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地理枢纽》包括英国近代地理学鼻祖哈麦金德的两篇论文:《地理学的范围和方法》与《历史的地理枢纽》。两篇文章虽然都不很长,影响却广泛而深远,特别是后者,我们就以它作为书名。这两篇文章都是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宣读的。《地理学的范围和方法》在1887年1月份宣读,立即在英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应,把英国的地理教学推到一个新的阶段,并奠定了今日英国地理学的思想基础。这篇论文被认为是英国地理学的一篇经典文献。《历史的地理枢纽》于1904年1月份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宣读,则影响到世界政治。八十年代初,一个美国人把此文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潘恩的《常识》等十六种书并列,称为“十六本改变世界”的“巨著”。
本书是西方史学理论研究专著。全书共14章,主要包括现代西方史学的演变,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形成,西方思辨的历史哲学,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美国的新政治史学,西方心理史学,西方城市史学,西方妇女儿童史学,后现代主义对史学的挑战等。全书深入地分析了西方史学的主要理论体系和流派,对人们了解研究西方史学理论,具有重要价值。
俞大猷是明代以抗倭闻名的杰出军事家。他从少年时代起就树立了以身许国之志,在文、武两方面勤学苦练。后虽屡经挫折,但报国之志不减。他年过四十方获朝廷重用,被派往东南沿海地区抗击倭寇,时间长达13年之久,足迹遍及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省。当时抗倭战争的每一次重大胜利,如王江泾大捷,歼灭徐海、王直,平海卫大捷等都有他的战功。他与戚继光、谭纶等抗倭名将一道,为保卫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保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立下了不朽功勋,堪称伟大的民族英雄。本书在严格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生动易懂的文字叙述俞大猷的生平事迹,重点突出其为抗倭建立的不朽功勋,反映其坚定的爱国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报国志向,为青少年提供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读本。
《史学要论》是由李大钊编写,全书共分8个部分,主要对史学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史观、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研究历史的任务等。《中国史学通论》是一部关于史馆的论议。由朱希祖所著,是朱希祖文集系列丛书之一。
本书稿在已发表过的《司马相如爵里质疑》《司马相如其人其文》《司马相如大赋对中国文学发展的贡献及其成因》《司马相如长于成都吗》等论文的基础上,对应错误论点深入拓展,考证了司马相如的籍贯和生平要事,从风流才子、文学宗师、政治英才三个方面评说了相如其人兼及其文,并对以上几方面的诸多假想误说作了辨析修正,每章每节都有新意,且论据充分,论说充分,新意甚多。
俞大猷是明代以抗倭闻名的杰出军事家。他从少年时代起就树立了以身许国之志,在文、武两方面勤学苦练。后虽屡经挫折,但报国之志不减。他年过四十方获朝廷重用,被派往东南沿海地区抗击倭寇,时间长达13年之久,足迹遍及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省。当时抗倭战争的每一次重大胜利,如王江泾大捷,歼灭徐海、王直,平海卫大捷等都有他的战功。他与戚继光、谭纶等抗倭名将一道,为保卫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保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立下了不朽功勋,堪称伟大的民族英雄。本书在严格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生动易懂的文字叙述俞大猷的生平事迹,重点突出其为抗倭建立的不朽功勋,反映其坚定的爱国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报国志向,为青少年提供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