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集》是文学巨匠泰戈尔的传世经典,由 翻译家郑振铎先生翻译,也是世界 杰出的诗集之一。该作品收录了泰戈尔300余首唯美的诗篇,诗中描写小草、流萤,落叶,飞鸟,山水,河流等事物,泰戈尔的文字富有诗意,格调清新、语言秀丽、想象奇特,散发着浓郁的抒情气息。
音乐大师和名满天下的作家相遇会聊些什么?就是这本小泽征尔与村上春树一起写成的,6堂关于古典音乐、关于人生的“公开课”。 从日本神奈川到东京,从美国檀香山到瑞士日内瓦湖畔,小泽征尔与村上春树在一个个暖茶与点心陪伴的午后,一边欣赏古典音乐,一边畅谈音乐、文学与人生。小泽征尔娓娓道来的传奇经历,令人感动不已;村上春树的谦恭与音乐品味,更让人深深感佩。徜徉字里行间,既能从大师的脚步中汲取人生力量,亦能从妙趣横生的对谈中享受文字之美和音乐之美。
“我不是来演讲的。”首次登台演讲,17岁的马尔克斯如是说。1970年《百年孤独》已大获成功,他演讲时又说:“对我而言,文学创作和登台演讲一样,都是被逼的。”198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演讲却成为他作家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是加西亚·马尔克斯2010年出版的近期新作品,收录了1944年到2007年间公开演讲的名篇,时间跨度涵盖他的文学生涯。除了对文学的眷恋与痴迷,讲稿中还充分体现出他对社会弊端、文化发展、核危机等问题的关注,以及与科塔萨尔、穆蒂斯等人的动人友情。这些讲稿,让我们第一次会倾听马尔克斯的心声,听他谈自己、谈《百年孤独》、谈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一对没有正式结婚的佳偶,经历了撼人心扉的“世纪之恋”。雨果对爱情的定义是“我忧愁时想你,就像冬季里让人们想念太阳;我快乐时想你,就像炎炎阳光下人们想念荫凉。”他还说:“爱情是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爱情是一座矿山,其中处处是无价的珠宝”。雨果笔下字字珠矶,妙语连篇,令人赞叹之余,回味不已。 本书除个别无实质意义的书信外,基本如数译出。其中,部分是218封书信;第二部分是雨果在朱丽叶特专门准备的爱情周年纪念册上的留言;第三部分是附录信件。几乎可以说,雨果的每一封信都是充满诗意的优美散文。其中十余封信就是以诗的形式献给情人的。他的书信加上他在“爱情周年纪念册”上的留言,可以说是一首完整的爱的颂歌,一部爱情的交响曲。
《现在开始,与自己和平相处吧》是疗愈系女王山本文绪最抚慰人心的随笔集。 山本文绪坦诚地写下自己在获得直木奖的事业高峰时,却陷入抑郁症泥淖的生活。她从每一天的亲身经历中获知:人的敌人是自己,的朋友也是自己。所以,从现在开始,与自己和平相处吧。这样,一切都刚刚好。
“我”想在好朋友小蕾生日的那天去参加她的生日派对,并送给她一个礼物。“我”乘着各种鸟儿的翅膀去找小蕾,却从鸟儿朋友们那里学到了很多道理:距离无法分隔朋友;我们都在为快乐的生活而努力;生命早在时间开始之前就存在了,所以无所谓“生死”;真正重要的东西是由真理和快乐组成的;无论何时,我们都要自由快乐地飞翔,直到永远……这些深刻的人生真理通过童话一般的简短故事传达出来,文字精练优美,蕴涵深刻。
人活在世上,躲不过的事情只有两桩 死亡与纳税。 人活着不只是因为心脏在跳动,脑电波在传送,还因为有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神力量让我们的血肉之躯和一言一行变得如此生机勃勃。这种精神力量来源于我们的某种不懈追求 对爱情、功名、愉悦、认同、默契、幸福、学识、上帝、或是自由。而这一切的动力,就是信念。 生存主义并不是关于活在世上的学问,而是选择死去的方式。 也许我们所嘲笑的,正是我们害怕成为的那些人。 想要得到真正的安全,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往自己的内心去寻找。
约翰·缪尔著王知一译的《墨西哥湾千里徒步行(精)/远行译丛》记录了美国“国家公园之父”约翰?缪尔前往墨西哥湾途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对自然的省思。他只身从肯塔基出发,途经田纳西、佐治亚、佛罗里达,走过当时刚
V.S.奈保尔首次踏上印度——他祖辈的家园,这个隐藏在幽暗阴影中的国度。奈保尔从孟买上岸,一路经过德里、加尔各答、克什米尔,最后来到外祖父的故里。这个有着暧昧身份的异乡人与过客,见到的是无处不在的贫困丑陋,感受到的是震惊、愤怒、失落。在奈保尔一贯的嬉笑怒骂与孤傲冷漠中,后殖民情境中这个幽暗国度所展现的乱象令人何等无奈,何等绝望! 一年的印度之旅,的收获是:印度属于记忆,一个已经死亡的世界。
这本被全球人深深钟爱的书记录了纽约女作家海莲和一家伦敦旧书店的书商弗兰克之间的书缘情缘。双方二十年间始终未曾谋面,相隔万里,深厚情意却能莫逆于心。无论是平淡生活中的讨书买书论书,还是书信中所蕴藏的难以言明的情感,都给人以强烈的温暖和信任。这本书既表现了海莲对书的激情之爱,也反映了她对弗兰克的精神之爱。海莲的执著、风趣、体贴、率真,跳跃于一封封书信的字里行间,使阅读成为一种愉悦而柔软的经历。来往的书信被海莲汇集成此书,被译成数十种文字流传。有趣的是,此书译者便是台湾一位古旧书店的工作人员,他在未得知此书的版权购买之前,便凭着自己对《查令十字街84号》的热爱动手开始翻译其中的章节。现在世间已无查令十字街84号的旧书店,但英国文学,古本图书,伦敦巷陌,书中的这些话题仍不断激起后来者的思
内容推荐 《绞刑架下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部不朽著作,是伏契克在纳粹德国盖世太保监狱里迭遭刑讯、备受折磨、随时都有被送上绞刑架的处境中,得到两个看守的主动帮助,用笔作刀枪,在碎纸片上写成的。它是一部记录监狱内生活写照的纪实文学作品。 伏契克在《报告》中谈论“狱中集体”的向心力,受尽折磨的人们的兄弟般的友爱能把大家凝结成一个整体,写出了这个集体里众多的英雄人物的真实特征。如工人阶级出身的共产党员叶林涅克夫妇,平时显不出是英雄人物,可是在敌人面前却坚强如钢。 他在《报告》里也痛斥了那些不配做捷克人的刽子手。这些把灵魂出卖给魔鬼的人,变得比魔鬼更可恨。他们都是极为阴险、狡猾、凶残的木偶,是受法西斯和各种反动势力牵动的木偶。正是这些木偶构成纳粹反动统治的支柱,是黑暗时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