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系统梳理收集火龙果种质资源的图鉴,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组织编写。介绍了火龙果的品种资源概况、品种分类及分类标准、主要品种、产地、品种评价等,全书图文并茂,每个品种文字搭配5~7张高清原色生态图片,以便读者阅读。内容依次介绍了国内育成品种、国外育成品种、地方品种(品系、株系)、野生及近缘种。
.
本书从边坡绿化工程中已应用或相关调查中有记录的华南地区乡土植物中精选出隶属于71科163属的45种乔木(这些乔木可用于坡度150~30甚至更大坡度的边坡)、88种灌木、56种草本和41种藤本,共230种(含亚种和变种),介绍它们的形态特征、分布、习性、栽培繁殖技术、应用等内容,每种植物均配有彩色照片。部分植物亚种或变种与原种在形态及应用上差别较大,也会单独介绍。书中对科的排列,蕨类植物按秦仁昌1978年系统,被子植物按哈钦松第四版系统;采用的中文名、学名以《中国植物志》记载的为主,科内属、种按学名字母顺序排列。 全书有彩色照片681幅,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科普性、实用性和植物文化内涵,可为华南地区的边坡绿化对乡土植物的选择提供参考,可供植物学、生态学、园林园艺学及植物爱好者、绿化工程设计、施工和养护人员参考使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历》以我国发生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200种林业有害生物为编写对象,提供了大量具有明显特征的照片,并按照林业有害生物发育进度和时间变化列出了防治方法,体现了简单易懂,方便查阅的编写目标。全书文字通俗简练,图片清晰明了,防治方法科学实用,可供基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者、森林管护人员、森林经营者和林农等使用,也可用作新农村建设的科普教材、大专院校的教学参考书,希望广大读者广泛应用。
《贵州省2021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手册》对贵州省内分布的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分类地位、识别特征、分布状况、生境及生态习性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配有标出主要识别特征的精美插画,更易于读者掌握识别要点。
本书通过森林生态连清技术方法学体系,对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估,对第九次评估的物质量、价值量进行分析,并将第九次评估与历届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本书还对森林资源质量、全国尺度森林生态系统服务、重点生态功能区森林主导功能、长江黄河流域森林生态产品(包括国家级公益林质量格局、国家级公益林价值量格局和国家公益林生态产品价值设计)等的四十年时空格局变化。本书能够为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评估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自20世纪80年代初,热林所科研人员开始系统地开展木麻黄研究,先后从国外引种2个属25个种260多个种源和620余个家系,并承办了 第四届国际木麻黄研讨会 ,积累了丰富的木麻黄研究与应用资料。本书着重介绍了热林所木麻黄研究者近40年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有关木麻黄的研究进展和热点。全书共有10章,分别为绪论、木麻黄生物学、种质资源引进与遗传多样性、木麻黄遗传改良、木麻黄分子生物学、木麻黄繁殖栽培与经营、木麻黄病虫害、木麻黄利用、木麻黄的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评估以及木麻黄树种介绍。书中正文后汇编了4个附录,即木麻黄科植物的种属名录、木麻黄病害名录、木麻黄主要虫害名录及木麻黄林下植被种类名录。
高杰、高椿翔编*的这本《相似树种的辨证识别》以《中国树木志》为依据,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形态特征部分,对树种的各主要器官作具体的描述;二是辨证识别部分,利用图片加文字说明的方法,对相似特征与不同特征加以描述。全书共描述了298组相似组合。
《新疆林木害虫野外识别手册》共分六章,分别是食叶害虫、刺吸性及枝梢害虫、蛀干害虫、地下害虫、种实害虫及其他有害动物。书中列入林木害虫及其他有害动物674种,其中:食叶类害虫333种,刺吸性枝梢害虫173种,蛀干类害虫87种,地下害虫34种,种实害虫27种,有害动物20种。《新疆林木害虫野外识别手册》是一本图文并茂、便于携带的野外工具书。本书强调其实用性,收入大量野外活动的生态型图片,也录入了必要的标本照,即能满足外业工作需要,也便于室内形态特征的比对、描述及种类研究。在图片资料的拍摄和选择上,重点突出了主要寄主植物被害状、各虫态和虫体照片,强调突出鉴别特征。编排以常发性害虫和重大危险性害虫为重点进行排序,以突显本书的实用性。力求用图来反映我区林木害虫及有害动物状况,也将以前曾经发现的和今后可
园林是一种以美化、欣赏、游憩、休闲、愉悦和恢复人们身心健康及创造或改善人类的生活、工作环境盼生态因素为主要目的和功能的境域,并具有一定的物质生产和防灾、减灾效能。大自然境域是宏伟博大的,园林境域仅是按人们的意愿对大自然一定部分做不同程度的营建,这种营建的结局常有优劣、巧拙、成败之分,故园林工作者须常具博习、研索、慎为之心。园林构成的主要因素有三,即大地(陆体、水体)、生物(以植物为主)和广义设施物(园林建筑、各类设施物)。园林学科是综合性学科,它包括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的文化与艺术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园林学的内涵亦在与时俱进地不断丰富创新与发展。根据园林建设发展的历史,汪菊渊院士曾将园林学的研究范围归纳为三个方面,即传统园林学、城市绿化和大地景物规划。这
本书收录鸟类共19目62 科278种,数据全部来自翠 湖 城市湿地公园多年来 鸟类观测的真实记录。本书 的编写也是对翠湖 城市 湿地公园20年来湿地保护修 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的 阶段性总结,对推动翠湖国 家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发展 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前来 参观游览的游客,开展教学 、科研、科普活动的科研团 队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本书首先从 科学共 识、 共同应对和 林 业规则的角度入手,向读者 全面介绍了 应对气候变 化的认识和行动过程,帮助 读者进一步深化对林业碳汇 在 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 要地位的认识;接着,本书 从林业在 双碳 进程中的战 略任务、奋发作为、现实差 距、战略谋划和前景预期着 眼,帮助读者深人了解 总体部署对林业碳汇工作提 出的要求,了解林业碳汇工 作取得的重大成就,结合对 工作中存在差距的分析,深 化对巩固提升林业碳汇能力 的行动的理解,了解森林碳 汇将给森林保护、森林可持 续经营和林业发展带来的重 大影响;随即,本书从林业 在 双碳 进程中的市场机制 和供给角度介绍了许多读者 为关注的 外碳市场发 展状况及碳汇开发交易的 新要求; ,本书又用近 一半的篇幅,从坚持统筹推 动、加强科学研究、开展试 点示范、开发碳汇项目、加 强
《喜马拉雅山脉北麓国道219沿线草地常见植物图谱》共收录喜马拉雅山脉北麓国道219沿线草地常见植物56科220种。被子植物各科顺序按照恩格勒系统排列,科内各属顺序参照《中国植物志》和《西藏植物志》,属内各种植物的形态特征、生境、海拔、分布地域和用途等均做了描述,全书图文并茂,直观易认,内容丰富,资料翔实。 本图谱内容注重与实际相结合,文字精练、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是一本常见植物辨别技术指导读物,可供草学、生态学、畜牧学以及西藏草牧业生态、生产研究的科研人员、高校教师和研究生使用,也更加适合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参考。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编著的《森林生态学学科发展报告》共分为两大部分,*部分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学学科建设行动方案,第二部分为专题报告。其中,第二部分分为17章,分别从森林植被生态学、森林生态服务与生态系统管理、*气候事件生态学、森林水碳循环过程的耦合与效益平衡等多个方面阐述了森林生态学学科各分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研究差距,学科发展战略、需求与目标,学科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本书对森林生态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城市森林病虫害,既含城市绿地病虫害,也包括城郊林带、片林等其他林地病虫害。
《中国森林(1卷)(1-2)》编辑委员会于1979年6月召开次会方,就编写的指导原则及应纳入《中国森林(1卷)(1-2)》的内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志学结合,寓学于志的指导思想。并认为志为论述森林类型,在记述森林型时探讨其地理分布、生态环境、组成结构、生长发育、更新演替等的规律,这些作为学的内容。根据这些规律提出该森林类型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评价和经营管理的意见。为使这本专著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森林生态体系,在总论中还编入了森林的自然地理环境、森林变迁史、森林地理分布规律、森林资源、森林昆虫、森林病害、森林植物区系、森林变迁史、森林分区以及森林分类等章。 《中国森林(1卷)(1-2)》共分四卷出版,卷包括绪论及自然地理、森林变迁、森林地理分布、森林资源、森林动物、森林昆虫、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