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男,研究员,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原院长,现任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科技委主任。曾入选首批中核集团 111 和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工业 511 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国防科工委 第一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 。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四项、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 钱三强科技奖 ,曾任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本书为 先进核反应堆系列 之一,主要介绍磁约束聚变反应堆的科学原理、工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包括托卡马克型聚变堆的原理、堆芯等离子体物理、主机部件、氘氚燃料循环系统、聚变能量提取与发电系统以及其他重要的辅助支撑系统,聚变堆使用的特殊材料及其发展情况,聚变堆的安全特性、放射性源项特征、可能发
本书为 先进核反应堆技术丛书 之一。本书主要介绍了数字反应堆的研发背景、技术内涵和应用场景,以及国内外数字反应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内容包括数字反应堆的科学定义、总体框架,以及数字技术在反应堆总体设计、多专业协同设计、先进建模与仿真、智能化运行维护、数字化退役等方面的应用。通过上述内容呈现了数字反应堆的概貌、特点、作用及意义,便于读者了解和认识数字反应堆技术。本书不仅是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数字反应堆技术的专著,而且为核反应堆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同时,也适合高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学习使用。
本书为 先进核反应堆技术丛书 之一。本书涵盖了从初始燃料混合物的储存到反应堆运行产生的废气废水向环境排放前的再处理等内容,详细探讨了热核反应堆氚工艺的所有过程,包括初始燃料混合物的储存及其入堆方法,等离子体室工作气体的化学净化,实现氘、氚燃料循环的氢同位素分离,等离子体室中氚的提取,废气、废水的去污处理工艺,保护工作人员、居民和环境不受氚排放造成的危害等。后还探讨了氢同位素分离、气体除氚净化、水的除氚等系统的运行工况动力学及系统的稳态工况模拟等问题。本书对我国从事热核反应堆相关工作的科技人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供相关专业高校师生及核能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美国关于核物理、核系统和核能应用方面***的教材之一,先后出版了7次。全书共三个部分,第1部分介绍基本概念,包括原子和原子核、放射性、核反应、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第2部分介绍辐射及其应用,包括辐射生物效应、辐射标准和辐射探测方面的内容;第3部分介绍核动力,包括反应堆与核电厂理论、反应堆安全和安保、海上和航天核能推进、放射性废物存储、运输和处置等方面的内容。第7版的主要特色:一是将能源经济学融入合适的章节中;二是提供更多的工作实例和章节习题。
孙寿华,男,研究员,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一所副总工程师, 反应堆运行、退役、检修和废物处理 领域首席专家;长期负责HFETR的安全运行、同位素辐照生产、核燃料和材料堆内辐照考验、核材料改性、乏燃料储运等工作;主持编辑出版《高通量工程试验堆运行三十周年》《高通量工程试验堆运行四十周年》。本书为 先进核反应堆系列 之一。高通量工程试验堆(HFETR)是我国核能研究、试验、开发的综合性科研平台。本书主要内容包括HFETR本体及其系统、配套设施,涉及完成的几十种新型燃料的辐照考验及其性能分析,第一、二、三、四代反应堆燃料包壳、毒物材料、A508-Ⅲ钢等近百种材料的辐照考验和性能检验,60Co、14C、192Ir、63Ni等几十种放射性同位素的辐照生产,核级设备辐照鉴定、单晶硅中子辐照嬗变掺杂和热缩材料 辐照等研究。本书适合核电厂、核动
本书为 先进核反应堆技术丛书 之一。本书结合我国60多年来重水反应堆事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系统地介绍了重水反应堆的基本原理和工程技术。内容主要包括重水堆主要特点及其发展简史、反应堆本体、燃料、系统和设备、测量与控制、反应堆物理、热工水力、屏蔽与辐射防护、反应堆化学、废物管理、调试、运行与利用、退役技术、安全和先进重水堆技术发展等。本书可供在重水反应堆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中从事科研、设计、运行和应用的广大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是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核能与核技术出版工程 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压水型反应堆、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核辅系统、专设安全系统、仪表与控制系统、源项与辐射防护、反应堆装卸料、可靠性和维修性设计、蒸汽动力转换系统简介、力学分析与评定、事故安全分析、运行及运行分析、事故管理、老化管理、试验验证、舰船核动力装置退役、核动力技术发展趋势。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船用核动力研制全过程、全寿期知识。 本书可供核能工程领域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学校核专业教学之用。
本书为 十三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核能与核技术出版工程 先进粒子加速器系列 之一,服务于我国和世界未来高能粒子对撞机的设计、研究与建设的专业人群。主要内容包括高能粒子对撞机发展历史、高能粒子对撞机及加速器理论基础、高能粒子对撞机及加速器关键物理问题、高能粒子对撞机系统设计理论与方法、高能粒子对撞机的未来发展展望等。对于已经有一定经验的专业研究人员,本书所包含的*研究成果与方法会成为其在专业上必不可少的高水平的重要参考书之一;对于新进入该领域的读者,本书可以使其很快了解和掌握高能粒子对撞机及加速器相关前沿领域的*成果,获得理论和实际研究能力的大幅提升。
本书为 先进核反应堆技术丛书 之一。小型反应堆在结构、系统设置上都存在许多创新性的设计,其运行控制较商用大型核电厂反应堆有较多不同之处,因此需要满足一些新的要求。智能控制作为一种新的控制手段,正适应了小型反应堆研发的需求。本书以小型反应堆中研究数量多的小型压水堆为研究对象,从其运行控制特点和控制需求入手,介绍反应堆智能运行控制发展现状、反应堆智能控制研究方向、小型压水反应堆控制器设计概况、控制器智能优化算法设计、控制对象和控制系统智能仿真建模、小型反应堆自主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是国内首本针对小型压水堆系统地阐述如何应用智能控制技术解决相关控制问题的著作,适合核反应堆工程及科研人员在进行工程设计时参考,也可供高校及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研究生学习使用。
本书为 先进核反应堆技术丛书 之一。本书聚焦极具发展潜力的第四代核能系统候选堆型 铅铋合金冷却反应堆的基本原理和工程技术。以铅铋合金冷却反应堆为代表的铅基快堆是目前国际上的主流发展堆型,本书介绍了与铅铋合金冷却反应堆相关的反应堆物理、热工安全、燃料材料、系统设备、源项屏蔽以及设计规范等内容。此外,本书对该堆型的技术特点、发展现状以及国内外主要设计方案进行了全面介绍,点面结合,使读者能够较全面地了解铅铋合金冷却反应堆的技术原理、系统组成和发展动态。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先进核能研发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为 先进核反应堆技术丛书 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快中子反应堆(简称 快堆 )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主要技术用途;第四代核能系统及其目标要求,先进快堆概念、典型设计方案,国内外先进快堆研究计划;先进快堆的技术特点;与快堆匹配的乏燃料后处理以及闭式燃料循环体系的技术组成和发展现状,先进快堆和先进闭式燃料循环发展的技术方向;未来基于快堆的先进核能系统发展的技术方向以及先进快堆在特种动力领域的拓展用途。本书可供从事核工程相关工作,尤其是从事快堆工程、核燃料循环体系发展以及规划政策制定等相关工作的技术和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为 核能与核技术出版工程 先进粒子加速器系列 之一。本书主要针对目前放射治疗设备的主流 电子直线加速器,阐述和介绍其原理、构成、应用以及前沿发展。主要内容包括电子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类型、临床应用中发展的技术、放疗设备的相关控制软件、放射治疗设备的前沿技术 各类图像引导的电子直线加速器设备,以及电子直线加速器设备的常见质量控制方法。本书可供研制医用电子加速器的科研人员、加速器应用的从业人员以及加速器相关专业青年学者参考。
本书为 先进核反应堆技术丛书 之一。本书通过讲述世界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国际热核实验堆的发展和主要特性,以及人类终极能源聚变能发展的重要性和面临的巨大挑战,并结合物理与工程,使读者能比较全面地了解托卡马克聚变技术的原理和发展前景。主要内容包括托卡马克基本原理、物理基础、国内外托卡马克聚变进展、未来聚变工程示范堆重大的科学问题、建设工程示范堆的技术挑战、聚变堆材料及聚变能源发展前景展望等八个方面。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核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托卡马克聚变堆研究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为 先进核反应堆技术丛书 之一。本书在简要回顾国内外多种池式、壳式核供热反应堆的发展现状,特别是NHR5低温核供热反应堆的研究、设计、建造、运行及NHR200-I型低温核供热反应堆初步设计的基础上,重点对NHR200-II型核供热反应堆的特点、主要参数、非能动安全特性及与海水淡化装置的多种耦合方案做了较为深入、系统和全面的介绍。NHR 200-II型核供热堆采用了NHR5低温核供热堆实 际验证过的先进理念和一系列先进技术,包括一体化布置、全功率自然循环、内置式水力驱动控制棒、非能动余热排出等,具有更高的设计压力和温度,在供热的同时也具备提供工业蒸汽的能力。本书从纵深防御角度分析了低温核供热堆安全方面的多重防 护措施和如何确保消除设计扩展工况,论证了低温核供热堆的高可靠性和安全性。对于核能供热和核能海水淡化相关领域的各级领
本书全面介绍了带电粒子治疗设施的屏蔽设计、辐射安全及管理。 全书共9章,内容覆盖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详细阐述了加速器原理、粒子微观作用、辐射剂量监测、设备活化处理、蒙特卡罗模拟技术以及安全系统和风险管理。 本书特别强调了次级辐射问题和治疗设施的安全管理,为粒子治疗的安全运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本书面向对质子和重离子放射治疗技术感兴趣的科学家和医疗专业人员,尤其是为从事粒子治疗设施的设计、管理与安全保障方面工作的专业人士,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指导。
本书结合了密封行业技术积累和最新技术研发及应用成果,从多个维度全面深入地探讨了静密封技术的核心内容,书中详细阐述了密封技术的研发过程、试验、鉴定方法,以及材料的选择与设计原则,同时对结构设计与优化策略,数字化模拟,密封标准质量控制,失效分析,安装以及核动力设备对密封的特殊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解析。介绍了相关重要应用案例和工程实践经验以及核动力设备密封泄漏监测技术等。 本书理论和实践结合,内容翔实,贴近工程应用,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书可供工程公司、研究院所、运行核电站、设备制造企业、密封研发制造企业等单位的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学习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为 先进核反应堆技术丛书 之一。本书聚焦极具潜力的第四代核电系统堆型 液态金属冷却快堆的基本原理和工程技术,以钠冷快堆和铅基快堆这两种目前国际上的主流发展堆型为主要参考对象,介绍了包括中子学、燃料与材料、液态金属冷却剂、热工流体力学、屏蔽与辐射防护、系统与设备、仪控与供电系统、安全分析、瞬态设计与分析等方面的内容。此外,本书还就液态金属冷却快堆电站涉及的关键设备、系统和运行工况进行了介绍,点面结合,使读者能较全面地了解液态金属冷却快堆的技术原理和发展情况。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核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学科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液态金属冷却快堆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为 十三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主要内容包括X射线加速器光源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电子加速器中的束流动力学基础、同步辐射原理、电子同步加速器及储存环、电子直线加速器、自由电子激光基础、光阴极电子枪和射频加速技术、常规磁铁和插入件技术、束流测量技术等光源加速器的关键技术。另外还专门安排一章介绍X射线加速器光源设计实例,兼顾理论与应用。本书可供从事光源加速器相关工作的人员,如设计和研制人员、运维人员、实验用户、高校与研究机构的研究生、相关专业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为 先进核反应堆技术丛书 之一。本书围绕核动力工程实践,系统地介绍了 核反应堆压力容器设计相关的基本知识、设计理念和发展趋势。主要内容包括核反应 堆压力容器设计法规与标准、输入条件、材料设计、结构设计、强度设计、结构完整性评价等设计方法的基本理论,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制造、安装、调试、运维等工程技术的最 新发展,核安全与各堆型压力容器特征,以及目前先进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应用和挑战。本书可供核电、化工、航空航天行业从事压力容器设计与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材料、机械和核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参阅。
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作为第四代核能系统之一,具有良好的核燃料增殖与核废料嬗变潜力,拥有突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被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GIF)认为是有望率先实现工业示范化的堆型。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热工水力特性是研发和设计关注的重点。该书系统地介绍了欧盟框架下SESAME项目中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热工水力研究领域的新进展,以及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并着重介绍了液态金属热工水力实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的研究进展。 《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热工水力特性》可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研发和设计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本书为 先进核反应堆技术丛书 之一。本书从海洋核动力平台安全设计的基本方法、原则和原理出发,对海洋核动力平台安全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海洋核动力平台的安全研究的总目标和基本原则、临界安全与反应性控制、热工安全与堆芯冷却、辐射防护与屏蔽设计、海洋核动力结构力学设计、固有安全设计、耐事故能力设计、平台总体布置、严重事故预防与缓解、征兆导向应急事故规程、海上核动力平台核应急和倾斜摇摆影响分析等。本书可供广大核动力科学爱好者阅读了解,是我国广大有志于从事海洋核动力平台设计工作的研究生和已经从事设计工作的工程科研人员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与工具书。
本书为 十三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核能与核技术出版工程 先进粒子加速器系列 之一。主要内容包括射频电子辐照加速器原理及相关技术,电子辐照加工的相关应用如直线加速器及其加速管设计技术、梅花瓣加速器和蛇形加速器等新型的重入式射频加速器设计技术、辐照均匀化技术、电子束流引出与打靶技术等。本书具有一定的理论技术深度和广度,可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辐照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企业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书为 先进核反应堆技术丛书 之一,是国内第一部全面介绍同位素生产试验堆及其同位素提取技术的专著。本书从同位素的应用情况、生产原理与生产方式,以及国内外均匀溶液型反应堆的发展概况出发,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同位素生产试验堆的系统构成、设计情况,包括反应堆及主要系统、同位素提取工艺、提取系统、配套系统、核设施典型事故分析等;同时,对设计中所关注的反应性稳定性、辐射防护设计、氢气产生与氢气风险、防止燃料溶液沉淀、结构材料耐腐蚀、燃料溶液临界安全、同位素提取工艺、铀回收技术、燃料纯化技术、放射性废气处理技术、放射性废液干燥成盐处理技术、取样技术等与反应堆及同位素提取工艺相关的主要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说明。本书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及高等院校核技术应用专业师生使用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