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日本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广中平祐的思想文集。书中以“创造性思维”为线索,讲述了作者在数学研究中总结出的思考模式——“可变思考”,并在问题的发现、提出、整理、转换等方面做了具体阐述,让读者了解数学家独特的多维度思考方法。同时,本书还对日本数学教育中的问题做了分析,提出了学校教育、*子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原则与方法。本书是广中平祐先生对自己研究方法的系统性总结,是了解其思想以及日本数学研究方法的珍贵资料。
面积法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方法。近几十年来, 面积法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如今已成为平面几何中的基本方法,甚*成为解决很多几何难题的通法。 本书介绍了用面积法解题的基本工具 (共边定理和共角定理) 以及指导思想 (消点法), 并辅以大量例题来说明用面积法解题的有效性。 另外, 书中还介绍了面积法与勾股定理、 托勒密定理等的关系, 以及面积法在不等式、 三角等多个数学分支中的应用。 本书以面积法为主线, 串接了许多有趣的数学内容, 适合中小学师生以及数学爱好者阅读。 我们很高兴看到读者对我们的认可。现在,我们对这本书进行了完善并重新出版,希望能对你学*几何有一点帮助 .
本书讲述了一种理解和学习微积分的新思路。书中通过探索微积分发展历程背后的数学动机,展现了这一数学基本工具的魅力。作者根据自己研究和教授微积分的丰富经验,结合多年从事中学和大学数学教育的心得体会,对传统的微积分教学方式,即大多按照从极限、微分、积分到级数的顺序进行学习的方法提出了异议,探讨了一种更有趣、更易被接受和理解的学习方法。作者写过不少富有启发意义的微积分教材,此次利用自己在教学与研究方面的特长,写成了这本内容丰富、风格有趣的 小书 。本书适合中学以上水平的数学爱好者、学生和教师阅读。
作者从三个方面:数、数与式的运算、数学学科阐述了数学概念的来源,以丰富的史料和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数学主要概念产生的缘由与发展的历程。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因为数学概念是数学的核心内容,数学概念的教学与学习十分重要。但是,数学概念的教学与学习不能成为死记硬背的教条或单纯演算的训练,这样无助于对数学的理解,也无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和学生应该知道数学概念是从哪里来的,又是怎样演化和完善的。要知道,一个数学概念的形成往往需要一个过程,有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数学发展的过程,了解了这个过程可以使人们更加走近数学,正确认识数学;会让我们感到数学是活的东西而不是死板的玩意;进而开拓思维,激发兴趣,更好地学习数学。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基本信息 书 名 数学之美 第三版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 者 吴军著 出版时间 20200501 I S B N 9787115537973 定价 69 开 本 小16开 152*228 装 帧 平装 版 次 3 字 数 317 (千字) 页 数 340 读者范围 一般读者
本书围绕算术运算展开,在强调常规计算方法训练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大量颇具特色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具体内容包括20以内的加减法童子功、一位数加减法进阶、多位数加减法计算技巧、一位数的乘法技巧、多位数的乘法技巧以及除法的巧妙计算方法。另外,还介绍了中小学数学学习中常用的单位换算方法和其他重要内容。书中所涉及的速算和巧算原理通俗易懂,方法简洁实用,例题丰富,针对性强,可以帮助你快速提升基本算术运算能力。 本书可供中小学生阅读,也可供对速算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本书为菲尔兹奖、日本学士院奖、日本文化勋章得主,日本数学家广中平祐先生的思想文集。书中以广中平祐先生与“奇点解消问题”的故事为线索,讲述了广中平祐在挑战“奇点消解问题”的过程中,对“数学学习”“数学教育”以及“创造性思维”的独到感悟,以及对数学证明与发现的深入思考。另外,本书还收录了广中平祐先生研究生涯中的珍贵访谈、笔记、照片资料,是了解广中平祐先生数学思想以及创造性思维的佳作。
本书是专为微积分初学者或非数学专业的学生所写的。对于既不需要数学微积分课程的严格要求,也不需要工程和物理学微积分课程的细节的学生来说,本书有恰到好处的内容和深度。本书分为5章,第1章是导语,介绍微积分是什么;第2章讲解极限,如何无限地接近却不等于一个数;第3章介绍导数,解决瞬时速度问题;第4章介绍导数的应用;第5章介绍积分。 本书适合于高中生、大学生和想学习微积分的数学爱好者。
内容简介 科学革命是西方文明史中的重要事件,也是西方文明得以在现代世界占据文化主导地位的根本原因。这个时期确立了现代科学的很多技术、重要信条和世界观。本书作为一部关于科学革命的导读性著作,既概述了那个时代在科学方面所取得的令人神往的革新,也概括了科学革命出现在何时、何地以及何以出现的原因。 本书尤其指出了数学家由地位卑微的技艺从业者上升为科学领域的智识领导者,又考察了法术在实验方法形成过程中的影响,以及宗教信仰在现代科学世界观兴起中的重要作用。 书末还给出了一份很有用的术语表、一份附有精彩点评的书目,以备进一步研究之需。本书译自英文第3版,简明而且可读,吸收了近年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各个章节都有所充实和拓展,适合初学者入门。
当今的数学是2000多年来数学家的智慧和努力的结晶,他们的个性和生活经历往往与他们的数学成*一样非凡。本书通过50篇简短的传记,按照年代顺序记录了这些成*。 在书中所描述的这些令人神往的人物中,艾萨克·牛顿较为人引注目,他是物理学和微积分的奠基人,经常与科学家同行发生争吵,并且沉迷于炼金术。苏菲·热尔曼曾以一名以前注册过的男生的名字秘密地在巴黎高等理工学院学习,她因在费马大定理和弹性理论方面的工作而为人们所铭记。艾米·诺特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描述为数学史上重要的女性,她为抽象代数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物理学方面,她阐明了守恒定律与对称性之间的联系。斯里尼瓦瑟·拉马努扬来自印度,出身卑微,几乎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数学训练,却对数学分析、数论无穷级数和连分数做出了重大贡献。另外,书中还介绍
老蒋主编的《MBA MPA MPAcc英语分册( 8版2020版共2册专硕联考机工版紫皮书分册系列教材)》由 辅导名师根据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二)考试大纲编写而成,分为方向篇、基础篇和应试篇三部分。方向篇深入解读英语(二)考试大纲,为考生复习指明方向;基础篇精心遴选词汇和语法的系统练习,进一步为考生的读、写、译强化基础;应试篇对英语(二)各题型板块进行深度精讲,全面涵盖完形填空、阅读理解A、阅读理解B、短文翻译和大小作文5部分,使考生在考场上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本次修订全新赠送50小时的老蒋精讲视频,逐题逐词带你记单词学语法,效果翻倍。视频详见《方向基础篇》。 本书适用于参加英语(二)考试的各专业考生,有助于考生短期内把控英语(二)应试精髓,掌握英语(二)各题型破解套路。
逻辑是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测试的一个重要部分,所要测试的是考生的日常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其逻辑思维素养。此种能力和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的是训练,而不是记忆。基于规范的逻辑模拟题的思维强化训练是考生提高应试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陈慕泽2020年管理类联考(MBA/MPA/MPAcc等)综合能力逻辑精选450题》是《陈慕泽2019年管理类联考(MBA/MPA/MPAcc等)综合能力逻辑精选450题》的修订版,为考生提供了十五套共450道综合能力逻辑模拟题和一套考前自测题,共十六套,480题。
本书以“轻松上手”、“实例为主”为编写理念,采用CATIA V5 R16/R17为蓝本进行编写,本书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通过滑动、螺纹传动、旋转铰、圆柱铰、平面铰、缆绳铰、球铰、刚性连接、万向节铰、齿轮传动、齿轮齿条传动、双万向节铰、坐标系定义铰、点-曲线铰、滑动曲线铰、滚动曲线铰、点-曲面铰等21个设计实例,详细介绍了CATIA运动机构设计和运动分析与模拟功能,以运动机构设计为主,同时兼顾到CATIA草图设计工作台、零件设计工作台和装配工作台相关功能的介绍。通过本书中的实例,读者可以熟练地掌握零件设计、装配设计和运动机构设计的相关功能。 下篇通过固支杆的应力分析、壳单元的应力分析、一端固定的长方体的应力分析、平端盖的应力分析、承受扭矩和弯曲载荷联合作用的轴的应力分析、带有虚拟零件的应力分析、装配零件的应力
本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主要对管理类联考历年数学真题按照考点与要点进行分类解析.共分8个模块,分别是数与式、函数方程与不等式、数列、应用题、几何、排列组合、概率与统计每个模块的真题解析都按照各类考点和题型进行分类汇总,第二个部分汇总2016年-2020年管理类联考数学真题套卷。
本书作为面向21世纪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的一部分,对原有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加以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在确保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删去了一些偏难、偏深的内容。本书适用于开设中、少学时工程力学课程的各专业,也可以作为专科、成人教育各专业的工程力学教材。 本书包括三部分:部分:静力学,共3章;第二部分:材料力学,共9章;第三部分:运动学与动力学,共7章。根据不同院校的实际情况,采用本教材大约需要60-90学时。 与以往的同类教材相比,本书从力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注重基本概念的深入浅出,而不追求繁琐的理论推导与繁琐的数字运算。本书所涉及内容的难度有所下降,工程概念有所加强,引入了大量涉及广泛领域的工程实例及相关的例题和习题。 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在概念、原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材料微尺度力学行为的尺寸效应实验现象,重点介绍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微尺度应变梯度塑性理论及对微尺度实验现象的解释,以及对裂纹尖端微尺度范围内解理断裂的应用。此外,还融会贯通地介绍了外学者的原创性工作和创新性学术思想。 全书共8章。章介绍了应变梯度塑性理论的应用背景及经典微极理论;第2章介绍了金属材料典型的微尺度力学实验现象;第3至7章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应变梯度理论及其应用;第8章介绍了应变梯度理论在微观断裂力学中的应用。 本书适合从事固体微尺度力学、先进材料的微结构设计与力学性能优化、微机电和微电子元件力学行为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及工程师使用和参考,也可供力学专业及材料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