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中國佛教美術發展必讀之書 ★250幅精選圖像,帶您體會中國佛教藝術之美 ★增納近20年中國佛教考古最新史料 本書分為八章,以通史之形式、美術史之角度切入,介紹自漢迄清佛教美術發展的過程、內容題材、風格特徵等。每章的結構大致分為歷史背景和佛教美術兩部分。前者簡要地敘述每一朝代佛教發展的概況,作為瞭解這一時期佛教美術的背景資料;後者則以作品為中心,敘述其風格特色、圖像特徵、宗教意涵等。書中以圖文對照的敘述方式,反映印度佛教美術傳入中國後,在中國如何被理解與接受;受到中國傳統美學、審美觀念等的影響,佛教美術如何被轉化,最後又如何與當地的社會、風土融合,脫胎換骨,形成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佛教藝術體系。讀者可以藉由作品的解說,同時欣賞到中國佛教美術之美,並從中體認其所蘊含的佛教思想
本書係從一九八一至八三年間,作者應《國魂》月刊所撰寫「摹藝手記」專欄一系列的文稿蒐集而成,從〈擁抱那山〉到〈山水有清音〉止,總計三十二篇,內容可大分為三:第一為中國繪畫和文學,二為中國藝術理論體系的 新詮釋,三則為中西藝術理論的異同和貫通,這三者都是當今最感迫切和熱門的議題。作者對於中國繪畫藝術的再生,懷抱著*的渴望與期待,也因此,本書中作者對這三個層面的問題,廣徵博引,時有獨到而深刻的論斷,特別 是論中西藝術理論的異同和貫通上,致力最勤,收蓄甚豐,頗值熱愛藝術者一讀。
◆現代人親近書法的*佳入門◆ ◆典藏新版?圖文大幅增修60%◆ 看懂書法,比學寫書法容易得多,也重要得多! 看懂書法,有助於提升文化、文學、美學修養; 也唯有看懂書法,才能真正寫好書法。 面對書法,該如何建立起正確的欣賞態度和方法? 篆、隸、楷、行、草,各種字體的表情有什麼不同? 為什麼書法不能只強調視覺效果,而我們又如何看懂其中的意境與心情? 〈蘭亭序〉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錯漏字,但仍不損其魅力? 〈赤壁賦〉內容瀟灑飛揚,為什麼蘇東坡選擇用工整樸拙的楷書寫下? ▌學書法而不懂書法,一直是書法教學的*大盲點。 現代人所謂的「學書法」,通常只是學寫字的「技術」,對書法的理解反而有限。 不是用毛筆寫字就叫書法;懂了書法,再學寫書法,會更有效。 ▌我們正身處在學習、親近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