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RS(遥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三个方面着手,全面阐述3S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集成应用技术,同时介绍了3S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使读者对此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本报告深入分析了测绘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研究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对测绘的需求,揭示了新时期测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地位和作用,系统地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测绘发展的总体战略思想、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和任务,以及测绘发展的对策措施等。全书共分九章:测绘发展总体战略、国家基础测绘重大战略问题、公益性测绘的信息服务战略问题、国家重大战略测绘保障问题、区域测绘发展战略问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战略问题、测绘科技创新与人才资源开发战略问题、测绘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测绘发展的政策与法制环境。
全书首先系统地对表面形貌测量仪器的发展进行了综述,然后从原理、结构、信号处理、软件设计等方面论述了基于微恒力位移传感器的表面形貌测量系统、基于激光聚焦伺服式传感器的轮廓仪、基于激光干涉测量的轮廓仪等三种表面形貌测量仪器,最后论述了表面形貌测量仪器的关键部件——运动工作台。全书力求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本科生、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及教师的参考书,亦可供工矿企业从事仪器开发、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着眼于马六甲海峡咽喉要道涉及国家两洋战略,以新的海洋防卫观,国家海洋安全战略与空间信息技术的视觉,就国家战略地理空间,阐述了马六甲-新加坡海峡地理载体的多源空间信息及其属性,为实现海峡智能化战略信息分析系统先行的基础。以四个区段由西向东,进行了海峡目标空间信息融合与量化,并对其地理价值图文并茂地逐一进行了阐述。最后针对海峡通道的战略区位,表述了海峡专题基础信息与技术。
将空间因素融入统计分析一直是地理学、人口学和统计学等许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一般空间统计针对空间分布的局域性进行统计分析,地理统计centrography研究侧重空间分布全局性特征的统计描述。《空间格局统计与空间经济分析》旨在建立适用于平面和球面空间上各种空间分布的全局特征的统计描述与推理的方法体系,在各种空间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展示这些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空间数据的尺度依赖是空间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是全局空间统计包括抽样的基础。一般空间分布具有中心性、展布性、密集性、方位和形状等五方面特征,常常处于聚集和不均衡状态。我们根据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了的空间聚集检验方法、空间不均衡诊断方法和空间聚类分析方法。全局空间抽样是一种基于格局的抽样方法,能够估计空间分布的全局性特征。时空过程分析与预测将
《测绘标准汇编》自2003年陆续出版以来,受到测绘行业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标准化工作者的欢迎。在这期间,测绘标准化事业得到较大发展,一大批测绘标准被修订,一部分新的测绘标准也已制定完成并陆续出版。为便于广大测绘和地理信息工作者及时查阅和使用有效的测绘标准,中国标准出版社结合实际需要,依据测绘标准化和地理信息标准化的研究成果,在2003年出版的《测绘标准汇编》基础上,对测绘标准重新进行了分类汇集。
《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研究报告(2014版)》作为“测绘地理信息蓝皮书”的第六本,以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为主题,包括前言、主报告和专题报告三大部分。 专题报告分为综合篇、体制机制篇、地理国情监测篇、应用服务篇和科技篇五个部分,对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取得的成绩、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系统整理和深入分析。本书汇集了大量行业专家的研究成果,力求通过本书的介绍,为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工作提供启示和借鉴。 本蓝皮书由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党组书记库热西·买合苏提任主编,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春峰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辉峰任副主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定位(GPS)为代表的卫星导航(GNSS)相继问世,为空间定位导航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性的变化。GNSS技术广泛的民用和军事需求,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卫星导航定位的发展。自1994年开始启动北斗卫星导航(BDS)建设以来,我国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经历了试验、区域、三代的迭代升级,优化完善了星座布局,与美国的GPS、欧盟的伽利略(GALILEO)以及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共同组成GNSS。GNSS以其全天候、高精度、覆盖等优点,在导航定位、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地壳形变监测和地球动力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信息和智能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和信息与智能产业的重大支撑技术,与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和社会民生息息相关。同时也对GNSS高精度数据处理的空间准确性、应用时效性和在复杂环境中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
作者在大量收集国际、岩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地质公园的有关资料,提出了岩溶地貌的综合分类,对华北干旱一半干旱岩溶地貌的形成条件、演化过程和地貌组合进行了探索,并以房山岩溶地貌为典型案例,对其地质背景、形成过程和古岩溶发育、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等进行了研究,对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GPS、GLONASS、Galileo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内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及其增强系统和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系统的设计和测试,实际上是在一个新的系统组成基础上开展性能功能指标的设计规划,并且提出测试要求和方法,这是个开拓创新的过程。本书的部分展望了在GNSS后时代的定位、导航、授时新技术,尤其是室内外无缝导航和多系统多手段融合定位技术。
本书以实证研究为_主,全面介绍福建省海岛海岸带遥感调查研究的理论、方法、应用技术和成果。重点围绕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处理、海岛海岸带遥感专题(岸线、潮间带、土地利用、湿地、植被和地貌等)信息解译、遥感综合制图、统计成果等进行系统阐述。 全书共分13章。章主要介绍了福建省海岛海岸带的基本背景、研究现状以及高分辨率遥感调查的技术流程;第2章介绍了本恬中所用的遥感和辅助数据资料;第3章主要介绍了遥感数据和基础数据的处理过程;第4章至第l0章分别介绍了海岸线、潮问带、土地利用、植被、湿地和地貌等专题的解译标志和解译过程;1章主要介绍了版面设计、数据准备和制图自动化等遥感制图工作;第l2章对岸线、潮间带、湿地、圭地利用、植被、地貌和岸线变迁等遥感专题信息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第l3章介绍r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海岛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GPS、GLONASS、Galileo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内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及其增强系统和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系统的设计和测试,实际上是在一个新的系统组成基础上开展性能功能指标的设计规划,并且提出测试要求和方法,这是个开拓创新的过程。本书的部分展望了在GNSS后时代的定位、导航、授时新技术,尤其是室内外无缝导航和多系统多手段融合定位技术。
作者将多年从事海岸工程动力和泥沙运动研究成果汇集成书,分为?淤泥质海岸工程动力泥沙研究?和?沙质海岸工程动力泥沙研究及现场勘查? 两部分,本书为第二部分。 主要内容为: 波浪条件下沙滩的冲淤类型、沿岸输沙率的计算、沙泥混合型岸滩及“沙泥分界点”的探讨,波流共同作用下模型的相似问题、模型沙的选择及模拟技术等,对近海采沙问题的研究途径也进行了探讨。本书还用较多篇幅介绍了关于海岸工程问题的现场调查、考察和勘查的实例,本书可供近海工程有关的科研人员和学生参考使用。本书主要涉及沙质海岸工程动力泥沙运动有关问题,内容包括: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波浪条件下沙滩的冲淤类型及判数; 从沙滩冲淤类型和冲淤趋势的角度, 应用波浪动床物理模型,研究近海采沙对岸滩稳定性的影响; 探讨应用数学模型计算波浪条件下岸线变化
本书是作者在数字照相量测技术多年研发与应用成果的基础上撰写而成。全书共分10章,包括数字照相变形量测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体系、数字照相变形量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数字照相变形量测实用软件系统、岩体与混凝土材料破裂变形的高精度分析法、基于岩土材料非均匀与渐进变形特征的快速分析法、岩土材料变形量测的DSCM基本应用方法、岩土材料剪切带的识别方法与应用、隧道围岩破裂带的识别方法与应用、岩体内部变形观测的透明模型试验方法以及隧道围岩松动圈数字照相测试方法与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