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安排,按照SL 1-2014《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编制本标准。本标准共8章和1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涝区、农田、城市、乡镇和村庄、重要场(厂)区、治涝工程体系。为适应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的治涝要求,规范涝区治理的设计标准,根据我国现有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治涝工程建设需要,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治涝规划和治涝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工作。
`
辽西地区是京津门户,位于首都翼侧,是连接华北的咽喉地带和历史上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也是东北严重缺水地区。由于人类长期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特别是近30年来,快速的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使用,加之辽西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使辽西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辽西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严峻考验。
水资源动态评价是水资源精细化管理与科学化调度的基础性工作,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能源安全重要的技术支撑。实现水资源动态评价,需要在传统的以年为时间尺度进行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将水资源评价各要素进一步细化为以旬或月为时间尺度开展评价,进而更科学地指导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空间均衡调配。为此,水利部信息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等单位或部门的专家重点针对旬月尺度降水评价与预测、月尺度地表水资源量评价与预测、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与预测关键技术及应用开展联合攻关,形成水资源数量动态评价与预测的技术体系,并将主要研究成果总结形成本书。 本书以水资源数量动态评价与预测为研究目标,通过研究多源降水融合技术、多时空融合地表水资源数量评价技术、多源数据地下水
九江市作为长江大保护先行先试的试点城市之一,由三峡集团牵头开展长江大保护工作,以城镇污水处理为切入点,用流域治理的系统化思维全面开展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两河流域 (十里河、濂溪河)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内容全面,治理成效显著,是九江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中的代表项目。本书梳理了该项目工程建设和机制建设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可供长江沿线城市在水环境治理工作中参考和借鉴。本书共分6章,分别是综述、系统设计、工程案例、治理经验、治理成果、总结及可持续发展。本书将水环境治理的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在城市水环境整治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有助于推动我国城市水环境治理和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的健康发展。
《中华水文化概论》是由中国水利文学艺术协会组织河海、武汉、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高等院校的教授和水利行业的专家、学者共同编写的一本介绍中华水文化知识的读物。本书根据多年来各方面研究水文化的主要成果,就水与社会、水与政治、水与经济、水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由物态水文化、行为水文化、精神水文化、地域水文化、时代水文化等五大要素构建的水文化的基本架构,观点明确,文笔流畅,通俗易懂,融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可供各级领导进行水务活动决策和水利院校及社会上开展水文化知识教育时参考,也是为广大读者提供的一份有益的精神食粮。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分设水资源评价和供需平分析、防洪减灾对策、农业用水与节水高效农业建设、城市水资源利用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北方地区水资源配置和南水北调、西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等7个课题,经过43位两院院士和近300位院外专家近两年的紧张工作,取得了一批重大的研究成果,提出了8个专题报告,并在专题报告的基础上形成了项目综合报告。《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集》(以下称《报告集》)共分9卷,汇集了该项目的系列研究成果。本书为《报告集》的第3卷,共分4部分:首先阐述了中国防洪减灾对策研究综合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大江大河的防洪减灾对策;对我国洪水、风暴潮、旱涝等灾害的发生规律、发展趋势、防御对策及城市防洪的防洪减灾系统的
尼罗河是埃及文明的起源和象征,直到 ,尼罗河河水依然是埃及工业、农业、居民生活等社会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自古以来,埃及就针对尼罗河采取了一系列治理、管理措施,积累了一系列河流治理、水利工程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尼罗河河水资源为整个流域各国所共有,任何一国修建的水利工程,均会对整个流域各国的利益产生影响。如何分配水资源,协调各国利益,是摆在流域各国面前的一个难题。 本书梳理了尼罗河的起源、概况以及流域上的重大水利工程,分析了埃及在水资源领域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政策建议,期望能对埃及以及其他境内有 河流、面临相似问题的 产生帮助。
《中国水资源安全报告》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 ,透过复杂的表象分析中国水资源安全的真实状况,对中国水资源安全进行了系统诊断和评价 ,回答了外众说纷纭的中国水资源是否安全、中国水量是否足够、中国水质是否符合要求等热点问题 ,明确给出了中国能够提供维护我国粮食安全所需的灌溉用水、中国能够保障快速城市化的城市用水、中国能够提供我国能源基地建设的水资源保障的评价结论 ,并提出了中国水资源安全的系统对策 .
《流域水利投资战略》结合了太湖流域水利投资管理问题,研究了流域水利投资战略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建立了包括投资战略目标、投资主全、投资项目决策以及投资战略的实施和控制等在内的流域水利投资战略的理论框架,为针对不同的流域确定具体的流域水利投资战略提供了基础。在太湖流域水利上投资战略研究中,分析了总结太湖流域水利投资管理的现状、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加大国家投资主体的投资力度,充分调动社会投资主体的积极性,积极利用外国资本,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合理确定投资结构,提高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性,保证建设资金及时到位等投资管理策略进行了具体的探索。
中长期水文预报不仅对水库调度、防洪减灾等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洪水资源利用、水权管理等方面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中长期水文预报一直是水文工作者深入探讨的课题。本书在继承和发展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水文学及水资源、水文气象学、系统工程、概率论、模糊数学、计算数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对中长期水文预报成因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本书特色在于对中长期水文预报成因分析方法的系统化、实用化和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本书可供从事中长期水文预报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参考用书。
本书系统研究了广西国际河流水文地理状况和主要特点,并对现状作了深入分析,定量评估了边境地区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边境地区水资源承载力以及南崇经济带经济增长驱动因素,客观分析了当前国际河流区面临的利弊条件及邻国越南的相关政策制度,同时,结合广西国际河流区的特点和合作开发情况,提出以打造先行先试区作为国际河流区新的开放战略,进而推进国际河流合理开发利用。
《广告调查实务/安徽省“十二五”省级规划教材·广告学专业实务操作系列教材》以传统广告调查理论课程的模块为基础,根据近年来广告调查领域的变化,着重突出了数字时代广告调查领域的新变化,以模块教学为特色,突出应用性。着重培养学生基本理论和数字时代广告调查实务的能力相结合;同时注重吸收模块式教学法在广告技能训练上的优势,设计好每个模块的实践方案,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广告实践能力。全书分为四编十一章。《广告调查实务/安徽省“十二五”省级规划教材·广告学专业实务操作系列教材》既可供广告学、新闻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等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广告、营销从业人员学习参考。
《国外流域综合规划技术》编译整理了11份国外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等水事活动的相关材料。全书分为三篇。篇为战略政策类;第二篇为综合类;第三篇为专项类。本书编译的国外流域综合规划中的相关技术问题,主要反映了流域尺度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布局、基本原则和战略政策,规划方法和主要技术、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关系等。以这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思想为基础,可以拓展流域综合规划思路,提升流域综合规划技术和流域综合管理水平。 本书可供从事水利规划、流域规划、区域规划、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等研究的科研人员,流域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以2000年黄河、黑河、塔李木河调水这一重大事件为题材,以《中国水利报》的三篇长篇纪实报道为主体,精选了各媒体的报道文章,同时收录了有关的文献资料,真实地记录了“三河”调水成功的指导思想、治水思路、重大意义、实施过程、深远影响以及社会反响等,较深刻地揭示了“三河”调水的启示和对社会经济与环境产生的影响,反映了对新的治水思路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体现了水利部党组的现代治水思路和生态水利观。 本书适于关心或从事西部大开发、生态系统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的同志以及有关新闻工作者阅读、收藏。
本书是根据《中国水权制度研究》总报告和有关专题研究报告编写而咸。全书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为《中国水权制度研究》总报告的研究成果,主要从水权的理论研究入手,根据国外水权制度理论和实践,结合我国水资源现状、水权理论探索以及水权转让实践,对我国建立水权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深入分析了初始水权配置与水资源使用权转让等问题,系统提出我国水权制度建设的框架及政策建议。第二部分是《中国水权制度研究》的,专题研究报告的主要成果,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水权制度建设框架、转型期中国水资源产权问题、水权转让管理制度、加入WTO对中国水利的影响以及水权的法律界定及有关经济问题、水权的初始配
水资源脆弱性是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共同影响的结果,而未来气候变化将进一步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加剧水资源的供给压力及脆弱性。本书从不同角度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进行了系统梳理、理论与实践研究,并提出了降低气候变化背景下水资源系统脆弱性的调控对策。在理论方面,针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的不确定性,从水质水量水生态综合管理角度,引进集对分析理论,提出了气候变化下流域水资源脆弱性多属性评价理论和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气候变化下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模型和四维流域水资源供需系统动力学模型。耦合VIC模型,模拟HadGEM2-ES模型下未来RCPs情景下流域降雨、蒸发、径流量的变化。全面分析了黄淮海各流域水资源脆弱性时空分布特征,揭示了气候变化下流域水资源
本书内容主要涉及水资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领域,是作者多年从事的科研、生产项目成果的总结,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实际科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领域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对开展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具有的指导意义。 本书可供从事水资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领域科研、生产的研究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大中专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水资源安全理论与方法,内容包括:中国水资源安全形势、水资源安全研究动态、水资源问题安全化、水资源安全的基本理论、水资源安全的性态、水资源安全的机理、水资源安全评价、水资源安全的监测与预警、水资源安全控制、突发性的水资源安全问题与应急、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等。 本书可供水文水资源、水利工程、环境科学、管理科学等专业的大学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学习、研究,也可供广大科技工作者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