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係作者積十年之功,潛心研究中國近代以來落後的根本原因以及至今困擾中國現代發展的癥結問題,揭示中國自古官匪與民匪兩大匪類交互破壞文明進步的罪惡,開啟民智,激發正義力量,以清掃匪禍,發揚民主傳統,走向現代化坦途的必由之路。
是香港七百海里範圍內張開的一個無形的救護網。 不分晝夜,無論海陸空發生的特殊事故,都會隨時候命待發。 每逢噬人山火、颱風倒海、山崖遇險……便會出現大地飛鷹的雄姿。 前身是皇家輔助空軍的飛行服務隊,在一九九三年成立以來,不管日夜,所有發生在海陸空的特殊事故,在危急的關頭,常人向後退,這支「飛常部隊」有「飛法行為」,每每衝向前隨時侯命。 所以特大的災難,包括八仙嶺圍困師生的殺人烈焰、嘉利大廈奪去四十多條寶貴生命的沖天大火、四川大地震、颱風襲港吹翻船艦、登山人士被困在懸崖等等,大家都會見到大地飛鷹的雄姿,與疾風鬥快,與烈火比拼,與雷霆較勁。 除了救人救災的驚險事蹟,飛行服務隊亦有許多值得了解的通識教材,例如: 甚麼叫做掟水彈? 為何直昇機不准去水塘取水?
本书原名《巴巴拉吉》(Der Papalagi),在「萨莫亚」原住民的语言是:破天而降的人。萨莫亚酋长椎阿比在游历欧洲各国后用十一个主题,以朴素诙谐的语言与岛民分享他在欧洲的见闻,经过不同文字诠释,依然能唤醒不同民族内心共同的纯真。他说:「巴巴拉吉重要的东西是「圆的金属」(指铜板)和厚的纸头(指钞票)。」又说道:「大部分的人,为了钱,失掉健康。圆的金属和厚的纸头,他们把那些东西夹在硬皮(指皮夹)的中间,放在腰布中。晚上怕小偷,就摆在枕头底下睡觉。」南太平洋岛国萨莫亚是未受现代文明沾染的部落社会,不了解现代化的意义。椎阿比酋长以其真挚而不做作的眼光、直率的语言,对当时欧洲人沉溺于物质文明的现象,表达他的疑虑与诠释。在他素朴的话语中所流露出的简单机敏,相对于娇柔造作的文明人更显其犀利的讽喻
沒有「殘障」的人,只有「殘障」的社會。 滑一跤就永遠站不起來,這樣的社會不可能有希望…… 有一種產業專門乘人之危,將貧困者當成剝削對象,用「給他們一個夢想」的美麗口號 掩飾自己的真面目。這種產業,我稱之為「貧窮產業」。 榮獲日本「大佛次郎論壇賞」、「平和協同新聞基金賞」等多項大獎! 「這是叫窮人快點去死的意思嗎?」 二○○七年七月,在福岡縣北九州市小倉北區,發現一具死亡時間超過一個月、早已變成木乃伊的屍體,死亡的五十二歲男子,在日記上留下了這麼一句話。 因為肝硬化無法繼續工作,卻被終止社會救助的這名男子, 在寫下後一句「好想吃飯糰」後,告別了人世。 只要一不小心踩滑了腳,就會毫無阻攔地一路跌落到底層的生活。 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溜滑梯社會」。 這個「貧
本書是一位資深的建築師,從政治、經濟、社會的層次出發,透過對上述實例的反思,來探討一個城市在保育、重建與發展之間應該如何考慮,才能避免政策失當。 本書特色: ◎ 本書理論與實例並重,在有時效性的專欄文章前,補入了理論說明,使本書內容不會過時。 ◎ 每篇文章文末附有專有名詞解釋,方便讀者查閱。 ◎ 本書有約26張手繪圖,讓讀者更形象地了解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