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安排,按照SL 1-2014《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编制本标准。本标准共8章和1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涝区、农田、城市、乡镇和村庄、重要场(厂)区、治涝工程体系。为适应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的治涝要求,规范涝区治理的设计标准,根据我国现有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治涝工程建设需要,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治涝规划和治涝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工作。
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前3年的10多年中,江苏省共查处各类水事案件近5.7万件,其中立案查处7600余件,约占13.4%。为认真总结10多年来水行政执法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供广大水政监察人员在执法工作中借鉴,江苏省水政监察总队决定编辑出版《江苏水事案例选编》一书。2003年年初组成5人编辑小组,搜集、整理并分类选择了42个典型案例,于2004年8月定稿。 本书选编的案例大体分为:~7例为违法建筑案,第8~12例为防汛清障案,3~15例为违法圈圩案,6~18例为非法采砂案,9例为违法凿井案,第20~25例为规费征收案,第26~27例为妨害执行公务案,第28~39例为维护水利部门合法权益案,第40~42例为其他案。每个案例分三个部分:一是案情简介,将案件从发生到结束作个简单的交待,过程从简,避免重复;二是法律文书文件摘录,为使读者对处理该案有个完整的了解
《广告调查实务/安徽省“十二五”省级规划教材·广告学专业实务操作系列教材》以传统广告调查理论课程的模块为基础,根据近年来广告调查领域的变化,着重突出了数字时代广告调查领域的新变化,以模块教学为特色,突出应用性。着重培养学生基本理论和数字时代广告调查实务的能力相结合;同时注重吸收模块式教学法在广告技能训练上的优势,设计好每个模块的实践方案,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广告实践能力。全书分为四编十一章。《广告调查实务/安徽省“十二五”省级规划教材·广告学专业实务操作系列教材》既可供广告学、新闻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等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广告、营销从业人员学习参考。
《国外流域综合规划技术》编译整理了11份国外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等水事活动的相关材料。全书分为三篇。篇为战略政策类;第二篇为综合类;第三篇为专项类。本书编译的国外流域综合规划中的相关技术问题,主要反映了流域尺度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布局、基本原则和战略政策,规划方法和主要技术、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关系等。以这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思想为基础,可以拓展流域综合规划思路,提升流域综合规划技术和流域综合管理水平。 本书可供从事水利规划、流域规划、区域规划、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等研究的科研人员,流域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以2000年黄河、黑河、塔李木河调水这一重大事件为题材,以《中国水利报》的三篇长篇纪实报道为主体,精选了各媒体的报道文章,同时收录了有关的文献资料,真实地记录了“三河”调水成功的指导思想、治水思路、重大意义、实施过程、深远影响以及社会反响等,较深刻地揭示了“三河”调水的启示和对社会经济与环境产生的影响,反映了对新的治水思路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体现了水利部党组的现代治水思路和生态水利观。 本书适于关心或从事西部大开发、生态系统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的同志以及有关新闻工作者阅读、收藏。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概述,综合介绍我国2020年水情;水资源量,详细介绍全国各地的水资源量;蓄水动态,详细介绍我国2020年水资源蓄积状况;水资源开发利用,详细介绍我国2020年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本书针对由于气候变化以及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导致的年径流序列非一致性问题,系统地介绍了作者在变化环境下地表水资源评价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全书由3篇共16章构成。篇基础理论,简要介绍了水文统计、水文时间序列分析、水资源评价三个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第二篇统计途径,主要介绍了水文变异诊断系统、适应变化环境的水文频率计算原理、基于趋势分析、跳跃分析和降雨径流关系的地表水资源评价方法及其在官厅水库以上流域、疏勒河流域和黄壁庄流域的应用;第三篇成因途径,主要介绍了考虑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集总式流域水文模型、基于LWHM-LUCC模型的地表水资源评价方法及其在无定河流域的应用。 本书可供水文水资源学科、资源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的科研人员,大学教师和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从事水利工程、水土
《复杂水资源系统模拟与优化》共10章,分为4部分.部分包括第l章至第3章,综述了水资源配置和调度研究进展,介绍了数学规划以及通用代数建模系统GAMS在水资源系统中的应用;第2部分包括第4章至第6章,提出了复杂水资源系统模拟与优化理论,构建了通用水资源优化调配模型WROOM,并介绍了自主开发的通用水资源调度系统;第3部分包括第7章至第9章,主要为WROOM模型的应用,包括在南水北调中线水资源联合调度、北京市水资源优化配置以及丹江口水库供水优化调度中的应用;第4部分是0章,介绍了主要成果及建议与展望。《复杂水资源系统模拟与优化》可供水文水资源、水库调度、水资源规划管理等相关部门的科技工作者、管理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地下水科学战略研究小组”撰写了这本“白皮书”。本书撰写的目的是总结中国地下水科学的研究现状,认识当前国际地下水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结合中国地下水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探讨中国地下水科学所面临的问题。针对中国地下水科学的科研、教育和数据共享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本书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建议,旨在为从事地下水科学学习和研究的人员提供参考,帮助他们了解外地下水科学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大国水情:中国水问题报告》,披露了中国水资源紧缺的现状,解读中国水问题存在的内在根源,剖析了世界上水资源管理的先进经验,为中国解决水问题、水危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本书内容包括部分:综合篇,专题篇,国外专题篇。综合篇包括5篇论文,内容涉及中国水资源综合利用、中河航运现代化等。专题篇包括13篇论文,内容涉及船闸规模、标准及通过能力分析,通航设计水位的计算方法研究,闸室交会过闸法研究,长江水系船型发展战略探讨,航道集资政策与高坝通航技术问题等。国外专题篇包括8篇论文,内容涉及俄罗斯、美国、联邦德国的内河运输及航道管理,国外航道整治技术及建设投资概况等。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供交通、水利水电等部门从事科研、规划、设计、管理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收录了汪恕诚从2004年9月26日至2012年11月19日期间发表的32篇关于水利水电工作的学术报告和论文。作者着眼外宏观形势,立足基本国情水情,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系统论述了关于坚持人水和谐、推进水利水电科学发展的一系列思路观点。既谈人与水和谐相处,也谈水利水电科学发展;既谈水利发展的观点,也谈水电改革的思路;既谈水利水电业务工作,也谈清洁能源、资源与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基础,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长期以来,全国各地已经编制和实施了很多涉水规划,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由于各类涉水规划内容往往分属不同的专项规划,对涉水问题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协调。本书以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应用为基础,对滨江地区水资源评价、预测及合理配置、节水减污、应急供水体系、水环境的评价、模拟和预测的理论和计算、水环境保护对策制定、水文计算方法、防洪安全校核、防洪减灾对策、水系规划模式、水生态保护、水景观和水文化建设、水权及水市场等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对相关研究实例进行了分析。 本书可供水文水资源、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科研技术人员、高等学校师生及相关管
本书是作者20余年从事淮河流域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和有关科学试验研究工作的总结。书中介绍了淮河流域自然与经济状况,详细阐述了流域内水环境、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地理水及其转换调控,讨论了淮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路及主要措施等。 本书可供从事水资源、水利、水文、水质地质、水利规划等部门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许拯民、赵可锋、梅宝澜、唐磊编著的《水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介绍了水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对水利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全书分四篇共二十一章。首先介绍了水资源的概念及水资源评价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其次综述了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阐述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序、步骤、方法和理论,并对水资 源开发利用进行了评价。再次,在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 水利可持续的基本概念与测度的理论以及系统模型和信息系统。最后,总结了水资源管 理的内容、 体制以及我国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水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可作为高等院校水利水电类专业的教材使 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 参考。
水是人类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自然地理备要素中嚣敏感和脆弱的因子。随着全球经济的笈展世界各地河流,湖泊的健康都出现了的问题,流域发展与河流文明正面临着空前的危机,流域性的求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作为三晋人民的。母亲河——汾河,历史时期湖泊众多,水量丰沛,灌溉衷业发达是山西最发达的经济区。但现在挪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出觋了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漏斗区面积扩大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捣示流域水环境生态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变迁过程是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孟万忠编著的《河湖变迁与健康评价--以汾河中游为例》依托历史文献、地层、考古、孢粉动檀物化石,器测的气象,水灾数据等资料,综合分析,相互印证 以全新的视角揭示出第四纪更新世以来汾河中游河瑚变迁的过程、原
本书除绪论外,分为九章。章简单介绍了西岔镇的社会与经济发展概况,包括历史演进、自然环境、人口结构和家庭收入支出情况等。第二章简要说明西岔镇的水资源状况,以及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第三章从整体上介绍全国及西北地区水资源的状况,以对比西岔镇在全国所处的位置。第四章详细介绍西岔镇的水资源供给,包括西电灌区、引大灌区、机井水资源、山子墩水库等对西岔镇所提供的水资源量。第五章介绍西岔镇的水资源管理,主要为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管理,其中包括阳面窑村的实际例子。第六章介绍水资源的需求情况,包括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等各方面的需求。第七章介绍西岔镇水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特别详细论述了西岔镇各农作物用水成本及收益等,其中也包括阳面窑村的具体实例。第八章就第七章提到的问题,提出西岔镇未来水资源
该书以自然资源稀缺属性为研究视点,以水资源稀缺为主线,在构建水资源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基础上,立足中国水资源管理的实际,从理论、政策和应用的角度探讨了水资源经济与管理问题。该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试用教材,或涉水科研院所相近方向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也是水资源管理系统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有益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