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专从电子工程和通信技术的角度详细讲解GPS和北斗双系统接收机的原理,在对GPS和北斗系统的历史演进进行介绍的同时,详细讲解了GPS和北斗接收机内部从信号跟踪与捕获,到卫星位置速度计算、观测量模型分析和定位导航解算的几乎所有信号处理理论,同时也融进了作者在该领域多年的研发经验和心得。全书在对理论知识进行详细阐述的同时,紧密结合理论知识点实现了一台GPS和北斗双系统软件接收机,给出了该软件接收机源代码,该源代码实现了本书讲解的所有理论知识点,读者可以在阅读本书理论部分的同时运行相应程序,自行对运行结果进行理解和分析,同时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源代码进行修改,更快更好地理解GPS和北斗双系统接收机设计的理论,为进一步地深化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系统阐述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 SAR)理论、技术方法与应用,汇集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本书采用理论验证、实验分析与案例展示相结合的手段,系统阐述SAR成像基本原理、SAR参考框架与投影转换方法、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原理、SAR影像配准方法、参考椭球面相位计算方法、干涉相位滤波算法与质量评价、相位解缠原理与方法、In SAR地形三维重建方法和In SAR形变探测方法,最后,综合介绍In SAR前沿技术及其应用情况。本书所陈述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在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和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监控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维实景反映了空间地物及自然环境的原貌,它既包含所要关注的目标地物信息,又可以涵盖与之相关的各种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本书系统介绍了虚拟现实型三维实景、全景影像型三维实景和增强现实型三维实景的发展与应用,使读者对三维实景技术有一定的认识。同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对三维实景系统的开发应用做了详细介绍,展现了三维实景技术在市政园林、城市建设、城市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本书根据经济发展对气象服务提出的要求,从卫星云图的本质特性出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大气科学交叉互补的研究思路,将稀疏表示思想引入卫星云图处理,并针对卫星云图的模糊性,采用不确定性理论及机器学习法,开展了卫星云图降噪、多通道云图融合、卫星云图超分辨率、云类识别、云图检索等方面的研究,以期提高气象业务服务水平,并拓展稀疏表示理论及模糊支持向量机的实际应用价值。
《复杂地区静校正方法探索》主要介绍地震资料静校正处理中涉及的各种问题和方法,包括静校正的一般概念、初至拾取方法、折射波静校正、反射波静校正以及转换波资料的静校正;另外还介绍目前静校正方法中地表一致性假设存在的问题,并叙述波动方程延拓静校正方法。
本书由eCognition研发一线的高级工程师、高校教师和行业专家集多年实战经验撰写而成。除基础理论和基础操作外,本书特色主要体现在行业解决方案和生产实际应用案例详解。《BR》 全书分为基础操作、解决方案和生产应用3篇,共9章。其中,基础操作篇分3章,主要内容为eCognition9.x软件介绍、基础架构、产品组成,以及新版软件增加的模板匹配和点云数据分析;解决方案篇分3章,主要以解决方案为背景,对eCognition的转移图层、矢量数据、区域和地图分析进行讲解;生产应用篇分3章,主要以建筑物规范化质检为例,详细阐述了Architect的应用。
本书在对测绘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结合土木类、水利类各专业对测量学知识和技术的要求,较详细地介绍了基本测量工作的实践技术,着重叙述地形图的应用与建筑物测设工作的基本方法,并对新型的测绘仪器、 的现代测绘新技术及其应用做了较全面的介绍。 在新仪器方面,重点介绍全站仪、自动安平水准仪、数字水准仪和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技术;在测绘数据处理方面,介绍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在地形测绘中引入大比例尺地形图数字测图技术,同时介绍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以适应各专业现代测绘教学的需要;在施工测量章节,详细介绍各种工程施工放样技术,包括地质工程测量、拦河坝施工测量、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管道工程测量、桥隧工程测量以及变形监测的基本工作,以期学习者能够运用所学的测量基本
本书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重点,较为详细而全面地介绍了卫星导航系统的授时技术及其应用情况。全书共5章,分别介绍了授时技术的发展情况、卫星导航系统时间产生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北斗授时原理与方法、GNSS授时接收机技术以及北斗授时技术应用等内容。全书内容基本覆盖了卫星导航系统授时技术所涉及的知识和成果,既介绍基本知识,也介绍了*研究和应用成果。
本书将全面展示作者基于分形方法进行遥感影像地类识别与遥感地表参数尺度转换研究的内容。上篇对常用的遥感分形纹理特征提取算法进行分析对比,并进一步提出小波域分形纹理特征提取算法,结合该算法进行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QuickBird)建筑物专题提取实验。下篇从模型构建、遥感影像特性对模型构建*合理尺度层级确定的影响分析、模型应用验证三个方面对基于分形方法的NDVI连续空间升尺度转换模型构建进行系统研究;对基于分形方法进行NDVI降尺度转换模型构建、NDVI等遥感地表参数时空尺度转换耦合模型构建进行进一步阐述。在展望部分,本书从三个方面对未来“遥感影像地类识别与定量遥感结合研究”的发展新趋势进行初步阐述。
本书是一部关于高光谱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的科研论著。全书包括七章,主要内容有高光谱遥感数据的采集与处理,高光谱数据的波段选择,高光谱数据的降维处理,高光谱数据的端元提取和混合像元的解混,以及基于高光谱遥感图像数据的目标探测和异常检测及伪装识别等。各章节介绍的理论和方法,用实例进行了验证和阐述,并结合了当前的前沿研究情况,旨在为读者提供实用的工具,介绍发展动态。
无
本书包括两个部分,*部分根据黄土覆盖区基本地质地貌特征,简要介绍了1∶50000黄土覆盖区填图的目标任务、工作流程及技术方法等论述遥感、地球物理、钻探等手段在黄土覆盖区填图过程中的应用,探讨针对覆盖层、基岩地质、地层、地貌、构造等地质调查内容的技术方法组合。第二部分基于甘肃1∶50000大平等四幅黄土区填图试点项目实践,阐述相关技术方法在陇东黄土高原甘肃省庆阳地区的应用及效果,包括黄土覆盖区填图单位划分、地层系统的建立、技术路线、方法选择、构造地貌分析等地质调查相关内容,探索黄土覆盖区填图技术方法体系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测绘地理信息原理、方法及应用(上册)》全面阐述了测绘地理信息采集、处理、管理、存储、传输、分析、表达和应用的原理方法与典型应用案例,密切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关联学科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测绘地理信息研究应用上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该书共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从原理和方法的层面,重点阐述了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历程与展望、地理信息空间参照系、地理空间数据模型、地理空间信息的定位、信息化测绘采集与处理、三维空间数据采集与建模、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建设、数字地图的多尺度表达、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地理信息服务及新技术应用等内容。下册结合上册内容,汇集了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福州、江苏等地的测绘地理信息典型应用案例,可为测绘地理信息工程技术人员开展相关应用工
本书从机器学习的理论与应用出发,重点对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对监督和半监督两种学习形式分别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针对遥感图像解译的实际问题,给出了多个仿真实例,进而说明本书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
车载LiDAR是当今测绘领域的前沿科技之一。本书由12章构成:第1章介绍车载LiDAR的起源与发展;第2、3章介绍车载LiDAR的数据预处理及航迹解算精度提高方法;第4~8章介绍基于车载LiDAR的地物信息提取与建模方法;第9章和第10章是车载LiDAR技术的延伸,探索了将车载LiDAR技术应用于建筑物灾情应急测量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将车载LiDAR技术应用于地下空间三维信息提取与建模;第11章介绍了车载LiDAR数据后处理系统的研发;第12章介绍了车载LiDAR的几种典型应用。
杨艳萍,山东省国土测绘院测绘院院长,是继国测一大队、刘先林院士之后,全国测绘地理信息系统涌现出的又一位过的硬的先进典型,是千千万万无私奉献的测绘职工的杰出代表。她的先进事迹折射出了一名测绘人不平凡的人生追求,彰显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和高尚情怀,体现了“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观,也为反对“四风”做出了表率。本书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活跃的照片客观真实地展示了杨艳萍工作、生活的点滴。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关于向新时期测绘好干部——杨艳萍同志学习的决定》的体现。
基于关系的空间信息处理是对基于几何的空间信息处理方式的一种有益补充,是地理信息科学、语言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学科交叉的重要理论之一,在图像智能解译、空间数据挖掘、多源空间数据集成和空间场景知识表示等高级和智能化空间信息处理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本书简要介绍空间信息几何表现和关系表现与空间尺度的关系,重点阐述多尺度空间关系建模理论与应用,主要包括作者在拓扑关系多尺度建模理论、方向关系多尺度建模理论、定性位置多尺度建模理论与相似性问题,以及基于关系的多尺度数据分析的总体框架、多尺度数据查询、多尺度数据一致性检测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本书从航天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结合作者多年从事航天摄影测量工程实践的经验,系统地介绍了航天光学卫星摄影测量定位理论与方法,内容涵盖了摄影测量基本理论、光学卫星摄影测量工程系统、光学影像预处理、相机参数在轨标定以及光学影像高精度定位等内容。
“ArcGIS Engine组件式开发及应用”是西安科技大学为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ArcGIS Engine组件式开发及应用(第二版)》在积累作者近年来讲授这门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具体GIS软件项目开发实践,采用C#语言编写应用实例,并以ArcGIS Engine 10.1为开发平台编写而成,系统讲述了ArcGIS Engine组件式开发的方法和具体应用。 《ArcGIS Engine组件式开发及应用(第二版)》共12章,内容涉及ArcGIS Engine基础、使用ArcGISEngine控件编程、插件式工具集的实现、几何形体对象Geometry、地图组成、空间数据符号化、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空间数据编辑、地图输出、三维可视化及三维分析和基于ArcGIS Server的Web GIS开发。对每部分所涉及的接口,实现接口的类,以及对应的属性和方法均进行了详细介绍。为便于读者理解和练习,在各部分还结合实际GIS项目开发实践,
随着测绘学科理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名词术语,其中包括大量的英文缩略语。为了满足测绘科技工作者查阅英文资料和科技交流的需要,我们经过几年搜集和翻译整理,编写了这本《英汉测绘缩略语词典》,收集缩略语词21000条,共约80万字。 测绘缩略语收词范围,参照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测绘学名词》内容所涉及的领域,包括测绘学总类、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地图学、工程测量、海洋测绘、测绘仪器等。为使本书更具有信息化测绘的新技术特征,增强实用性和知识性,特别注意选取了地球空间信息系统、航天遥感、卫星定位技术、航天测绘和军事测绘等方面的词条;也选取了一些测绘业务常用的邻近学科的缩略语,例如计算机、导航、气象和海洋调查技术等。 词条主要选自国外公布的缩略语词表,以及
本标准是对GB/T 14950—1994《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的修订。本标准与GB/T 14950—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按照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对标准的格式进行了修改; ——删除了全数字摄影测量、全数字化测图、摄影测量内插、数据编辑4条术语; ——增加了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激光遥感、雷达导航、动态GPS摄影站定位、数字线划图等46条术语; ——修改了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航天摄影、卫星摄影等60余条术语及定义; ——修改了原标准中的错误。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