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苗圃学是主要讲述园林苗木繁殖和培育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本内容包括园林树木的种子生产、苗木的繁殖与培育、大苗培育技术、苗木出圃、育苗新技术、园林苗圃的建立及园林苗圃的经营管理等内容。旨在使读者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园林苗圃学基本理论知识,并学以致用,提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为本科园林专业的,也可供大、中专院校园林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及园林绿化工作者学习使用。
古树名木的存在对研究当地的历史变迁、植物学、气象学、生态平衡、植物分布等具有极高的价值。在倡导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保护古树名木不仅是城市文明的体现,也是城市生态建设的要求,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极具意义。本书收集的50余则古树名木之故事,给我们留下了一部形象的、浓缩的上海古树名木史,以让大家领略古树名木风采的同时,也更好地在社会上形成“关注古树名木、爱护古树名木”的良好氛围。
竹子的种类多,分布广,栽培易,生长快,成林速,产量高,采伐周期短,属于年年择伐,永续作业的优良植物,也是绿化国土,改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的优良植物。全球已知有竹子1200种,我国约有35属400余种。 本书得到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
北京的大都市风貌固然令人流连忘返,然而北京地区的大自然也一样充满魅力。“北京自然观察手册”丛书是一套致力于向读者多方面展现北京大自然奥秘的科普丛书,涵盖花鸟鱼虫、动物植物、矿物和岩石以及云和天气等方方面面,可以说是北京大自然的“小百科”。 其中《树木》分册,主要包括树木观察指导、北京树木和索引三部分内容。树木观察指导部分主要介绍了去哪里看树木,怎样观察、记录、识别树木,观察树木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北京古树。北京树木部分介绍了135种北京树木的分类类群、形态特征、实用观察信息等详细内容,还介绍了许多有趣的树木观察点和命名故事。索引部分主要包括中文名索引和拉丁学名索引。 作者将人文历史与植物相结合,有趣的历史故事和命名,精准的观察要点,还有作者亲自实践总结出来的“实用观察信息
本著作是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长期从事木材解剖及超微构造研究和木材识别鉴定工作的专家编撰完成。全书共包括非洲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主要商品材特性和用途、非洲主要商品材的用途分类三大部分内容,记载了非洲主要商品材树种205种(隶43科P56属)。对每个树种均记载了木材名称(中文名、拉丁名、商品材名和地方名),树木及分布,木材构造(宏观及微观特征),木材性质(密度、干缩、力学强度、干燥、耐腐及加工性能),木材用途等内容。每种木材均附有三张显微构造照片(横切面、弦切面及径切面)及部分实体木材标本的彩色照片。可供广大木材贸易、加工、生产、科研和教学人员查阅使用。
本书在分析现有农田防护林生长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农田防护林的空间配置进行研究,探索研究区森林资源的容量和所达到的森林覆盖率,在此基础上建立研究区农田防护林的空间配置信息系统,并探讨其经营管理模式,从而为农田防护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为精准林业的研究提供了的思路。 本书内容涉及地理信息系统科学、林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可作为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林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教材,也可作为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及林学专业技术人员的选读书籍。
《这里的草原静悄悄:刘书润解说草原生态和文化》部分走进草原,是一位生态学教授在旅游实践中的导游词,第二部分草原的诉说,以生态文化多视角,用独特的充满激情的方式,通俗而又不脱离科学原理的评论了近年来大家关注的草原上发生的问题。可供关心草原的大学生、学者、从事生态旅游的导游参考。
本书是关于树木种类形成木材后的各种木材性质的专著,是对世界主要树种木材性质和用途多年研究的总结。全书按主要树种木材的地域分布分章叙述,按章节先后划分为中国、东南亚、南太平洋、中南美、非洲、欧洲、北美等部分,每个部分描述的树种都是该地区或全世界比较重要的商品材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每章中,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树种按科、属、种的拉丁文个字母先后排序。每个树种均进行了科名,商用名,别名和英文名,树木外形及分布,木材识别特征,解剖要点,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加工性质和木材用途等方面的叙述,并对主要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分级。
本书由中国林学会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桉树科学发展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以翔实的数据、科学的事实、具体的案例,科学评价桉树,全面分析桉树人工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实现桉树种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有效模式,提出促进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木材供给安全的建议。
《河南古树名木》依据2001~2002年全省古树名木普查成果,用较为翔实的资料,首次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河南古树名木的基本情况,并采用大量图片有选择性地向读者披露了部分古树名木的生存现状和生长态势,对全面了解和掌握河南古树名木资源、开展古树名木科学研究以及制订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措施都具有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另外,该书还利用河南丰厚的文化底蕴,突出挖掘河南古树的文化层面,大量搜集和整理古树的人文轶事和文化传说,将古树与历史、社会以及人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展现给读者,不仅增加了可读性,也使这本介绍古树的书更具有社会文化意义。 《河南古树名木》融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相信《河南古树名木》的出版将会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古树名木的认识,唤起更多的人对古树名木的热爱和关注。
《湖南八大公山森林动态样地:树种及其分布格局/“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丛书》以我国武陵山区湖南八大公山25hm2森林动态样地胸径大于1cm的232种木本植物为对象,对每个树种的主要分类特征进行简要描述,以彩色照片展示树干、小枝、叶、花、果等;辅以树种在25hm2样地内的空间分布图以及个体数量和径级结构。同时,对八大公山样地的地形、土壤、植被等进行简单介绍。裸子植物采用郑万钧(1978)分类系统,被子植物采用恩格勒(1964)分类系统。《湖南八大公山森林动态样地:树种及其分布格局/“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丛书》可作为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研究的参考资料;同时,亦可作为植物爱好者认识华中地区森林植物,了解中国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野外手册。
首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经济林分会以“经济林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本书根据会议上收到的86篇学术论文而编,内容涉及经济林资源、栽培技术、开发利用、基础理论及发展战略研究。 本书紧紧围绕经济林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活动,为我国经济林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