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水灾害防治与水环境调控研究进展,主要研究方向是水灾害(洪水灾害、水环境灾害、水生态灾害)形成机制、预测模拟和防治技术研究,内容包括近些年国内外学者以原型监测、物理实验、高精度数值模拟与预报为关键支撑,并融合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以及无人机技术,实现多技术手段综合的研究工作,阐明水灾害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特征及其影响规律,揭示其内在发生机制和致灾机理,在风险辨识、安全评估和风险防控等三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研究所形成的具有创新性、适用性的研究成果。
《地下水手册》是关于地下水资源调查、开发和管理的指南,是由美国内政部垦务局组织有关技术领域的众多专家撰写的。手册内容偏重于地下水调查、开发和管理等实际工作以及一些经常遇到的问题,是水文地质工作者的工具书。全书共十六章,内容涉及地下水的形成和流动、井与含水层的关系、地下水的调查方法、含水层试验分析及出水量计算、井的设计、疏干系统、井的规格和钻探、井的消毒及水泵选择等各个方面;同时,还附有内容广泛的参考文献。本手册在前一版基础中,修改或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如人工补给工程作为一种节水措施,用于特定地区的临时蓄水,即人工储存和回收(ASR);地下水库作为某些条件下水资源综合管理的选择等。正如本手册所述观点,地下水工程涉及土壤学、水力学、水文学、疏干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数学、农艺学、冶
《潘家铮全集》是我国著名水工结构和水电建设专家、两院院士潘家铮先生的作品总集,包括科技著作、科技论文、科幻小说、科普文章、散文、讲话、诗歌、书信等各类作品,共计18 卷,约1200 万字,是潘家铮先生一生的智慧结晶。他的科技著作和科技论文,科学严谨、求实创新、充满智慧,反映了我国水利水电行业不断进步的科技水平,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他的文学著作,感情丰沛、语言生动、风趣幽默。他的科幻故事,构思巧妙、想象奇特、启人遐思;他的杂文和散文,思辨清晰、立意深邃、切中要害,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这些作品对研究我国水利水电行业技术进步历程,弘扬尊重科学、锐意创新、实事求是、勇于担责的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潘家铮全集》是国家 十二五 重点图书出版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潘家铮全集第六卷 水工
本书列举了历史上不同时期主要的治河方略,分析了它们成败得失的原因;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治理取得的巨大成绩以及治河方略的演进和发展;作者还对今后黄河治理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设想。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和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抽水蓄能事业取得了非凡成就,尤其在抽水蓄能机组自主化方面,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为了全面展示抽水蓄能机组自主化工作成就,提高抽水蓄能设备研发、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维水平,促进我国抽水蓄能领域技术人才培养,满足我国当前抽水蓄能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决定组织编写了《抽水蓄能电站机组及辅助设备技术》套书,共八个分册,本套书将填补了同类技术书籍的市场空白。 本书为水泵水轮机分册。主要讲述水泵水轮机发展历程、工作原理、水力开发与模型试验、结构设计与刚强度疲劳分析、制造工艺、安装与运行维护、水力过渡过程仿真分析以及技术与工艺创新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等内容。全书共分11章,对水泵水轮机从研发、试验、设计、制造到安装、运行及维护的相
本词典选收了水利水电技术及相近、相关学科的英语词汇75000余条。这些词汇涵盖水文、水资源、防洪、河流泥沙、水利勘测、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水利规划、水工建筑物、灌溉与排水、水土保持、水力发电、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与管理、水利经济、水环境、水力学、岩土力学、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材材料,水力机械与金属结构、航道与港口工程、城市给水与排水、电工学、电气设备、自动控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众多领域。经过第三次修订,本词典增收了大量水利水电行业常用的国际工程招投标、网络与信息技术等领域的词汇,以及各相关学科近年来随着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词汇。 本词典采用主题词编排方式,查阅方便、快捷,能满足水利水电及其他有关专业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生在阅读、翻译和写作等方面的多种需求。
本书为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的学术研究,包括流域侵蚀、沉积、搬运过程,泥沙运动基本理论与泥沙输移,河床演变及河道整治, 流域泥沙优化配置与水沙调控,河口海岸水动力与泥沙运动,沿海滩涂开发与河口海岸演变,河口治理及港口航道整治泥沙输移规律、河口海岸泥沙、工程泥沙模拟理论和试验技术、生态环境、资源泥沙、泥沙灾害及防护等内容。
本书由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征集论文成果组成,公司十分注重成果的积累,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工程高边坡治理和地下工程建设水平极高,本论文集汇集了雅砻江流域工程建设中的众多宝贵经验与成果,是一本十分的作品集合。
《控制工程基础与应用(第二版)/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为煤炭行业“十三五”教材规划,是在赵丽娟、张建卓、李建刚编著的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控制工程基础与应用》的基础上,引入近年来控制工程领域及作者新的研究成果修订而成的。 主要内容包括控制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时域响应分析、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控制系统的误差分析和计算、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以及MATLAB软件工具在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与综合中的应用,既注重理论的系统性,也注重方法的实用性。全书以雷达天线速度/位置控制系统、典型的液压位置伺服系统(阀控液压缸式位置系统)及晶闸管一电动机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三个综合实例为主线,强调基本概念的分析掌握和在实践中予以应用的能力。教材引入和编
本书是高等院校水力学课程的教学参考书,其写作目的是帮助在校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加深对水力学基本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熟练解决水利工程计算技能方面所遇到的问题。内容包括:绪论,水静力学,液体一元恒定总流基本原理,层流和紊流、液流阻力和水头损失,液体三元流动基本原理,有压管流,明渠均匀流,明渠非均匀流,堰流和闸孔出流,泄水建筑物下游水流的衔接与消能,渗流,污染物的输运和扩散,水力相似与模型试验基本原理等的内容提要及习题详解。书后还附有近年各种类型的考卷选编。《水力学内容提要与习题详解》可供高等院校水利类、土建类等各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海上风电场多指水深10米左右的近海风电。与陆上风电场相比,海上风电场的优点主要是不占用土地资源,基本不受地形地貌影响,风速更高,风电机组单机容量更大(3~5兆瓦),年利用小时数更高。但是,海上风电场建设的技术难度也较大,建设成本一般是陆上风电场的2~3倍。
《古今治河图说》是一本用文字与地图形式讲述黄河变迁的专业性读物。以黄河六次变迁为主线,引用了《尚书》关于禹河形成的论述,时间跨度从史前一直到1938年;在讲述历史事件河流变迁时,详细列出相关地区、市镇的名称,并用四十幅精细地图表达,更为直观,易于查找和记忆;注重人的作用和政治事件的影响,把大自然、人、社会结合在一起分析,介绍了若干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治水人物和其中成败的关键,如:大禹、鲧、贾让、王景、贾鲁、潘季驯、靳辅等;提出根治黄河的设想,引用外专家治理黄河的见解,包括:根治的指导方针,降水与径流预告的测量,泥沙问题,上、中、下游分别治理的九种措施。
本书汇集了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50余年来在科研、设计、生产过程中所积累的部分工程经验及可供借鉴的工程案例,作者主要是经验丰富的老一代教学科研人员。本书包括水资源规划、水利水电枢纽、土石坝工程、水电站工程、工程水力学以及工程经济等诸方面的内容,涉及到黄河、长江、淮河、海河等流域的江河治理工程以及更大范围内的水能资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本书适于水利水电设计、施工、管理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可供水电类院校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及教学科研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