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周期。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房地产业已经从过去的“单一开发”进入“市场细分+专业运营”的发展新阶段。本书从房地产宏观调控、土地制度改革、新型城镇化、房地产市场转型方向和房地产市场改革路径五个层面对新时代下的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趋势作了深入了的总结和分析,是全面了解和掌握新形势下房地产业发展规律的宝贵资料。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招标采购代理资质、工程造价咨询资质相继取消,建设工程招标采购行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常态。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全面提升建设工程招标采购行业管理水平,规范从业人员职业行为,建立健全招标采购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体系,全面促进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行业改革创新的深入发展,编制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系列辅导教材尤为必要。 建设工程项目具有投资额大、建设周期长、各方参与人员多、法律关系复杂、变更索赔争议突出等特征,加之建筑业改革推行全过程咨询和工程总承包施工组织方式,各方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复杂,由此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合同体系和合同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该书在编写过程中结合最近几年建筑业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通过
本书首先介绍近代中国的社会历史背景,北方地区的教堂建筑总体情况,以及相关欧洲修会情况;接着将目光集中于比利时圣母圣心会,该修会在塞北地区活动广泛,却少有学者关注,有教会建筑师长期服务于该修会,建造了大量的教堂及附属建筑,其中几座至今保存较好;根据其在塞北的建筑发展情况分为三个时间段分别讲述其发展与衍变过程,1900年之前在华初期以中式民居为主,1900-1920年代以西式风格为主,1930年代之后以中国固有式建筑风格为主;随后探讨教堂建筑本地化转型的内在机制;介绍教堂建设中采用的技术、材料及其他有关营造的问题,并初步探讨此类建筑在遗产保护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主要内容包括章 中国近代教堂建筑概况。第2章 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次定居与文化碰撞,1865‐1900。第3章 教会建筑的勃兴,1900-1920年代。第4章 中国教会建筑
本图集为2017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奖的获奖作品简介以及主要工程图纸展示。获奖作品包括了山野建筑、酒店建筑、交通场馆、影视体育场馆以及工业建筑等常见建筑类型的暖通空调工程设计。
本书跨越传统历史分期以1949年为界的限制,以20世纪为一个完整的长时段,借由城市住房政策的解析,研究现代化进程中个人住房权利的演变与发展。本书的住房权研究分为3个历史时段,即晚清至民国时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各个历史时段的住房政策,数量繁多,内容庞杂,涉及多种类型;而对于住房政策的梳理,从自由交易、自建住房、自由迁移、收入支配、社会救济、住房分配等方面展开。通过对这些政策繁琐复杂的内容细节与相互关联的研究,深入探讨住房权的生长过程与现实问题。
本书详细介绍了软硬不均地质条件下盾构施工的相关理论、方法、实践应用。全书共分为9章,章主要介绍了软硬不均复杂地层盾构法隧道工程概述,第二章主要介绍了软硬不均地层盾构机选型与优化研究,第三章主要介绍了软硬不均地层盾构工作井加固技术研究,第四章主要介绍了软硬不均地层盾构机进出工作井研究,第五章主要介绍了软硬不均地层盾构始发与接收技术研究,第六章主要介绍了软硬不均地层盾构遇球状风化体处置技术研究,第七章主要介绍了软硬不均地层盾构施工环境风险防控技术研究,第八章主要介绍了软硬不均地层盾构施工自身风险防控技术研究,第九章为本文的主要结论与成果。
本书以“海绵城市”为主题,面向青少年进行“海绵城市”这一理念及其研究成果的介绍和解读,介绍雨水处理及利用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城市雨水处理的意义和价值。 书中通过小雨滴(也包括雪)历经“从天而降—径流传输—排放或资源化”的雨水循环过程,以小雨滴的颜色变化向中小学生阐释径流污染、海绵城市绿色利用、灰色处理、洪涝与环境友好资源化的北京雨水文化价值与内涵。 本书知识的学习贴近生活、联系学校、由浅入深,关联性强,体现了现代科学教育跨学科融合的特点;引导孩子关注生活中雨水的去向和处理方式,对水污染的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产生的关注和后续的思考,帮助孩子养成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习惯。 本书以式的教育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传播科学。将孩子的自我学习、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相联系,着
林文修著的《砌体结构的材料检测鉴定与评估》从论述砌体材料的生产工艺、力学和物理性能人手,基于对砌体耐久性的研究成果及砌体与材料的强度检测,砌体结构现场检测技术,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砌体结构建筑物的可靠性鉴定与评估的理论与方法。并论述了历史建筑的评估与修复。本书包括:靠前篇砌体材料及结构,第二篇砌体和材料强度的检测方法,第三篇砌体耐久性研究与评估,第四篇结构构件现场检测,第五篇建筑物的鉴定与评估五篇内容。 本书构思合理,体系完整,内容丰富,论点清晰,在砌体结构领域是一部的著作。
本书跨越传统历史分期以1949年为界的限制,以20世纪为一个完整的长时段,借由城市住房政策的解析,研究现代化进程中个人住房权利的演变与发展。本书的住房权研究分为3个历史时段,即晚清至民国时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各个历史时段的住房政策,数量繁多,内容庞杂,涉及多种类型;而对于住房政策的梳理,从自由交易、自建住房、自由迁移、收入支配、社会救济、住房分配等方面展开。通过对这些政策繁琐复杂的内容细节与相互关联的研究,深入探讨住房权的生长过程与现实问题。
本书适用于建筑焊接与切割工的安全技术考核培训。本书的编写主要依据《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教材编写大纲》,参考了住房和城建设部印发的《工程质量安全手册(试行)》。本书认真研究了建筑焊接与切割工的岗位责任、知识结构,重点突出了建筑焊接与切割工操作技能要求,内容主要包括焊接与切割的发展与分类、施工现场常用的焊接方法、气焊与气割、安全技术与管理、典型事故案例等,对于强化建筑焊接与切割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提高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水平具体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