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安排,按照SL 1-2014《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编制本标准。本标准共8章和1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涝区、农田、城市、乡镇和村庄、重要场(厂)区、治涝工程体系。为适应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的治涝要求,规范涝区治理的设计标准,根据我国现有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治涝工程建设需要,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治涝规划和治涝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工作。
`
水资源动态评价是水资源精细化管理与科学化调度的基础性工作,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能源安全重要的技术支撑。实现水资源动态评价,需要在传统的以年为时间尺度进行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将水资源评价各要素进一步细化为以旬或月为时间尺度开展评价,进而更科学地指导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空间均衡调配。为此,水利部信息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等单位或部门的专家重点针对旬月尺度降水评价与预测、月尺度地表水资源量评价与预测、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与预测关键技术及应用开展联合攻关,形成水资源数量动态评价与预测的技术体系,并将主要研究成果总结形成本书。 本书以水资源数量动态评价与预测为研究目标,通过研究多源降水融合技术、多时空融合地表水资源数量评价技术、多源数据地下水
九江市作为长江大保护先行先试的试点城市之一,由三峡集团牵头开展长江大保护工作,以城镇污水处理为切入点,用流域治理的系统化思维全面开展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两河流域 (十里河、濂溪河)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内容全面,治理成效显著,是九江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中的代表项目。本书梳理了该项目工程建设和机制建设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可供长江沿线城市在水环境治理工作中参考和借鉴。本书共分6章,分别是综述、系统设计、工程案例、治理经验、治理成果、总结及可持续发展。本书将水环境治理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在城市水环境整治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有助于推动我国城市水环境治理和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的健康发展。
《中华水文化概论》是由中国水利文学艺术协会组织河海、武汉、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高等院校的教授和水利行业的专家、学者共同编写的一本介绍中华水文化知识的读物。本书根据多年来各方面研究水文化的主要成果,就水与社会、水与政治、水与经济、水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由物态水文化、行为水文化、精神水文化、地域水文化、时代水文化等五大要素构建的水文化的基本架构,观点明确,文笔流畅,通俗易懂,融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可供各级领导进行水务活动决策和水利院校及社会上开展水文化知识教育时参考,也是为广大读者提供的一份有益的精神食粮。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分设水资源评价和供需平分析、防洪减灾对策、农业用水与节水高效农业建设、城市水资源利用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北方地区水资源配置和南水北调、西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等7个课题,经过43位两院院士和近300位院外专家近两年的紧张工作,取得了一批重大的研究成果,提出了8个专题报告,并在专题报告的基础上形成了项目综合报告。《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集》(以下称《报告集》)共分9卷,汇集了该项目的系列研究成果。本书为《报告集》的第3卷,共分4部分:首先阐述了中国防洪减灾对策研究综合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大江大河的防洪减灾对策;对我国洪水、风暴潮、旱涝等灾害的发生规律、发展趋势、防御对策及城市防洪的防洪减灾系统的
尼罗河是埃及文明的起源和象征,直到 ,尼罗河河水依然是埃及工业、农业、居民生活等社会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自古以来,埃及就针对尼罗河采取了一系列治理、管理措施,积累了一系列河流治理、水利工程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尼罗河河水资源为整个流域各国所共有,任何一国修建的水利工程,均会对整个流域各国的利益产生影响。如何分配水资源,协调各国利益,是摆在流域各国面前的一个难题。 本书梳理了尼罗河的起源、概况以及流域上的重大水利工程,分析了埃及在水资源领域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政策建议,期望能对埃及以及其他境内有 河流、面临相似问题的 产生帮助。
黑河流域之所以成为外内陆河流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主要是由于黑河中下游地区严重荒漠化,居延海干枯,并成为沙尘暴的主要发源地,形成了波及中国北方中国北方甚至东亚地区的强大少尘暴,引起了中国政府的调试重视和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黑河流域横跨中国西北地区的青海、甘肃、内蒙古等三省区的四个市(州、盟),全长821公里,流域面积13平方公里,途经著名的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 本书基于对黑河流域9个县区(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青海省祁连县,甘肃省的张掖市甘州区、肃南县、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金塔县等)的社会学问卷调查,描述和分析了黑河流域水资源和水污染的状况,水资源与农/牧业,工矿业发展的关系,水资源与土地退化或沙化,森林和草地减少等关系,并比较了不同经济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