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你好,放大器》的初识篇,是学习放大器的入门书。第1章介绍放大器的历史和分类定义。第2章用大量篇幅介绍放大器关键指标,以及阅读数据手册的方法。第3章介绍各种各样的运算放大器,包括精密运放、高速运放、电流反馈型运放和全差分运放。第4章是使用放大器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作者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频繁遇到的。第5章介绍一些典型的放大电路。最后,第6章针对初学者介绍仪器、调试、故障排查,以及报告撰写。
本书共19章,涵盖先进集成电路工艺的发展史,集成电路制造流程、介电薄膜、金属化、光刻、刻蚀、表面清洁与湿法刻蚀、掺杂、化学机械平坦化,器件参数与工艺相关性,DFM(Design for Manufacturing),集成电路检测与分析、集成电路的可靠性,生产控制,良率提升,芯片测试与芯片封装等内容。 再版时加强了半导体器件方面的内容,增加了先进的FinFET、3D NAND存储器、CMOS图像传感器以及无结场效应晶体管器件与工艺等内容。
《开关电源磁性元件理论及设计》系统介绍磁的基本理论知识,磁性材料的种类、特点及其选择方法和在开关电源中的应用与设计等。内容包括磁的基本理论与磁元件、磁性材料的基本参数及磁特性测量、开关电源中常用的磁性材料、线圈、磁芯的工作状态、高频变压器设计的基本问题、电感设计、特殊磁元件设计、平面磁元件、磁集成技术和磁性元件的温升、绝缘及电气特性测试。在《开关电源磁性元件理论及设计》的后还附有磁元件设计数据,以方便读者学习使用。 《开关电源磁性元件理论及设计》可供从事开关电源研发设计人员,以及从事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设备制造与维修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
本书着重介绍了半导体制造设备,并从实践的角度出发,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设备进行讲解。为了让读者加深对各种设备用途的理解,采用了一边阐述半导体制造工艺流程、一边说明各制造工艺中所使用的制造设备及其结构和原理的讲解方式,力求使读者能够系统性地了解整个半导体制造的体系。本书可作为从事集成电路工艺与设备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相关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微电子、集成电路相关专业的规划教材和教辅用书。
本书是一本零基础学习电子学的入门书籍,通过生动的语言、直观的实物图片和有趣的制作项目,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速进入电子技术的世界,掌握*基础但*有用的元器件知识和电路知识,让初学者能快速领略到电子元器件应用和电路设计的美妙。
业余无线电通信 从1994年开始出版,已经成为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入门工具书。 本书是由业余无线电家童效勇(BA1AA)和陈方(BA4RC)为广大业余无线电编写的业余无线电通信入门教材,书中系统地介绍了开设、操作业余无线电台的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主要内容包括:业余无线电通信简史、业余无线电通信操作实践、收发报技术的自我训练、业余无线电奖励证书和竞赛活动、不同业余无线电波段的运用、业余短波天线、业余无线电收发信机、依法设置和使用业余无线电台等。 业余无线电通信 既可作为开展业余无线电活动的教材,也可作为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自修读本和手册。
《IEC61850应用入门》是一本帮助读者理解、掌握IEC61850知识内容和思想精髓的参考书。全书共分五章:章简单介绍常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不足,主要介绍了IEC61850标准的内容、特点和发展趋势;第二章介绍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OSI、TCP/IP网络模型,以太网技术基础,XML、XMLSchema基础和常用软件工具;第三章介绍IEC61850的分层信息模型、具体定义、配置方式与配置文件;第四章主要介绍MMS基础知识、IEC61850与MMS的映射关系、MMS与ASN.1编解码和MMS典型报文分析;第五章介绍GOOSE服务、IEC61850-9-2SV服务、简单网络时间协议和IEEE1588精确时钟同步协议。 《IEC61850应用入门》可供从事变电站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检修试验的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了解IEC61850的参考用书。
本书面向电子电路的初学者,以电子电路的基本内容为前提,同时作为阅读详细专业书籍的准备内容,旨在帮助初学者了解电子回路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从常见的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等器件的角度,介绍它们的结构以及使用方法。在介绍使用方法时,将经典的放大电路与上述器件结合,阐述电子回路的基本原理,为初学者建立框架式的电子回路体系。 本书可作为从事微电子与集成电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入门读物,也可作为微电子相关专业的参考书;对于具有初级物理电路知识的初学者,也是合适的专业辅导用书。
本书基于作者从事信号完整性技术研究和工程设计实践的经验积累写作而成,阐述从事高速数字电路设计所必需的信号完整性基础理论和设计知识,包括相关的基本概念、问题成因、理解分析方法、设计应对措施、技术演进历程等。主要内容有:信号完整性问题出现的技术背景、传输线与阻抗基础理论、信号的传输与回流、反射与端接技术、数字集成电路基础、信号完整性仿真与模型、时延与时序、电源完整性、高速串行接口技术。本书定位于面向广大信号完整性初学者的导引入门技术教程,读者通过本书可快速构建起信号完整性基础知识体系,掌握信号完整性的基本设计理念。 本书可供从事信号完整性和高速电路相关产品开发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包括电路设计工程师、Layout工程师、SI仿真工程师、电路测试工程师等)作为学习读物和设计指导手册,也可作为
这是一本半导体科普书,介绍了半导体的相关知识。在开始学习之前,通过序章,首先介绍半导体有什么了不起之处、半导体的类型和作用、半导体是如何制造的,以及半导体发挥作用的领域。之后通过5章具体的内容,阐述半导体是什么,晶体管是如何制造的,用于计算的半导体,用于存储的半导体,光电、无线和功率半导体等。此外,本书在每章最后配有 半导体之窗 ,补充了一部分相关知识。 本书适合对半导体感兴趣的初学者阅读,对于学生也有很高的科普阅读价值。
《半导体干法刻蚀技术(原书第2版)》是一本全面系统的干法刻蚀技术论著。针对干法刻蚀技术,在内容上涵盖了从基础知识到最新技术,使初学者能够了解干法刻蚀的机理,而无需复杂的数值公式或方程。《半导体干法刻蚀技术(原书第2版)》不仅介绍了半导体器件中所涉及材料的刻蚀工艺,而且对每种材料的关键刻蚀参数、对应的等离子体源和刻蚀气体化学物质进行了详细解释。《半导体干法刻蚀技术(原书第2版)》讨论了具体器件制造流程中涉及的干法刻蚀技术,介绍了半导体厂商实际使用的刻蚀设备的类型和等离子体产生机理,例如电容耦合型等离子体、磁控反应离子刻蚀、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和电感耦合型等离子体,并介绍了原子层沉积等新型刻蚀技术。
本书是一本关于半导体芯片制造全景的入门书。 本书以轻松有趣的风格全面讲解芯片制造工厂的基础设施、设备、相关制造工艺、原理、材料、检验等相关信息,从科普到深入的 工厂 视角,沉浸式讲解芯片制造产业,读者不仅可以从传统角度理解半导体芯片,还可以从人、产品、资金和产业的角度全面理解半导体芯片。关于芯片制造工厂的知识不仅值得相关行业的人员学习,也可以作为其他行业的人员在制造方面的参考。 本书适合集成电路行业的从业者、研究者、相关专业师生和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
本书系统论述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的原理、设计、干扰与测试技术。全书共分9章,第1章阐述了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及常用测量单位和测试数值处理方法;第2章介绍了信号频谱的基础知识;第3章介绍了电磁兼容中的电磁波辐射机理;第4章介绍了电磁兼容分析中常用的传输线理论;第5章与第6章分别介绍了传导发射与传导抗扰度、辐射发射与辐射抗扰度;第7章介绍了电磁兼容测试技术;第8章介绍了电磁干扰抑制技术;第9章以PCB板的电磁兼容设计为例介绍了电磁兼容设计方法。 本书适合作为广大高校电子通信类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教材,也适合作为从事电子系统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在半导体芯片被广泛关注的当下,本书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本通俗易懂和全面了解半导体芯片原理、设计、制造工艺的学习参考书。 《极简图解半导体技术基本原理(原书第3版)》以图解的形式,简单明了地介绍了什么是半导体以及半导体的物理特性,什么是IC、ISI以及其类型、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ISI的开发与设计、ISI制造的前端工程、ISI制造的后端工程以使读者全面了解集成电路芯片的设计技术、制造工艺和测试、封装技术。最后,介绍了代表性半导体元件以及半导体工艺的发展极限。 本书面向电子技术,特别是半导体技术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的学生,作为专业技术学习资料,同时也可作为广大科技爱好者了解半导体技术的科普读物。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可以快速了解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技术的全貌,同时在理论上对其
本书以具体的行业应用案例,介绍最新版本Payload SDK开发方法,用于开发机载应用程序,配合Mobile SDK开发几乎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的行业需求。本书共分为8章内容:第1章介绍行业无人机的开发方案以及大疆SDK的基本体系;第2-6章介绍Payload SDK的基本用法,介绍负载硬件的开发方法,并实现与Mobile SDK的互联互通。第7-8章介绍Payload SDK的实际应用。
《数字集成电路测试 理论、方法与实践》全面介绍数字集成电路测试的基础理论、方法与EDA实践。第1章为数字集成电路测试技术导论,第2~9章依次介绍故障模拟、测试生成、可测试性设计、逻辑内建自测试、测试压缩、存储器自测试与自修复、系统测试和SoC测试、逻辑诊断与良率分析等基础测试技术,第10章扩展介绍在汽车电子领域发展的测试技术,第11章对数字电路测试的技术趋势进行展望。 针对每一种数字集成电路测试技术,本书一方面用示例讲述其技术原理,另一方面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的商业工具对具体实例演示技术应用过程(EDA工具应用脚本及其说明可在配套资源中下载),并在每章后附有习题。通过本书,读者一方面可以学习到基本的测试理论和相关技术;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当今芯片设计流程和EDA工具链中测试技术的运用和实践有所了解。 《
本书系统阐述磁学与磁性元件(含电感器、共模电感器、磁珠、变压器等)基础知识,并通过 开关电源 与 无线射频 领域相关电路充分展示了磁性元件的经典应用,对工程师合理且高效应用与设计磁性元件有着很大的价值。从磁能形态及其高效转换条件的全新角度重新构建磁学体系,不仅能够帮助读者透彻理解诸多看似复杂或矛盾的磁学工程应用现象,还可以提升对磁性元件应用与设计的理解层次。本书可作为初学者学习电磁学与开关电源设计的入门教材,也可作为工程师进行磁性元件应用与设计的参考书。
本书是一本相控阵超声波检测人员资格鉴定认证的培训教材,由中国中车焊接和无损检测培训中心组织行业专家按照ISO/TR 25107—2016《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人员培训大纲》、GB/T 9445—2015《无损检测 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和EN473/ISO 9712—2015《无损检测 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标准要求编写而成。 本书共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概述、超声波检测物理基础、探头、声束合成、相控阵扫描显示和扫查方式、相控阵超声波检测仪器、相控阵超声波检测系统校准检查、检测灵敏度、检测和结果评定、相控阵超声波检测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中的应用、相控阵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其他应用和工艺规程等。 本书既注重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又紧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及时介绍国内外相控阵超声波检测的新观点和新技术。本书除作为相控阵超声波检测人员资格鉴定认证培训教材外
电磁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无线充电领域应用广泛,本书从应用和设计的角度,介绍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系统基本组成和类型,磁耦合谐振器无线电能传输原理与特性、补偿电路、互感模型、传输线圈的设计和补偿电容的选择,电磁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电路的类型,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控制系统分析,电磁共振式无线充电系统设计等内容。 磁共振无线充电应用技术可供高等院校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师生阅读,也可供从事电源技术、电子技术、无线电能传输研究和设计的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对激光切割的原理、激光切割机的类型和利用激光切割机进行DIY制造的流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介绍LaserMaker建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4种激光切割的工艺模式,让读者了解在DIY制造中如何利用LaserMaker建模软件进行建模。 本书介绍了12个从易到难的LaserMaker设计实例,读者可以从中掌握由平面作品到立体作品的绘图操作、工艺模式设置和设计技巧,感受激光切割造物的乐趣。 读者阅读本书可以了解利用激光切割技术进行作品设计的常见思路及工艺模式,能够从零开始制作第 1件激光切割作品,并逐步形成对于激光切割建模的方法的认知,从而体验与实践激光造物在创客教育中的应用。 本书既适合中小学选修课或课外兴趣班使用,也适合创客、创客教育工作者作为工具用书或参考读物。
本书第3版较第2版在内容结构上做了更新,从问题求解的角度重点介绍多种逻辑电路及其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实现的方法,着重于数字电路实现技术和数字系统设计两大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数字电路设计流程、逻辑电路基础、算术运算电路、组合电路、存储元件、同步时序电路、逻辑功能优化、异步时序电路、完整的CAD电路设计流程以及电路测试等。本书包含了120多段Verilog示例代码,以说明如何采用Verilog语言描述不同的逻辑电路。
PWM整流器以其优良的性能和潜在的优势正在广泛地应用,已成为电力电子技术研究的热点。本书以电压型PWM整流器为主,兼顾电流型PWM整流器,对PWM整流器的基本原理、数学建模、特性分析、控制策略和系统设计等进行了系统阐述,同时结合现代控制理论对PWM整流器在若干领域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介绍。 本书可供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及电工电能新技术应用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阅读和参考。
本书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通信技术,介绍传统保密通信的一些困境,以及量子通信的重要意义和发展战略,将量子通信的主要协议和方案择重点进行讲解,并介绍量子通信系统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部分攻击和防御方案,以及量子通信网络的建设情况,以典型量子通信系统为例,概述了相关系统的构建。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量子信息领域相关专业低年级学生的入门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工作人员参考。
《单片机三剑客:ESP32单片机与Python语言编程》采用大量实例和程序逐行解说的方式介绍ESP32单片机与Python语言编程,主要内容有ESP32单片机与编程软件入门,Python语言入门,LED、数码管和RGB全彩灯电路及编程实例,按键输入与蜂鸣器、继电器电路及编程实例,直流电动机、步进电动机与舵机驱动电路及编程实例,中断、定时器与PWM功能的使用及编程实例,ADC与声/光/热/火/雨/烟传感器的使用及编程实例,常用传感器模块的使用及编程实例,超声波传感器与红外线遥控的使用及编程实例,串行通信(UART)与实时时钟(RTC)的使用及编程实例,单总线通信与温湿度传感器的使用及编程实例,I2C通信控制OLED屏与PS2摇杆的使用及编程实例,SPI通信与SD卡/RFID卡的读写编程实例,单片机连接WiFi网络与计算机进行通信,用浏览器网页控制和监视单片机,基于MQTT协议的物联网(IoT)通信。 本书具有起点低、由浅
《通信之道 从微积分到5G》 按照读者的思维顺序讲述了从微积分到 5G 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和关键技术。 《通信之道 从微积分到5G》 共 20章,具有以下特点: (1)跨度极大,内容翔实:涉及数学、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通信前沿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知识密度极高,并且是*精华的部分。 (2)降低难度,提升高度:本书叙述符合读者的思维发展规律,并逐级提高,前后呼应,语言风趣幽默,节奏平稳;作者站高望远,直击本质,学术境界超越经典。 (3)启发互动,培养创新:在多个环节上对读者提出挑战,启发读者思考,并给出作者的思考过程,培养读者的创新思维。 《通信之道 从微积分到5G》 可作为通信和信号处理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辅书,也可作为从业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