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黄河、疏通运河乃有清一代之要政。本书立足于历史学、文献学方法,充分借鉴水利学、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成果,以生态环境史的视角重新审视1855年黄河铜瓦厢改道前清廷河患治理策略,着重分析清廷治黄政治导向、水利技术进步与治黄环境后果三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清代黄河治理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复杂纠葛,可为当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提供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
内容提要 水灾害防治与水环境调控研究进展,主要研究方向是水灾害(洪水灾害、水环境灾害、水生态灾害)形成机制、预测模拟和防治技术研究,内容包括近些年国内外学者以原型监测、物理实验、高精度数值模拟与预报为关键支撑,并融合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以及无人机技术,实现多技术手段综合的研究工作,阐明水灾害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特征及其影响规律,揭示其内在发生机制和致灾机理,在风险辨识、安全评估和风险防控等三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研究所形成的具有创新性、适用性的研究成果。
全书针对当前日益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问题,在梳理设计暴雨研究现状并总结作者在流域、区域和城市等三个尺度下防洪研究的基础上,从流域、区域和城市等三个尺度介绍了设计暴雨研究框架,探讨了三种空间尺度下设计暴雨计算的主要研究手段和当前较为新颖的研究技术,并主要以太湖流域作为典型流域、太湖流域内的嘉兴地区作为典型区域、上海地区以及美国某小城市流域作为典型城市等为代表,给出具体的设计暴雨应用案例。本书可为形成流域、区域和城市三个尺度相协调的设计暴雨研究框架、研究制定适应中国实际的防洪设计标准和规范、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防洪排涝保障体系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同时,也为新形势下从流域、区域和城市各层面做好防洪减灾的顶层设计以及加强雨洪资源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本书可供从事防洪规划、设计、运
《堤防精细化管理》共分七章,分别为概述、管理任务、管理标准、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管理评价、管理平台,阐述了堤防工程精细化管理的思路、方法和重点工作,力求为全省堤防工程管理单位推进精细化管理提供工作指引和业务指导。
本书是《继电保护》分册,共分为八章。本书主要内容有:抽水蓄能电站继电保护作用及要求、组成、发展现状;保护功能配置及要求、互感器选型与布置、二次回路设计、保护出口方式;发电电动机运行工况特点及对保护影响、相间短路主保护、定子匝间故障保护、相间后备保护、定子接地保护、转子接地保护、过负荷保护、失磁保护、失步保护、抽水方向启动过程及其保护、过励磁保护、异常运行的其他保护;主变压器保护配置、纵联差动保护、零序差动保护、相间故障后备保护、接地故障后备保护、过励磁保护、非电量保护、励磁变压器保护;开关站电气设备保护、厂用电系统保护;继电保护型式试验、出厂试验、现场试验;继电保护运行操作、检修维护、定值管理;基于光学电流互感器的发电电动机保护、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继电保护、就地化保护、孤光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