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原理是以流体力学为基础探讨船舶航行性能的一门科学。 《船舶原理(第2版)》上、下两册,共分五篇,第1篇为船舶静力学,第二篇为船舶阻力,第三篇为船舶推进,第四篇为船舶操纵,第五篇为船舶耐波性。上册由第1、2篇组成:下册由第三、四、五篇组成。 《船舶原理(上册 第2版)》为上册,第1篇船舶静力学主要介绍船体形状及近似计算方法、船舶浮性、初稳性、大倾角稳性、抗沉性及船舶下水计算。对于船舶设计中所需要计算的专门问题,如船舶静水力计算、船舶在各种装载情况下的浮态和初稳性计算、稳性校核计算、抗沉性计算及船舶纵向下水计算等都有比较详尽的阐述:第二篇船舶阻力主要介绍船舶在等速直线航行时各种阻力成分的成因、特性和变化规律、船型对阻力的影响、船舶阻力的估算方法等。对于船舶在浅水狭航道中
本书面向船舶相关专业的初学者,由浅入深地阐述了船舶的整体以及各项航海性能知识。本书分为9章,内容包括船舶类型、船舶尺度及布置、船舶浮性、船舶稳性、船舶抗沉性、船舶快速性、船舶摇摆、船舶操纵性、船舶强度与结构。每章末尾附有该章小结、习题与思考题。
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航海经历,用大量的案例及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如何操纵船舶。本书共13章,驾驶员通过这本书,将有助于了解船舶的操纵性能及运动特点,培养何时进行转向或(和)制动操纵的安全意识观。本书的目测串视线章节将为驾驶员讲解如何不依赖航海仪器进行操纵的方法,以便应付船舶交通流量大或者水文环境复杂的水域。本书关于风浪流的讨论将帮助驾驶员正确认识水文环境对船舶操纵的影响并引导驾驶员如何在不利的水文环境中化弊为利。本书关于车舵锚、侧推或者拖轮如何运用,以及港内掉头和靠离泊操纵的分析介绍,这些内容对提高驾驶员的操船水平非常有帮助。另外,本书也涉及到了如何看待安全航速、不同船舶间的会遇态势以及碰撞危险的三个阶段等问题,希望会对将来的自动驾驶有所帮助。
本书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书分为上、下册,共五篇,包括船舶静力学、船舶阻力、船舶推进、船舶操纵、船舶耐波性的相关内容。下册包括船舶推进、船舶操纵和船舶耐波三个篇章。本书既继承上一版教材的优点,又贯彻教学内容更新改革的精神,增加近期船舶与海洋工程方面的新兴技术与知识。本书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有很强的实践性,适合高等学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生学习使用。 《船舶原理(下册 第2版)》为下册,第三篇船舶推进以螺旋桨推进为主。除阐述螺旋桨的基本原理、几何特征、水动力性能、船体与螺旋桨的相互影响、空泡现象及桨叶强度外,着重讨论螺旋桨的图谱设计及船一机一桨的配合问题。关于螺旋桨的理论设计方法及螺旋桨的激振力等问题也做必要的介绍,此外还概略介绍了普通螺旋桨以外的
本书围绕我国港口绿色低碳转型的挑战、机遇及实践路径展开论述,既展示了港口绿色低碳发展的最新进展,也指出了我国港口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挑战;既对我国港口的绿色低碳转型实践进行了探索,也结合政策背景指出了港口绿色低碳发展的技术路径和发展前景,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港口绿色低碳发展 的建议与对策。 本书既有理论研究又有案例分析,对港口企业、科研机构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书主要介绍船体结构振动与噪声控制方面的有关知识,包含结构动力学基础理论及背景知识的介绍。本书按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动力学基础理论,该部分系统地介绍了线性系统的振动基本理论,第二部分为为动力学进阶理论部分,分别介绍结构波动学、结构动塑性理论,第三部分为振动、噪声控制和实践应用部分,对船体结构振动与噪声控制理论和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中还包含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船舶减振降噪方法的相关问题,使本书内容更充实具体。
本书围绕智慧港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生态形成,介绍了智慧港口发端、成长的内在发展逻辑及其历史过程,指出智慧港口是为现代物流业提供高安全、高效率和高品质服务的新型生态港口,提出了智慧港口生态体系的概念,指出了智慧港口生态体系的本质是创新,也是保障智慧港口可持续良好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此基础上,本书重点从概念描述、发展现状和应用实例三个方面,介绍了目前智慧港口建设中*主要的支撑技术,包括信息物理系统、数字中台、区块链、人工智能、机器视觉、AR/VR技术、仿真预演分析、数字化监测诊断等技术。*后展望了未来智慧港口的发展愿景与目标。
本书以自动识别系统记录的船舶轨迹为研究对象,根据船舶水上活动特点,综合交通运输工程和地理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系统且详细地介绍船舶轨迹基础处理方法与典型分析应用,主要包括船舶轨迹数据基础处理方法、船舶轨迹数据存储管理方法、水上交通安全态势评估方法、水上交通活动模式挖掘方法、船舶时空行为识别发现方法、船舶领域统计建模分析方法、船舶尾气排放动态表征方法、船舶气象航线优化推荐方法等。 本书内容丰富、新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指导性,可作为高等院校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海事管理学科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相关行业管理人员继续教育与技能培训的教材,还可作为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学者、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海事管理人员等从事相关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是高职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系列教材之一,主要讲授邮轮公司外部的业务运营以及内部的管理规范,介绍邮轮公司品牌与特色、邮轮旅游产品与服务、邮轮航行保障与管理、邮轮产业布局与趋势。教材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 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推动共建 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 的报告要求,充分汲取高职邮轮人才培养与教材建设经验,紧密对接行业标准,精准分析学生特点,精细梳理教学内容,融入课程思政,选用企业案例,推进课证融通,配套信息化资源,着力突出新颖性、实用性与趣味性。循序培养学生岗位认知能力、业务操作能力、管理分析能力以及战略规划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本书结构清晰,语言精练,案例丰富,适合高等职业学校邮轮相关专业学生使用,也适合在职人员进修与培训使用。
海洋是生物资源、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基地,是*现实和*有发展潜力的战略空间。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海洋,满足我国对深海矿产资源调查、深海综合调查研究、深海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权益维护等需求,必须及时建设我国的深海装备体系,而潜水器是海海运载体系*基本的配备。 本书内容力求全面,涵盖从潜水器的设计到应用的全过程,主要内容包括潜水器总体设计方法、各分系统的设计与制、总装建造、陆上调试、水池试验、海上试验、潜航员的选拔与培训、潜水器的操作与维护以及潜水器的应用。 本书可供从事潜水器研究或研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海洋工程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阅读参考。
本书共分10章。第1章对自主水下航行器介绍;第2章介绍自主水下航行器导航技术;第3章介绍自主水下航行器控制技术;第4章介绍水下航行器导航与控制仿真技术;第5章介绍自主水下航行器协同导航技术;第6章介绍于信息熵的协同导航算法;第7章介绍滚动时域估计的多AUV协同定位算法;第8章介绍自主水下航行器图像伺服跟踪控制技术;第9章介绍 基于视觉的AUV协同运动技术;第10章介绍多AUV协同运动水池试验,并结合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川团队研发的三条雷体AUV进行水池试验。
本书是一本介绍船舶结构与制图的英文教材,主要针对高等院校船舶与海洋工程 专业本科生相关课程。 本书共 10 章,内容包括船舶的基础知识、船体系统与总布置 图、节点图识读与绘制、船舶的载荷与强度、船体结构,以及五种主要图形,即总布置 图、中横剖面图、基本结构图、节点图及型线图的讲解和典型图纸的绘制,辅以软件及 手工制作舱段模型实践指导书,促进对 2D 和 3D 表达的理解。 另外简要介绍了船舶 数字建模的技术方法与软件。 本书也可作为海洋工程专业建筑师、工程师及船舶建造 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书图文并茂,侧重中国航海历史人文,拟在学术前辈的研究基础上,融合近年来相关领域的新资料、新观点以及考古发掘新成果。在编写体例上,读本将突破以往注重以年代为主线的方式,拟以航海若干主题为线索,注重技术与文化同步梳理,内容涵盖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在舟船、航海技术、港口、海外贸易、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发展脉络与文明成果,并将其置于世界航海史视野下,形成对照视野,体现世界文明的影响与联系。形式上,该读本注重结合海博馆藏品与展项,图文并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社会读者系统、有序、深入浅出呈现中国古代航海文史知识。
经过笔者的初步思考,拟提出本书次教材大纲修订的主要任务如下:加强舰船动力装置测试技术的基础理论;测试技术中主要传感元件与常规物理参数测量范围与内容作必要的浓缩,加强实际应用的内容;本书重点叙述舰船动力装置轴功率实船试验内容;舰船振动、噪声测量的预报及控制;机动工况性能试验。
本书是一本系统阐述喷水推进和推进泵理论及工程设计技术的论著。全书共10章,前4章讨论了喷水推进与舰船总体性能匹配优化的相关内容,重点论述了喷水推进的理论、喷水推进装置的分类及其适用范围和喷水推进主要参数与舰船总体性能匹配优化技术。后6章介绍了喷水推进装置分系统,重点论述了喷水推进轴流泵环量理论设计方法、喷水推进混流泵三元可控速度矩设计理论和方法,前瞻性地对两种新泵型 高比转速前置导叶喷水推进轴流泵及低比转速喷水推进轴流泵进行了探讨。 有关喷水推进的专著国内外较为罕见,作者将四十余年专业从事喷水推进和推进泵理论研究、技术设计、试验以及工程应用的积累和心得,总结归纳撰写成本书,提出了喷水推进的新思想与新技术,把握了喷水推进技术的发展方向,可供舰船科研设计单位、船舶工业主管部门、舰船使
港口物流是指以港口为物流节点,依托在这个节点所形成的服务平台上所进行的综合物流服务的活动。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船舶进出港、集装箱进出港、货物进出港的物流活动,重点研究港口物流货物的装卸搬运、运输、拆装箱、仓储管理、包装加工、信息处理、保税、通关商检以及其他增值服务的运作,以及货物在港口的流动过程管理,同时注重研究港口大物流、一体化、虚拟物流链等港口物流管理的理论及其发展趋势。 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紧扣本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突出教材的先进性和实训性,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及 工学结合 的教学指导思想,充分吸取高职高专和应用性本科院校在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成果来确定课程内容。本教材共分十章:认知现代港口;认知现代港口物流;港口物流企业与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