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建立在作者近20年科研和教学工作基础之上,全书可分为四部分。第1章为第一部分,介绍遗传研究群体,包括常见群体类型、基因型数据的初步整理和分析、基因效应和遗传方差的基本概念、单环境和多环境表型观测值的方差分析、基因型值和广义遗传力的估计等内容。第2~6章为第二部分,介绍双亲群体遗传分析,包括两个座位的基因型理论频率和重组率估计方法、作图函数和遗传图谱构建,以及单标记分析、简单区间作图、完备区间作图、上位型互作及与环境互作的QTL作图方法等内容。第7~10章为第三部分,介绍多亲群体遗传分析,包括杂合亲本的杂交后代、纯系亲本的双交后代、多亲纯系后代、选择群体、自然群体和巢式杂交群体等多种类型群体的连锁分析与基因定位。第11~13章为第四部分,介绍育种模拟、预测和设计,包括育种过程的建模和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主要包括农业信息的快速感知、无线传输、智能处理与控制的关键技术、装备及实际应用案例。总体思路是在详细介绍农业物联网基本技术原理的基础上,介绍相关关键技术及其实际应用案例,并结合著者团队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农业物联网综合应用的说明。本书立足于团队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实现了理论和应用的统一,使读者对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有全面系统的了解。
本书从生物质能源高效转化利用的角度,以生物质能利用的气、液和固三种形态,系统地介绍生物质能高效转化的基础原理、工艺流程和应用实践等。撰写内容主要包括能源概论、生物质固体燃料制备技术、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生物质气化合成燃料技术、生物质热解与液化技术、生物质厌氧发酵制备生物燃气技术、燃料乙醇生产制备技术、燃料丁醇生产技术、生物柴油清洁生产技术、产油微生物利用关键技术和高值含氧液体燃料制备技术等。全书集成了生物质能源高效转化利用技术方面的*理论、工艺、方法和进展。
本书分为三篇八章,*篇是理论篇、第二篇是路径篇、第三篇是案例篇。*篇的内容为智慧农业概述、智慧农业的发展;第二篇讲述了智慧农业的顶层设计与政策、智慧农业之农业物联网、推助智慧农业的大数据、智慧农业之农产品电商、发展智慧农业的难点与对策;第三篇完全通过案例解读智慧农业实践。全书把智慧农业实践的理论和法规通过流程、图表的形式呈现,讲解通俗易懂,可以让读者快速掌握重点,同时避免了晦涩难懂的理论归纳。本书可供政府和智慧农业管理者、智慧农业建设企业管理者、智慧农业入驻企业管理者、智慧农业研究者阅读和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畜禽有机肥安全利用的关键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畜禽有机肥质量特征,重金属、抗生素、抗生素抗性基因等典型污染物在农田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和环境风险,基于污染物阻控的有机肥生产工艺优化技术,基于农田土壤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机肥合理施用技术和案例,还介绍了当前有机肥生产的主要技术工艺。
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书主要对象是新型农民、县乡村基层干部和 三农 工作者,针对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中常见的一系列问题,如;怎样实现农业文化、旅游 三位一体 ?如何因地制宜打造地域特色?如何经营管理?如何提升效益?给予读者答疑解惑。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农业和文化振兴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近年来,农业有机废弃物堆肥资源化利用越来越受重视,但很多国家和地区对其资源化利用还处于较低状态。本书针对这种现象,对农业有机废弃物堆肥资源化的意义、利用方法、世界各国堆肥资源化利用状况及对策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为提高农业有机废弃物堆肥资源化利用效率,将区域性农业有机废弃物堆肥的需求供给平衡分析模型化,并对研究模型进行了实例应用分析。
时明立、苏仲仁主编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技术评估报告编制技术》是竣工验收工作的文件,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具体体现。为了又好又快地编制技术评估报告,《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技术评估报告编报技术》以相关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为依据,在分析研究各类评估报告的基础上,吸收其精华,结合从事水土保持工作的经验和评估报告编制实践,以通俗的语言、简洁的文字、典型的实例、图文表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评估报告的结构安排、各章节内容、编制方法、图件、表式和应注意的问题。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技术评估报告编报技术》可供评估报告编制人员使用、验收人员参考。
本书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国内外市场的新要求,广泛收集国内外可用于科技致富的新信息、新技术、新经验,从中筛选出500种具有科学性、经济实用性和技术性强的项目,提供给广大农民朋友。本书从种植、食用菌、中药材、花卉、特种养殖、水产养殖、储藏加工、第三产业八个模块进行讲解,介绍当前的热点和有发展前景的农家致富技术,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启发,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自身的致富信息和致富项目,尽快走上科技致富之路。
本书针对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及微灌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效果,以设施农业中发展前景较好的葡萄、草莓、西瓜、甜瓜、番茄、茄子、辣椒等7种主要经济作物为对象,通过微灌设备器材的分析对比、经济作物栽培的观测试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农艺技术和水利技术相结合、物化技术和活化技术相结合,提出了典型作物在设施栽培环境下的节水灌溉模式和先进实用技术,旨在提高微灌技术在设施栽培中的应用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和现代水利快速发展。 本书可供广大葡萄、草莓、西瓜、甜瓜、番茄、茄子、辣椒等设施农业栽培者和基层农业及水利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设施农业技术、园艺类、水利类相关专业学生、教师参考。
本书结合国内外干燥机供热设备的发展概况、多元化燃料的种类和特性,系统地分析谷物干燥用供热、换热、清洁除尘和余热回收等新技术。重点探讨寒区换热器和燃烧炉等典型设备的热能特性与运行规律,以典型常用粮食干燥换热器为例,结合研究团队研制干燥机配套供热设备的实际应用,给出列管式和旋板式供热设备的设计过程,着重研究分析了列管换热器与气相旋转换热器的传热理论与换热效率。针对近年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迫切要求,开发应用了多种秸秆成型燃烧热风炉,配合智能控制系统,实现 原汤化原食 的新型供热模式,实现谷物节能干燥的规模化生产。同时对太阳能和热泵供热系统的特性及装备机型进行研究,系统地阐述谷物干燥清洁节能供热技术与装备的应用情况。
《农村沼气工程技术》分为四章。章介绍农村家用沼气池技术,内容包括沼气发酵的原理、沼气发酵微生物、沼气发酵生物化学、沼气发酵工艺、农村沼气发酵管理、沼气安全使用与维护等;第二章介绍商品化户用玻璃钢沼气池,内容涉及玻璃钢沼气池的特点、工艺技术、管理维护与运行效果;第三章介绍农村沼气与生态农业,内容包括沼气、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技术以及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等;第四章介绍沼气工程技术,内容包括厌氧工艺与反应器、沼气工程规范、养殖场沼气工程、有机废水沼气工程、生活污水沼气工程等。本书可供从事沼气开发利用与推广的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农林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参考。
Capacity Building for the Rapid Commercializ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in China (Project CPR/97/G31)was financed by Global Environment Facility (GEF), Australian government and Netherlands government, and was jointly implemented by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DP).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advanced experience and technology of 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the project aims to speed up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Chinese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The project wa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in China. The series of books have summed up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project, which are suitable for all those who are interested in Chinese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本书内容为现代生物技术前沿之一,是在生物技术快速发展、生物农药备受关注的背景下,在分析了国内外蛋白质生物农药研究进展及研制经验的基础上编著而成的。全书共分十四章,包括蛋白质生物农药的概念及类型,Bt杀虫晶体蛋白的生物杀虫作用及应用,细菌源蛋白质生物农药,真菌源蛋白质生物农药,蛋白质生物农药对植物的免疫增产功能,蛋白质生物农药的作用机制,农药的毒理学评价,蛋白质生物农药的筛选和评价模型,蛋白质生物农药的发酵、制备和检测,蛋白质生物农药的制剂技术和应用,蛋白质药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蛋白质药物的结构解析与分子设计,蛋白激发子转基因植物研究,蛋白质生物农药的发展前景等。 本书适合农林院校的农学和植物保护类专业及综合性院校的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使用,也可供相关研究领域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为依据,论证了公共服务社会化与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之间的契合性,同时以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为例,具体考察当代中国的公共服务社会化实践。由于公共服务社会化就是国家权力向社会回归的表现形式,因此作为公共服务社会化在农业灌溉领域的具体实践——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获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保障面向用水户的权力转移,而这也正是我国相关实践的缺陷所在。所以,要想进一步深化我国的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就必须重视改革自身的公共性重建,并以形成用水户与政府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改革的目标模式。 本书适合我国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的具体操作者以及对此改革感兴趣的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猕猴桃原产于我国,是20世纪中后期以来野生果树栽培的成功典型。猕猴桃按果肉颜色可分为绿肉、黄肉和红肉,也常称为绿心、黄心和红心。其中,红肉猕猴桃因野生资源稀缺、果肉颜色独特、果实品质优异,自1997年四川省选育并推广世界首个红肉品种'红阳 以来,一直备受广大消费者和种植者热捧,该品种的诞生不仅为世界猕猴桃果肉颜色育种研究提供了宝贵材料,也助推了我国猕猴桃产业的飞速发展。四川省作为我国猕猴桃第二大产区,在王明忠、李明章、侯仕宣、余中树、吴世权等老师们的毕生奉献下,红肉猕猴桃选育种和产业化发展成效显著。如今,经过20余年栽培历程,红肉猕猴桃在全国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得到了推广应用,栽培面积约占全国猕猴桃总面积的1/3。四川省作为全国红肉猕猴桃的老产区和主产区,是早期全国红肉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种
本书是作者在新疆灌溉科研一线工作40多年的成果选编,浓缩了新疆水资源和节水灌溉方面的主要问题和研究成果,全书共分四篇:内容包括水资源合理利用与对策,节水灌溉发展战略,节水灌溉技术,考察,调研报告和专题报告。提供了新疆水资源方面系统而简明的资料,详细论述了新疆节水灌溉发展战略,对新疆一些主要节水灌溉技术也作了介绍。书中创新性成果多,有些内容系首次公开,是研究新疆节水灌溉的重要资料。 本书是干旱区水资源和节水灌溉方面科技人员难得的一本书,对干旱区水行政领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也非常有益。
全球气候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气候研究一直是现代科学家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过去海面气象参数的研究主要借助于浮标和站点的观测,但是它们稀少的观测资料极大地限制了海面气象参数的研究。现在借助卫星观测大大地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卫星可以对全球海洋进行连续观测,获取长期大范围的海洋气象资料,为全面深入地了解大洋甚至全球大气活动提供可能。
本书以我国粮食主产区太湖地区水稻一小麦轮作区、华北平原小麦一玉米轮作区的水稻、小麦和玉米为研究对象,重点阐述了农田氮素来源、转化及迁移规律,作物高效吸收利用氮素基因型差异及生理遗传机制,农田及区域水平上的作物高效施氮技术等。书中的数据是基于同一区域进行的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农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协同研究结果,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应用性。本书不仅有助于相关研究领域的读者全面认识农田氮素高效利用的原理,也可为农业技术推广相关人员提供提高氮肥利用率的具体解决途径。 本书可供农学、土壤科学、植物营养学、生态与环境科学相关的研究人员使用,也可供氮肥生产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业及环境部门的决策、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
着眼于2030年国家战略需求、农业科技发展和国际竞争挑战,发挥国家决策智囊团的作用,中国农业科学院自2012年起组织有关研究所近200位以中青年专家为主体的研究力量,组建了作物园艺、植物保护、畜牧、兽医、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微生物、农产品加工、农业工程与机械、农业信息、农业经济等12个专题战略研究小组,围绕国家农业产业和农业学科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和热点问题,开展前瞻性、综合性学术研究。研究紧密结合2030年我国农业发展形势与需求,分析了各学科领域农业科技发展趋势与需求,提出了一批有待突破的核心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了各个农业学科战略发展目标与发展路径,形成了各学科领域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在广泛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从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科技基础性长期性工作等方面提出一批重大科技
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利用技术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替代化肥、农药使用的关键技术,在食品安全和农业持续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本书是《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丛书》中的一本,着重介绍了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的原理与技术,并根据农业生物多样性层次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分别展开了详细的介绍。 本书可供农业、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参阅,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以猴头菇规模化生产基地和企业为模板,从人文历史和经济价值展开,以优质高产栽培、精深加工和烹调方法为重点,详细介绍了猴头菇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保鲜加工和烹饪等新技术、新方法、新技艺。内容丰富,文字通俗,讲解细致,图文并茂,可操作性、指导性强,对猴头菇产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书可作为科研人员、农技人员、加工企业、广大菇农和餐饮业者的技术指南和培训教材。
李蘅、谢学伦、马永锋、汪贵成、陈彦生编著的《中小型灌溉排涝工程简明技术指南》为“中小型水工程简明技术丛书”之一,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中小型灌溉排涝工程的相关知识,突出了现代灌溉排涝工程“人水和谐”时代具有的环境友好、生态健康、休闲娱乐等特点。全书共11章,分别介绍了中小型灌溉排涝工程设计,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灌溉输配水系统,环境保护与监测,工程运行维护与技术管理等。 《中小型灌溉排涝工程简明技术指南》除适用于从事农田水利与农业水土工程技术人员外,还可供教育、环保及军工相关领域的中职中专、大专院校师生和从事土木建筑与岩土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及科研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