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过程》一书是布鲁纳的成名作,布鲁纳于伍兹霍尔教改会议结束后,以自己的结构论思想为 ,综合学者专家们在会上发表的不同意见撰写了这本书。它主要“按照结构主义表达知识观”,“按照直觉主义表达研究认识过程”,阐述了课程改革的四个中心思想:学习任何学科,主要是要使学生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结构,同时也要掌握研究这一学科的基本态度或方法;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过去在教学中只注意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今后应重视发展直觉思维能力,学习的 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不宜过分重视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外国教育名著丛书·教育过程》《外国教育名著丛书·教学论探讨》《外国教育名著丛书教育的适合性》是美国 学者J.S.布鲁纳的代表作。这三本书的内容曾以《外国教育名
《有效学习指导丛书:学习方式与学习活动设计》以学习方式与学习活动的关系为切入点,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大背景下定位学习活动的本质,基于广大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学习活动形式的实践探索,通过大量丰富的案例探讨学习活动设计的原理和要求,为读者展示了动手操作、模仿体验、统计分析、辩论研讨、设计创编等多种活跃于教改实践中的学习活动形式。《有效学习指导丛书:学习方式与学习活动设计》能够推进教研人员和广大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深入研究。
《红月亮--一个孔子学院院长的汉教传奇》是 作者(郑启五)在被委派到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孔子学院担任院长两年间所撰写的教育经历及教育感悟。 目前汉学热正在国外流行,《红月亮--一个孔子学 院院长的汉教传奇》对传播汉学文化,让国内人士了解汉语在国外现状,以及了解汉学工作者的生活及工 作也大有帮助。
《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介绍的任务型教学实践,特别是书中的大部分任务,都是本人或者参加笔者组织的实验的教师们在教学中运用过的,不仅具有丰富的实践性,而且具有灵活的可操作性。 鉴于中小学英语教师对于真实学习任务的教学普遍比较熟悉,而对于真实运用任务的教学普遍了解不够深入,《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着重介绍了真实运用任务的教学实践,特别是为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提供了操作性非常强的真实运用任务选录,供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选择参考。这些任务很多是为陈琳教授主编、笔者有幸参与编写的《新标准英语》所设计的,或者在笔者的《新标准英语》教学实践中使用过的。但在编入任务选录时,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目的是让使用任何教材的老师都能使用这些任务,因此将这些任务改编成基于教学内容的任务,
本书基于瑞吉欧教育理念,从STEM环境传达的信息和价值观、对时间的运用、对空间的运用、对美学的运用、STEM材料和主题、教师的角色等方面,全面阐释了创设幼儿STEM学习环境的思路和方法。
人们对今日中国学校,尤其是对公立普通高中的两个共同感觉是:高考是高中教育的主宰力量 千校同面、万课相同;学校个体缺少甚或没有自身个性与特色。而正是学校个体的无特色却构成了当代中国高中教育的时代特色。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教育很有个性,学校很有特色,为什么这种状态没有自然地延续下来? 一百年间,高中教育价值取向经历了一次价值初选、两次价值断裂和两次价值转型,形成了不同历史阶段五种主要的具体形态 贵族全人格主义、行政主义、政治主义、高考主义和素质主义,它们构成中国百年高中教育价值取向谱系,也构成了一个价值轮回。这一价值曲线的变化或者伴随制度创新及制度修正的过程,或者伴随制度摧毁及制度恢复的过程,分别反映了不同时代社会价值取向制约下的教育总体特征和学校个性状态以及特色发展水平。
研究,不同于学习,是指通过知识的增量来回答问题。从这个意义看,每个人都会遭遇困惑,那种无法简单搜索到既知答案的困惑,所以每个人也都需要对研究有一些洞察。本书分为四个大的部分——问题意识、论证方法、批判思维、研究历程——逻辑地构成了研究的整体知识脉络,为一般读者展开和介绍了学术或专业研究的基本思维过程和重要方法,勾勒了从萌发问题到写作并完成论文的学术历程,是一本值得每个人都阅读的导论性的研究指南。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与意识,增强人们体质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简言之,单指学校教育及相关的活动。本书所阐述的乃是狭气的教育,即发生于古代泉州大地上的学校教育,更确切地说,是封建时期泉州的学校教育。古代的泉州,辖域广大,包括今天的泉州市各区县和厦门、同安、金门等县市。古代泉州的教育,可以追溯到晋代,而迄于清朝末年,前后一千六百年。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古代泉州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 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 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 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你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 撕去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 但是你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 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 《如何阅读一本书》初版于1940年,1972年大幅 增订改写为新版。不论什么时候读,都不能不叹服作 者对阅读用心之深,视野之广。不懂阅读的人,初探 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 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这是一 本有关阅读的永不褪色的经典。
本书从梅贻琦先生公开发表的文章中,选取较有代表性的,能反映其教育思想或记录时代变迁的34篇文章。因梅贻琦长期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故文章也多围绕清华校园、清华学生、清华学制建设而展开,反映了民国时期、抗战时期清华学校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