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专从电子工程和通信技术的角度详细讲解GPS和北斗双系统接收机的原理,在对GPS和北斗系统的历史演进进行介绍的同时,详细讲解了GPS和北斗接收机内部从信号跟踪与捕获,到卫星位置速度计算、观测量模型分析和定位导航解算的几乎所有信号处理理论,同时也融进了作者在该领域多年的研发经验和心得。全书在对理论知识进行详细阐述的同时,紧密结合理论知识点实现了一台GPS和北斗双系统软件接收机,给出了该软件接收机源代码,该源代码实现了本书讲解的所有理论知识点,读者可以在阅读本书理论部分的同时运行相应程序,自行对运行结果进行理解和分析,同时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源代码进行修改,更快更好地理解GPS和北斗双系统接收机设计的理论,为进一步地深化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系统阐述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 SAR)理论、技术方法与应用,汇集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本书采用理论验证、实验分析与案例展示相结合的手段,系统阐述SAR成像基本原理、SAR参考框架与投影转换方法、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原理、SAR影像配准方法、参考椭球面相位计算方法、干涉相位滤波算法与质量评价、相位解缠原理与方法、In SAR地形三维重建方法和In SAR形变探测方法,最后,综合介绍In SAR前沿技术及其应用情况。本书所陈述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在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和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安全监控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维实景反映了空间地物及自然环境的原貌,它既包含所要关注的目标地物信息,又可以涵盖与之相关的各种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本书系统介绍了虚拟现实型三维实景、全景影像型三维实景和增强现实型三维实景的发展与应用,使读者对三维实景技术有一定的认识。同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对三维实景系统的开发应用做了详细介绍,展现了三维实景技术在市政园林、城市建设、城市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本书根据经济发展对气象服务提出的要求,从卫星云图的本质特性出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大气科学交叉互补的研究思路,将稀疏表示思想引入卫星云图处理,并针对卫星云图的模糊性,采用不确定性理论及机器学习法,开展了卫星云图降噪、多通道云图融合、卫星云图超分辨率、云类识别、云图检索等方面的研究,以期提高气象业务服务水平,并拓展稀疏表示理论及模糊支持向量机的实际应用价值。
《复杂地区静校正方法探索》主要介绍地震资料静校正处理中涉及的各种问题和方法,包括静校正的一般概念、初至拾取方法、折射波静校正、反射波静校正以及转换波资料的静校正;另外还介绍目前静校正方法中地表一致性假设存在的问题,并叙述波动方程延拓静校正方法。
本书由eCognition研发一线的高级工程师、高校教师和行业专家集多年实战经验撰写而成。除基础理论和基础操作外,本书特色主要体现在行业解决方案和生产实际应用案例详解。《BR》 全书分为基础操作、解决方案和生产应用3篇,共9章。其中,基础操作篇分3章,主要内容为eCognition9.x软件介绍、基础架构、产品组成,以及新版软件增加的模板匹配和点云数据分析;解决方案篇分3章,主要以解决方案为背景,对eCognition的转移图层、矢量数据、区域和地图分析进行讲解;生产应用篇分3章,主要以建筑物规范化质检为例,详细阐述了Architect的应用。
本标准是对GB/T 14950—1994《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的修订。本标准与GB/T 14950—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按照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对标准的格式进行了修改; ——删除了全数字摄影测量、全数字化测图、摄影测量内插、数据编辑4条术语; ——增加了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激光遥感、雷达导航、动态GPS摄影站定位、数字线划图等46条术语; ——修改了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航天摄影、卫星摄影等60余条术语及定义; ——修改了原标准中的错误。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
本标准是对GB/T 16820—1997《地图学术语》的修订。本标准与GB/T 16820—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按照GB/T 1.1—2000的要求对标准的格式和体例进行了修改; ——增加了地图信息、认知制图、地图表示方法、图名、四色印刷、网络地图等术语; ——删除了透明原图、编绘原图、地图刻绘、地图清绘、制图专家系统等术语; ——修改了某些术语的名称和定义。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玉芳、马晓萍、吕玉霞、马聪丽、兀伟、段怡红。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6820—1997。
为提高测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保证测绘成果质量,维护国家和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有关规定,原国家人事部、国家测绘局于2007年3月,颁布实施了《注册测绘师制度暂行规定》、《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注册测绘师管理制度。2008年12月,由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编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审定的《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大纲》正式颁布,为我国实施注册测绘师制度打下了基础。 按照《注册测绘师制度暂行规定》和《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实施办法》,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织全国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编写并审定了全国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编写人员依据《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大纲>>(2009版),遵循重在检验应试者解决
本书从航天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结合作者多年从事航天摄影测量工程实践的经验,系统地介绍了航天光学卫星摄影测量定位理论与方法,内容涵盖了摄影测量基本理论、光学卫星摄影测量工程系统、光学影像预处理、相机参数在轨标定以及光学影像高精度定位等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已经具备了通过航天活动来探索深空天体和空间的能力。2020年7月 天问一号 火星探测器的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新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具备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为了进一步开展深空探测,需要对深空探测的目标天体、科学目标、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的了解和分析,本书在近地卫星技术基础上,从深空探测的特点出发,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深空探测器面临的特殊问题和解决方法。本书适合航天类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也可供深空探测领域的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30)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四川省测绘工程院,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四川省同土勘测规划研究院,国家测绘局重庆测绘院,成都地图出版社天津海事局,四川省第三测绘工程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衍伟,谭明建,唐翼德,何文林,谭理,李何超,兰启贵,刘政,张铁军,曹銮,谢晓辉,陈勇,邓国庆,余银普,李东辉,雷凌,陈华。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3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中国地图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洁、王桂敏、安真臻、李亮、张桂兰、范毅、宫晋平。
本书的主旨是让读者掌握IDL语言编程方法,并灵活应用到具体的遥感问题中去。书中以IDL8.2为基础,系统介绍IDL编程语言及其在遥感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全书共9章,涵盖IDL语言概述、IDL语法基础、IDL编程基础、数据的读写操作、图形绘制、图像处理、随机数、统计与插值、IDL与ENVI结合等方面的内容,并提供大量的IDL遥感应用实例。
本书详细介绍了ENVI软件中的遥感影像处理方法和具体操作步骤,全书共十四章,涵盖了当前ENVI 4 6*版本的大部分功能,包括:文件管理、视窗显示、交互式显示、基本工具、影像分类、影像变换、影像滤波与增强、光谱工具、制图工具、矢量功能、地形工具、雷达影像处理ENVI Zoom等。全书由多位不同研究方向的青年学者根据多年的遥感研究和应用经验编写,在详细讲解软件操作流程的同时,还加强了对遥感影像处理理论与方法的介绍。 本书可以作为ENVI软件用户的操作指南,也可供其他有关遥感影像信息处理与应用专业的师生、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学习参考。
精准农业技术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技术,而以卫星导航为首的空间信息技术又是精准农业的核心技术,渗透应用到精准农业的各个生产环节。本书结合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应用案例,以及著者的*实践,论述农业现代化、农业信息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以及GNSS在农业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概述、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模式、GNSS应用基础设施、农机管理调度技术与应用、变量作业控制技术与应用、农业高精度作业技术与应用和海洋渔业监控管理应用。本书突出典型性、新颖性、创新性、实用性,除了国内外典型案例外,其大部分内容均为著者的亲身实践和首次发表。
本书系统的总结了作者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基于摄影测量原理和原理,系统的介绍了近景摄影测量理论和技术体系,同时结合诸多的工程实践丰富了近景摄影测量的应用实践,为数组近景摄影测量在工程中应用提供参考和探索。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对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发展现状、趋势等方面的阐述。第二章对参与进行摄影测量的硬件进行介绍,该章结合摄影测量原理,介绍了自主研发的两套近景测量硬件设备(双目测量摄影测量系统和多目井下摄影测量系统)。 第三章对近景摄影测量的摄影条件、原理、公式推导和误差分析等内容进行了详尽的阐述。第四章结合不同类型的工程案例,对近景摄影测量在工程的深入应用做了介绍,理论联系实际,以其近景摄影测量能够应用到更多的工程当中。 本书可为摄影测量、测绘工程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
北斗走过2013应用元年之后,更加有效彰显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重要的时空基础设施。北斗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是国家战略,北斗系统应用与产业化在实施国家创新战略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经济社会发展、公共安全和国防建设对我国自主时空信息的需求巨大而迫切。各地、各级政府部门、产业界、相关应用领域对北斗应用的重要战略意义和产业前景有着深刻的认识,应用北斗的热情高涨,北斗在交通运输、海洋应用、能源管理、测绘、位置服务、智慧城市建设和应急救灾等领域正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迎合这个如火如荼的产业态势,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按照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要求组建了中国位置网服务联盟,并专门筹建了北斗卫星导航应用技术工程研究院,抢先获批了北斗位置服务有限公司,体现
《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研究报告(2014版)》作为“测绘地理信息蓝皮书”的第六本,以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为主题,包括前言、主报告和专题报告三大部分。 专题报告分为综合篇、体制机制篇、地理国情监测篇、应用服务篇和科技篇五个部分,对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取得的成绩、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系统整理和深入分析。本书汇集了大量行业专家的研究成果,力求通过本书的介绍,为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工作提供启示和借鉴。 本蓝皮书由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党组书记库热西·买合苏提任主编,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春峰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辉峰任副主编。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理信息技术、空间分析、空间统计应用于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涉及疾病制图、环境健康、传染病爆发及扩散的监测和模拟、全球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医疗服务设施和资源分配的评估与优化等,并包含多方面的研究实例。 本书可供地理信息科学和公共卫生健康等学科的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阅读,也可为各级政府卫生部门的决策、管理和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高光谱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统称高分辨率)遥感近年来发展迅速,并成为经济建设、国防安全和信息服务等方面重要的空间信息源。高分辨率影像的处理,是高分辨率遥感从数据转换为信息或知识,进而服务于城 市遥感、测绘、精细农业、环境监测与评价、军事侦察等领域的重要环节,也是高分辨率遥感应用服务链的核心技术之一。本书系统介绍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处理技术的有关概念、原理和方法,共分10章。第1章主要介绍高光谱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成像、预处理技术、影像分类和变化检测技术。第2~6章主要介绍高光谱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波段选择和分类方法及应用。第7~10章主要介绍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配准、分割和变化检测方法及应用。
本书包括两个部分,*部分根据黄土覆盖区基本地质地貌特征,简要介绍了1∶50000黄土覆盖区填图的目标任务、工作流程及技术方法等论述遥感、地球物理、钻探等手段在黄土覆盖区填图过程中的应用,探讨针对覆盖层、基岩地质、地层、地貌、构造等地质调查内容的技术方法组合。第二部分基于甘肃1∶50000大平等四幅黄土区填图试点项目实践,阐述相关技术方法在陇东黄土高原甘肃省庆阳地区的应用及效果,包括黄土覆盖区填图单位划分、地层系统的建立、技术路线、方法选择、构造地貌分析等地质调查相关内容,探索黄土覆盖区填图技术方法体系的有效性和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