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栋、张波编写的《水利工程造价综合实例解 析》依据《水利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1 —2007)与《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进行编写。包 含的内容主要有挡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输水建筑 物、取进水建筑物、整治建筑物、专门建筑物共6章 。 书中内容主要是以中大型实例为主,同时结合图 形一一进行计算,涵盖了清单和定额两种算法,在每 道题的题干后面列有清单工程量表,将所要计算的项 目罗列出来,且对每个实例的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计 算方法均作了较详细的解答说明,每题之后均有工程 量清单综合单价分析表,对每一小项又有清晰的解释 。本书内容涵盖面广,结构层次清晰,让读者看后能 达到心领神会的效果。 本书可供水利工程造价人员、工程造价管理人员 、工程审计人员等相关专业人士参考,也可作为高等 院校相关专业
《抽水蓄能机组过渡过程》全面系统地介绍抽水蓄能机组过渡过程的基本理论、数值模拟、模型试验和原型观测,并列出我国数十台不同比转速水泵水轮机全特性曲线和数座抽水蓄能电站的基本资料、实测数据与模拟结果。《抽水蓄能机组过渡过程》分为12章,从水泵水轮机全特性空间曲面的构建与变化规律、基于水泵水轮机全特性空间曲面的过渡过程数值模拟与分析、基于水泵水轮机反S特性及脉动特性的导叶关闭规律优化、抽水蓄能电站调压室设置条件与输水管道系统布置准则、抽水蓄能机组过渡过程模型试验与实测反演分析五个方面进行深入浅出地论述,绝大多数内容是武汉大学“水电站过渡过程与控制”课题组近年的研究成果,为解决抽水蓄能机组过渡过程设计和运行面临的主要难题提供理论依据、分析手段和工程措施。
张亚辉主编的《水利水电工程资料填写与组卷范例》依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结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验收规范编写而成,全书共八章,包括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水利水电工程基建文件、水利水电工程资料组卷与归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资料编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资料编制、水利水电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填写范例、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及水利水电工程监理资料,并对水利水电过程中涉及的基础知识和资料表格的使用分别作出了解释和说明。 《水利水电工程资料填写与组卷范例》有助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企业管理人员、技术员、质量员及资料员了解和掌握工作中出现的各类资料表格,对水利水电工程监理人员也提供了相关的帮助。
本书的编纂立意是面向从事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数字化以及BIM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的产学研用技术人员,力求对水利水电工程智能化、智慧化建设技术人员有一定参考和使用价值,力图为我国的智慧流域、数字孪生水利水电事业起到推动和借鉴作用。本书共12章: 第1章为水利工程施工与信息化。主要介绍了我国水利发展历程、我国水利施工技术发展、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发展及存在问题以及BIM技术促和支撑水利信息化发展等内容。第2章为BIM技术与应用。主要介绍了BIM技术的诞生与发展、BIM及其建模技术、BIM技术的特征及好处、BIM技术的服务模式以及BIM技术的应用等内容。第3章为BIM管理平台与体系架构。 第4章为BIM多源信息分类与编码体系。第5章为BIM多源异构模型与数据融合。主要介绍了BIM元数据模型及子模型、GIS、BIM等多源异构模
本书面向气候变化驱动下区域下垫面变化的水文效应这一国际前沿问题,选择位于半干早区的漳河上游、高寒区的黄河源区和湿润区的清流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气候-下垫面-径流的效应传递规律和不同下垫面的水文过程响应机理;基于长序列水文气象资料和遥感影像观测资料等,分析植被、积雪等下垫面要素的空间特征和历史演变特点,建立不同下垫面要素与气候驱动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揭示气候变化对下垫面演变的驱动作用;构建了考虑区域下垫面特征的流域水文模型,深度解析了气候变化驱动下流域水文过程的气候和下垫面变化的响应,并结合未来气候变化,预估了流域水资源情势。
本书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水电关键技术丛书》之一,结合工程实践及科研成果,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抽水蓄能电站输水系统设计技术,重点对输水系统布置、衬砌型式选择、结构设计、施工技术等进行了说明,论述了抽水蓄能电站输水系统布置的特点以及各主要建筑物布置时所需关注的问题。同时,阐述了抽水蓄能电站输水系统常采用的钢筋混凝土衬砌、灌浆式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环错预应力混凝王衬砌、钢板衬砌等的特点、适用条件及范围,以及其结构设计理论、方法、原则和施工技术特点及要求等,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说明,尤其针对近年来国内发展较迅速的钢板衬砌,依据水电用钢的特点及要求,对钢材选择、结构设计、制作安装等,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阐述。另外,对技术难度较大的岔管,尤其是广泛采用的月牙肋岔管,从水力特性、结构特性两方
本书系统总结了振冲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涵盖振冲技术所涉及的勘察、设计、试验、设备、施工、检测、验收评定等全部内容,并对无基坑筑坝技术这一振冲综合应用技术进行了专题介绍;选取了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中使用振冲技术的22个有代表性工程案例以及其他领域利用振冲技术的3个典型工程案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书可作为广大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的技术人员使用振冲技术时的工具书和参考书,也可作为其他行业或领域技术人员使用振冲技术时的参考。
本书围绕坝料勘探、坝料力学及工程特性试验、坝料本构模型、坝体变形控制、坝料填筑标准等关键问题,产学研用联合攻关20余年,突出理论研究、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分析预测、实施应用等多手段融合,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与技术上的突破,解决了高土石坝设计、建造的部分关键技术问题,为后续高土石坝的研究、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本书可供从事土石坝工程管理、土石坝筑坝材料科研、设计、施工专业人员以及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参考。
根据水利部标准化工作安排以及《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l—2002)的要求,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共l0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 ——总则; ——基本规定; ——施工导流与度汛; ——筑坝材料开采、加工设计; ——坝区施工布置; ——坝基处理; ——坝体填筑; ——防渗体施工; ——施工进度计划及资源配置。 本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有:3.0.4条。以黑体字标识,必须严格执行。
本书依据问题导向,结合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监管实践,汇编了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常见问题和典型案例,深入分析原因,提出措施建议,为避免发生类似问题、防止质量安全事故发生提供经验及教训。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勘察设计、建设管理、计划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六个重点环节进行典型案例分析。 分析了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的措施建议,力求让读者了解水利工程建设通常会出现什么问题,怎么防范、怎么纠治。下篇选取了近年来事故调查、举报调查等发现的水利工程建设多个环节出现问题导致较为严重后果的典型案例,从问题出发,分析根源,列明危害,引发读者思考共鸣。 本书可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法人、项目建设人员的培训教材和参考资
本书反映了白鹤滩水电站高水头、 高流速、 大断面、 大坡度、 大泄量、 高标号的巨型泄洪洞群在结构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 施工技术、 施工装备、 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工程实践成果, 对提高水电站泄洪洞工程建设质量、 建设安全性及规范性有重大意义,所取得的技术成果与实践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本书共有十章,内容包括: 概述、 泄洪洞工程设计、 开挖与支护施工、 混凝土施工前期研究、 混凝土施工、 施工装备的研制与应用、 金属结构制作安装与调试、 水力学原型试验与初期运行、 建设管理、 价值与未来。本书可供水利水电行业的工程设计、 施工等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校师生等参考使用。
溪洛渡水电站是中国第三大、世界第四大水电站。电站位于四川省雷波县和云南省永善县接壤的金沙江峡谷河段,是国家 西电东送 的骨干电源之一,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改善下游河段通航条件等综合利用效益。工程由混凝土双曲拱坝、泄洪消能设施、引水发电建筑物等组成,拱坝坝高 285.5m,电站装机容量1386万kW,也是世界上首座建成的千万千瓦级高拱坝电站。电站具有高拱坝、高烈度、大泄量、大洞室等特点,其地震设防标准、泄洪功率、坝基地质条件及坝身结构复杂程度均为世界特高拱坝之,仅水推力一项,就高达1400万t。地震设防标准0.355g、坝身泄洪流量32255m3/s及泄洪功率位居世界特高拱坝之首,大坝结构复杂程度(4层25孔口)为世界拱坝之,综合技术难度极大。
本书共有七章,内容包括:绪论、引水发电系统布置、建设管理、施工规划与布置、洞室群开挖与支护、混凝土工程、价值与未来。本书反映了在高地应力、硬脆玄武岩、长大错动带等复杂地质环境下,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在勘测设计、施工规划、施工装备、工程技术、建设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创新突破与工程实践成果。本书对复杂地质条件巨型洞室群开挖、引水发电系统混凝土施工等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所取得的技术成果与实践经验可供同类工程参考借鉴。 本书可供水利水电行业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高校师生等阅读、使用。
高拱坝是水电站枢纽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坝肩边坡开挖关乎水电站枢纽的安全。因此,总结重大水电工程实践经验,提出高拱坝边坡开挖稳定控制理论框架,成为确保水电站高拱坝工程安全性的迫切需求。本书聚焦水电站高拱坝边坡的卸荷力学、演化机理、稳定性分析和工程治理措施等关键问题,结合理论分析、室内外试验、原型观测和数值反馈展开介绍,建立了单因素与多因素指标综合划分岩体质量评价体系,提出含断续节理的岩质边坡数值模拟方法,实现了岩质边坡数值仿真与变形监测实时互馈,形成了高拱坝边坡开挖安全控制技术,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独特性。
为了更好地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针对南水北调工程投资大、战线长、节点多、标准高、参建单位多等特点,结合实施建设以来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参考其他行业的管理办法,编制了本手册。马树军、杨钊主编的《南水北调工程质量手册》共分7章,主要包括质量责任、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程序、施工质量控制、质量评定验收、质量资料管理和质量检验等,并附有相关的标准摘要、检查记录和表格填写说明等附录。《南水北调工程质量手册》适于南水北调工程的项目法人、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等参建单位使用,也可作为其他水利水电工程单位和个人的参考用书。
2012年9月,水利部批准了《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SL 631~637—2012)7项标准为水利行业标准。为推动该标准的执行,进一步帮助广大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理解和掌握该标准,松辽水利委员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站组织相关专家编写了本书。本书对应《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堤防工程》(SL 634—2012),全书分为三部分,共计95个表格。部分为堤防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计70个表格,其中样表35个表格,实例35个表格;第二部分为施工质量评定备查表,计19个样表;第三部分为单位、分部工程质量评定通用表,计6个样表等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
本手册根据国家、山东省、滨州市有关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规定编著而成,结合滨州市水利工程建设实践,具体阐述了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全流程管理环节,对工作重点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分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本手册可供水利建设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参考使用,也可作为水利建设质量安全管理相关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针对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及运行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现代水利工程项目运行管理的理念,全面介绍了PCCP管道在运行过程中的耐久性及安全性分析评价方法,探索将复杂系统理论应用于PCCP管道的风险分析过程中。 本书对PCCP管道工程运行期耐久性分析理论、安全评价方法和风险评估机制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相关的分析方法和评估机制可以为相关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也可供水利项目评价、工程项目评价、风险管理等相关从业人员,相关领域研究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