村振兴提出 北大方案 。我们把近些年的教学成果集结成 大学设计课程系列 丛书,与学界和同行共同探讨实现我国乡村全面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途径。 关于本书:乡土景观承载着当地居民的 生存艺术 ,映射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及文化积淀。科学保护并合理改造乡土景观,需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之
本书从水彩风景画的发展历史、色彩理论、工具材料、构图立意、写生步骤等基本理论着手,系统地介绍了水彩画建筑风景写生的主要技法。书中结合作者大量写生实例来阐述各种技法理论。大部分作品附有针对性的文字介绍,包括立意说明、技法介绍、绘画步骤等。作者在阐述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法的同时,还结合在长期创作实践中得来的个人体会,谈到了水彩画初学者关心的各种问题。本书不仅是建筑院校和美术、师范院校的美术教学用书,对于广大美术工作者和从事建筑学、城市规划及环境艺术的设计工作者也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