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教材是根据医学院校医学类专科起点本科学历教育(专升本)专业基础课程而撰写的,在 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教材的编写目的在于:①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对病理生理知识有概 括的了解;②传授一些在临床上能学以致用的内容;③为部分有志于临床医学探索的学生打下初 步的西医理论基础。总的来说,要以开拓学生思路,在方法上予以启迪,充分展示现代医学基础 研究的新进展、新思路、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现代职业教育研究前沿论丛》之一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高职院校管理文化及其创新策略研究》(BJA130097)的研究成果。 全书共8章,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以“人”、“体制”、“差异”的关联性为着眼点,探究不同办学体制、不同区域高职院校管理文化差异的表现及其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等问题。既从理论上探讨了高职院校管理文化创新的实践困境与路径,高职院校管理文化的基本结构、独特性及其成因、异化与回归、存在的“六重六轻”问题,具体分析了高职院校长质量文化领导力、教师管理文化、学生管理文化以及对组织承诺、组织效能的影响等问题,又在对浙江省、湖北省、贵州省等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典型的12所学校实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全国部分职业院校管理的典型案例,内容丰富、分析透彻,启示性强。
中国在校的大学本科生已经超过两千万人,如何改善大学的本科教育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首届中国文化论坛以“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为题,着重讨论如何转变我国大学数十年来形成的传统本科教育模式,从以往那种只注重专业教育而缺乏通识教育的本科培养模式,转向“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的专业发展”的本科教育模式。许多学者提出,本科教育和大学人文教育应该改变“概论、原理加通史”的模式,使之转变为研读古今中西原著经典的方式。为了改变时下我国大学不重视原著经典的现状,应精心设计中国大学人文教育最基本的必修课,以经典(包括人文经典和现代社会科学经典)阅读为中心,建设大学本科人文教育的主干课程,作为全校本科生必修的“共同核心课程”。这些意见和建议无疑有利于开阔探索中国大学人文教育的思路。
《文学史微观察》是李洁非的近期新力作。作者有感于几十年来的文学史写作只是作家的优劣评定,几成“光荣榜”,这一现象在现当代文学史中尤其突出;而在王国维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层面上,则很少能把握文学的特质,无法“深细地考察文学史的各种情状”,很终难以帮助读者了解时代与文学的关系。因此作者有意转换思路,从“收入”、“宗派”、“口号”、“会议”、“斗争”、“批示”这六大要素着手,看似从外部进入,但针对的恰是20世纪中国文学很重要的特征、触及的也是文学生产机制中的核心机理,方法微观,实则视野与怀抱却甚为宏伟,由小见大,打开了一片更广大的天地,所谈所论,远远超出文学史与文学研究的范畴,具有鲜明的文化史意味。
成语是一种形式简洁,意义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中国文字中的成语,都有历中事迹片断的缩影;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结晶,有历史事迹片民的缩影;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结晶;是前人生活经验的积累;闪耀着我们祖先丰富智慧的光芒。由于大部分的成语都有典故,所以在应用时,应该先充分了解成语的原意。一个学生,在他的文章或言谈中,如果能正确地应用一些成语,往往能达到言简赅的效果;反之,则可能会闹笑话。
《小而全系列:歇后语 谚语 俗语 惯用语词典》收选8000余条脍炙人口、广泛使用的短语。所收词条既反映汉语歇后语、谚语、俗语和惯用语的基本面貌,又切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每个词条下附有例句,相应词条下分别设“小知识”“故事链接”“积累卡”等板块,另附有精美插图,图文并茂,趣味性强。
陆时雍的《诗镜》作为明代很后一个大型诗歌选本,包括《古诗镜》三十六卷,《唐诗镜》五十四卷,凡九十卷,选录汉魏以迄晚唐诗歌,略施评点。其卷首《诗镜总论》共一百一十九则,阐明其总体诗学主张,或评骘诗人,或衡定作品、诗句,或作诗史把握;指点利病,赏心析疑。凡此都一以神韵为宗,情境为主。诗道一贯而具统系,断语片言时见珍异,被称为明人诗话集大成之作。本次约请业内专家详细注释,并就文本内涵逐层评析其来龙去脉。全书配以富有古典意境的图片。
《美在青苔》,为《长声闲话》第三册,收77篇。这一册谈日本文化之“美”,但并非坊间已谈成俗套的“日本美”,而是多维的、甚至具有意外性的“日本之美”。开篇从“观音菩萨的脚”谈到“脚气”、“学步”,对周作人以来屡被谈及的“脚”翻出新意。接着一路谈“红指甲”、“肚脐眼儿”、“头发”、“胡须”、“脸”、“眼”、“粪尿”、“屁”等等,堪称身体文化论的小专辑了,这里的“身体”却比流行的所谓“用身体写作”的“身体”丰富得多。《形或型》、《美在青苔》诸篇点出日本美的真髓,《地震》、《台风》、《八景》、《东京的胡同》、《四贴半》诸篇则描画日本美的各个侧面。接下来对具体的文化符号进行解读,如大黑柱、风铃、茶碗、鲤帜、招猫、天狗、鼓上巴等等,将历史、田野、社会杂糅在一起,不无文化人类学式解谜揭秘的
《如何有效沟通》基于工作中的沟通需求,内容涵盖了沟通维度、沟通方式和渠道、如何积极倾听、如何有效表达、如何正确反馈、与上司沟通、与下属沟通、与平级沟通、与客户沟通、批评与赞美、与不同的人沟通、管理语录共12个方面,为管理者和普通员工提升沟通技能提供了知识、心态、能力、技巧、工具、方法等方面的帮助。 《如何有效沟通》语言通俗易懂、简练生动,力求“以案例说服人、以故事打动人、以工具辅助人、以语录鼓舞人”,最终帮助读者轻松解决沟通难题。 《如何有效沟通》适合身在职场的管理者和员工阅读,也适合讲师开展培训时使用,
“论说文和抒情文一样,都来自生活,都是作者心灵的自鸣。生活中有情有理,即使是从来没进过课堂的人,天天也在抒情说理,现在要做的练习是,如何把这种能力自觉地运用到作文上来……我觉得学写论说文和学习数学有某种相通之处,可以设下定理程式,一步一步推进,由简及繁,由浅入深。” ——王鼎钧 本书从一个国文老师的作文课开始,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层层推进,给出议论文写作的关键步骤:建立是非论断的骨架 —— 为论断找到有力的证据—— 配合启发思想的小故事、的话、诗句,必要的时候使用描写、比喻,偶尔用反问和感叹的语气等 —— 使议论文写作有章可循,不啻为研习者的路标。而书中丰富的事例,也是台湾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