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和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中型灌区、灌排泵站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办农水【2019】125号)文件精神,在总结全国开展大中型灌排泵站、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列举图表和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大中型灌排泵站(灌区)组织管理、安全管理、运行管理、经济管理、供用水管理等方面内容所包含的具体工作任务、工作标准及要求、工作流程、成果资料等。 本书内容全面、具体,程序步骤清晰,案例丰富,具有较强实用性、操作性,对各级水利部门和泵站、灌区管理单位开展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创建工作有较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水工混凝土薄壁结构的温控防裂》从水工混凝土薄壁结构的角度出发,通过全面阐述水工混凝土薄壁结构的温控防裂特点和难点,提出了该类混凝土结构的温控防裂方法和措施。主要内容有薄壁结构混凝土的热力学特性、温度应力仿真计算理论和方法、水工薄壁混凝土热学参数试验、水工薄壁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成因和防裂方法以及工程实际应用和取得的实际效果等。
本书收录的是基于真实户型的改造设计,具有较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设计师同行之间的交流可能有所助益,对于那些希望对自家住宅进行老化改造的普通读者也有望成为
程相占,1966年生,文学博士。现任山东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哈佛-燕京学社2006—2007年度访问学者。出版学术专著5部,在中国、美国、波兰、土耳其等国发表中外文学术文章80余篇。 博士,美国长岛荣誉退休哲学教授,学术兴趣涵盖美学、艺术、伦理学、社会哲学,特别是环境美学。他应邀在国际和作过多次学术演讲,其8部著作中的大部分都已经翻译成汉语和其他多种语言。在这些著作中,他发展出了美学中的审美场理论,认为审美场由创造、欣赏、表演和对象四种因素构成,四者互相依赖难以分割,共同参与到伯林特所说的“审美交融”过程中。他的著作包括《审美场:审美经验现象学》(1970)、《艺术与交融》(1991)、《环境美学》(1992)、《审美感受力与意义:人类世界的审美转化》(2010)等,他最近的新著是《艺术
依据作者在汶川地震后对成都、都江堰、德阳、绵阳、广元市及其下辖区、县开展的水库震害科学考察收集的近300座高危险情以上的水库震害和应急除险情况手资料,简要介绍了八省、直辖市震损水库基本信息,系统总结了水库震害类型与特征,对四川省水库震害重灾区的德阳、广元、绵阳3市及其19个下辖区、市、县依次进行了水库震害的统计与分析,详细介绍了成都、德阳、广元、绵阳、遂宁、资阳6个市33座水库的震害实例,总结了汶川地震水库震害的影响因素及经验教训,解释了土坝地震变形机理,给出水库土坝地震变形破坏参数量化方法及经验模式,建立了汶川地震水库震害资料数据库。
截至2021年6月,我国尚有8699座存量病险水库未实施除险加固,已实施除险加固的水库中仍有部分存在遗留问题,且每年还会新增一定数量的病险水库。进入21世纪以来,发生了多起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后蓄水运行或仍在施工过程中的溃坝案例,因此,亟须建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长效机制。《水库大坝病险成因与除险加固效果案例分析》对常见的病险土石坝、混凝土坝和砌石坝进行案例研究,通过理论研究、安全监测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探究水库大坝病险成因,分析除险加固方案的适宜性和合理性,跟踪评价除险加固效果。
本书以智能制造产线为对象,介绍了智能制造产线运行优化涉及的关键技术: 产线状态数据实时采集与云-边协同计算技术、产线混合生产任务的集成规划与优化技术、产线生产物流的主动感知与协同调度技术、刀具磨损状态智能监控与寿命预测技术、工件加工质量的误差分析/溯源与预测技术、复杂数控加工装备的健康状态综合评价技术等。这些关键技术是实现智能制造产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自优化生产系统的核心技术。本书可以作为 智能制造类 研究生的选用教材,对学生了解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书基于新发展理念,以科学系统的思维,将社区生活圈置于城市的全局联动关系之中,进而重视细致而微的生活圈要素局部性完善优化,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 本书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城市全局视角下社区生活圈空间特征研究,与城市联动的社区生活圈差异化引导,社区中心空间研究与规划引导,社区公共空间研究与规划引导,生活性街道研究与规划引导, 后结合实际工作介绍老城区、新城区的社区生活圈优化规划探索。本书基于城乡规划一级学科背景,涉及住房发展和社区规划、城市规划与设计方法等多个二级学科领域。 社区生活圈规划理念在2018年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推动下,成为民生建设领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抓手。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老旧小区整治更新、基层完善社区配套设施等工作均突出以民生
集美大学办学历史悠久,迄今已有90多年的办学历史。悠久的校园里有许许多多的花草树木,其中不乏树龄较老的大树,而且不乏珍贵者。新校区建设时新引种了许许多多老校区所没有的植物,使得校园的花草树木品种更多,植被类型更丰富。林荫清凉、鸟语花香,充满诗情画意,令人留恋忘返之所在。这些 具特色的校园景观,实在让人迷醉。这本小书,精心挑选集大校园里208种花草树木的资料,进行简介,指出欣赏位置,编辑成册,一是可作为校园环境建设资料留存;二是指导绿化美化;三是给学子、校友、学生家长以及各方来宾游览校园时的植物作为导览手册,
. 2020年11月,三峡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工程质量满足规程规范和设计要求、总体优良,运行持续保持良好状态。至此,从1918年孙中山提出开发三峡设想,到2020年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中华民族实现百年三峡梦想。三峡工程,是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举全国之力兴建的国家重大公共工程。它规模巨大、技术复杂,功能目标和效益多元,战略地位重要,对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给予三峡工程 一个标志、三个典范 高度评价。 为了让社会大众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三峡工程,本书从三峡工程的缘起、论证决策、建设历程、运行情况、综合效益、贡献成就、环境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深入总结了三峡工程建设的伟大成就,全面宣传展示了三峡工程巨大综合效益,推广了三峡经验。并且,本书是入选 2018年度中宣
城市信息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该学科整合了城市科学、计算机科学和地理信息科学,旨在运用基于新信息科学的系统性理论和方法,对城市进行理解、管理与设计。《城市信息学》由相关领域40余个****的研究团队合力撰写,《城市信息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城市信息学的理论、技术与应用,涵盖城市信息学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前沿技术与展望。 《城市信息学》分为六大部分:**部分“城市科学的维度”侧重于城市科学演进中的基础概念与理论;第二部分“城市系统与应用”讨论了城市信息学在理解、分析和管理各类城市系统中的应用;第三部分“城市感知”描述了城市感知的现有手段与*新方法;第四部分“城市大数据基础设施”聚焦于城市大数据基础设施的*新进展;第五部分“城市计算”涵盖了城市信息学中的计算机科学和城市建模相关议题;第
由小RNA介导的RNA沉默是真核生物调控基因表达的保守机制。本书详细阐述了植物中不同种类小RNA介导的RNA沉默途径、RNA沉默在植物生长发育及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归纳总结了植物、动物和真菌中RNA沉默机制的主要差异,并对当前研究热点——跨界RNA沉默理论及应用研究的 新进展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