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南京造园史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本书shou次系统呈现南京园林发展的历史进程,填补了中国园林艺术史体系中关于南京园林通史的空白。 南京建城史超过2500年,被称为 十朝古都 。南京城具有丰富的园林营造活动,历史上涌现出大量的供君主、贵族、文人、百姓雅游、休憩和文化活动的园林名胜。 东吴是南京园林的早期发展阶段,东晋园林类型趋向丰富,南朝园林风格精巧奢华,隋唐至宋元时期,南京城市地位下降,城市格局有了变化,园林类型包括山水风景、历史怀古地、城市园林和寺观园林。明代南京成为都城,风景名胜开发较多,私家园林有了较大的发展,佛寺园林也较为兴盛。清代康乾南巡留下了栖霞、江宁两处行宫御苑,风景名胜形成了 金陵四十八景 。民国时期,南京作为首都,引入了西方城市规划和管理制度,兴建了城市公园和林荫道
作者将自己多年来创作庭院作品的实践和心得,分别记录了下来,并从当今的视角审视当初,分享了自己亲自作庭和赏庭的无上乐趣。讲述了日本庭园的抽象和*之美,并且在讲解各个庭园作品的同时,还穿插讲解了各种造园细节和造园技巧,还将庭园与茶道、茶室联系起来,将庭园作为有生命的事物来审慎对待,打造属于庭园的永恒性特质。书中没有对传统的固守和坚持,而是充满了*性的造园方式的解析。这本集造园精华和赏庭心得为一体的小书,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作者造园和赏庭的态度、胸怀、技巧和乐趣,将有助于国内的读者更进一步地了解重森三玲的造园理念和精华。
该书成书于崇祯七年。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十二类。凡园之营造、物之选用摆放,纤悉毕具;所言收藏赏鉴诸法,亦具有条理。与《园冶》并称 古代造园艺术双璧 。
中国的园林艺术,是建筑、文学、书画、戏剧等艺术的综合体。无论是观赏园林,还是修建园林,只有了解园林艺术本身的丰富性,才能得其真趣,体会园林之妙。 园林大家陈从周一生著述甚丰,本书以“中国园林”为主题,撷取代表性篇目,跟随大师的诗意文字,探究中国园林到底美在何处。“说园”部分,概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从造园角度详谈园林的立意、构景、山水关系、树木栽植、建筑物营造等技法,及其背后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见解精辟、独到。“游园”部分,则从赏园、品园角度分篇讲解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名园,如苏州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及北京颐和园等,深度解析各自风格、景观及造园历史。书中配有数十幅园林摄影图,图文映照,使读者身临其境般感受园林美景。
本书是海外中国园林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书中介绍了中国艺术风格的发展历史与风格特征,中国和欧洲园林的对比,以及欧洲园林和建筑的中国风设计。埃莉诺 凡 埃德伯格将中国对欧洲园林建筑的影响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异国风格、怪诞风格和模仿风格。书中还有大量18世纪欧洲的中国风园林风格的图片,实物所存无几,弥足珍贵。
1928年,后藤朝太郎以旅行者的视野,写作本书。他如现代徐霞客,亲身考察中国各地,进行田野调查,做下大量珍贵的记录。本书既谈及中国的自然风景,又详述中国园林文化的特点。文字中提炼出每所庭园的看点、历史,并叙写当时的文化氛围,告诉读者看什么,怎样看,读之仿佛能沉浸于百年前的中国庭园中。无论是对东北华北大平原的描述,还是对巴山蜀水的感叹,抑或对潇湘八景和江南风情的倾心,再或者对北京北海公园、颐和园的赞叹,对西湖周边风光发自内心的喜爱,乃至对中国庭园的一些细节的关注,随处都有作者的真情流露。读来饶具意趣、古意森森、满纸烟霞。书中图片更是还原中国近代历史的珍贵图像资源。
本书以不同时代及不同民族、地域为经纬,系统论述了旧约时代、古代、中世纪、伊斯兰、意大利文艺复兴法国勒。诺特尔式、英国规则式和风景式、美国、近代和现代等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造园演变历程。书中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图片资料。在各章前有历史大事年表。全书的结尾附有中外术语索引、人名索引,和中外庭园、公园、建筑索引。
建成景观具有一种视觉创造力。历史上的园林与景观是无穷的可能性与设计灵感的源泉。我们痴迷于探究自然元素如何在不同的时问和地点被重新组合,目标是形成一本纵览历史上著名景观的图解参考书,为读者获取丰富的景观设计知识提供有益的指导。 我们从设计者的角度回溯了景观发展的历程,借助设计语言,如草图、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和透视图等多种方式有效进行了形式与空间关系的沟通交流。为此,我们在书中增添了许多系列性的插图,以便帮助读者建立动态的空间体验。 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经过人工设计的景观是一种文化产品,体现了在特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下,它的设计者、所有者或者出资者的理想和价值观。研究景观历史能够激发当代设计师的灵感,帮助他们在目前社会环境中找准自身工作的定位。设计师既可以摒弃
《中外园林史》一书记述从公元前5000年至今的中外园林发展历程,内容分为古代和现代两部分。通过大量的图表、注释,点面结合,既较为全面地涵盖了世界园林发展的多处地域与多种类型,又针对典型案例从设计层面进行重点分析。本书编写采取以园林属性为线索的分类写作结构,通过将中外园林统一论述,从纵向发展及横向比较中深入剖析园林的本质与特征,并关照影响造园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等,使读者在全面了解中外园林发展历程的同时,学习园林设计的思想与方法,思考园林设计与建造背后的时代及文化因素并探寻园林艺术的内在规律。
怎么种花?什么花好打理?按照卖花人说的方法来养怎么还养死了?为什么我每天精心照顾可花总是死? 相信每一个园艺新手都会有这样的心愿:能有一本不抄来抄去,实际一点的园艺指南来带我入门。 这本《掌中花园》就是科普作家张辰亮(无穷小亮)的植物养护心得,除了如何养护植物,无穷小亮还介绍了这些植物的原生地环境和习性,一次性、全方位了解你想要养的植物。这也是本书不同于其他园艺书的亮点。 如何选择好看又好养的观赏植物?怎样做好植物不同阶段的养护?哪些植物造景只能短期欣赏,哪些可以长期炫耀?如何无压力养好捕虫堇、瓶子草甚至雨林缸? 关于这些很具体的问题,无穷小亮的也以讲述、手绘步骤图和实拍的照片等形式在这一版《掌中花园》中一一解答。 一起走入园艺的大门,获得属于自己的、更有想法的私家花园吧!
沈炳春、沈苏杰所著《姑苏园林构园图说/姑苏 园林文化丛书》总结了作者近30年从事古建园林设计 、修建工作的经验,系统整理了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 的大批设计手稿,包括改造旧园、构建私家山庄和城 郊新园、营造历史文化纪念祠园、风景名胜区的园林 小品以及其他仿古园林等,配有这些作品建成后的实 景照片,并以文字分析说明。通过这些设计手稿、照 片、文字,本书直观地阐述了苏州园林传统的营构理 念和营造技艺在当代的传承。 本书可供广大园林爱好者、园林设计工作者、营 造者等阅读参考。
这是一部研究中国造园历史的理论著作。掌握丰富的造园史料和相关史料的基础上,以辩证唯物史观,从造园的社会实践角度,对各个历史时期,在一定社会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时代性的园居生活方式,作了合目的、合规律性的分析;对各个时期造园的性质、园林在内容与形式上的特征,和历史的继承与发展关系做了比较与阐述。如高台建筑的秦汉时代,由于帝室财政与国家财政分别运筹,形成“大苑囿,高台榭,远驰道”的特点,实际上是在帝室物质生活资料生产领域的区域内,建造许多离宫别馆,主要是欣赏自然景观,人工造景只是在池沼中,筑土如壶的较原始的象征性的海上三神仙。从高台的形式特征,亦称台苑,从造园的性质,可称之谓自然经济的山水宫苑。 本书著者,积四十余年的研究,通过对中国造园实践在历史运动过程的科学分析,揭示出中国
英国人的爱花之情从何而来?为什么西班牙、伊朗或者印度的伊斯兰园林如此相像?中国园林在西方人眼中是何等的巧夺天工?为什么世界上没有一种园林与美国园林风格相同?本书中,罗利斯图尔特将探究为什么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要建造娱乐园林(而不是在园林中种植蔬菜),以及他们为什么要建造各种各样的园林,并且对上述问题一一做出解答。他将向读者展示世界各地的园林风格,包括意大利、伊斯兰、中国、日本及英国景观园林等,并阐释各类园林的造园目的,以及它们至今仍是大多数园林创作源泉的原因。
扬州是一座有着两千五百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历史的印记清晰地勾勒出岁月流逝的时空长廊,现实的保护精致地展现出绿杨城郭的秀美长卷:5.09平方千米明清古城、13.26平方千米唐宋历史城区,是一个曾对中国古代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对世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千古福地。这里,曾是“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的“东南大都会”,商贾云集、富甲天下的“淮左名都”,钟灵毓秀、珠翠填咽的“竹西佳处”。巍巍蜀冈,记载着古城千年的沧桑与繁盛;滔滔运河,见证着扬城民众开拓奋进的智慧与力量。
本书是查询中国园林名词的词典,所有条目都附有插图,与中国园林相关的常见专业词汇在书中都进行了解释。石、水、花、木、窗、廊、亭、桥,颐和园、避暑山庄、寄畅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超过800个园林词条,手绘园林局部图示,以高度专业性和独特视觉美学呈现中国园林匠心。 本书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其钧编写与绘制,精美的手绘图,深入浅出、包罗万象的中国园林艺术讲解,让您看到中国园林之美。本书以词条式编排,并辅以拼音首字母排序的索引,方便专业读者快速查询;同时,将波澜壮阔的中国园林和文化发展脉络化为简明的词条呈现,零基础也不怕,费尽心机只为让您看得懂!
本书是查询中国园林名词的词典,所有条目都附有插图,与中国园林相关的常见专业词汇在书中都进行了解释。石、水、花、木、窗、廊、亭、桥,颐和园、避暑山庄、寄畅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超过800个园林词条,手绘园林局部图示,以高度专业性和独特视觉美学呈现中国园林匠心。 本书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其钧编写与绘制,精美的手绘图,深入浅出、包罗万象的中国园林艺术讲解,让您看到中国园林之美。本书以词条式编排,并辅以拼音首字母排序的索引,方便专业读者快速查询;同时,将波澜壮阔的中国园林和文化发展脉络化为简明的词条呈现,零基础也不怕,费尽心机只为让您看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