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题体现了莫奈一生艺术创作的追求 追光。本书包括450幅高清图片和个性化的文字解读,每一幅图片都展现了莫奈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和对光影感觉,通过个性化的文字解读来体现莫奈的光影世界。
内容涵盖了凡高绘画生涯中的各个阶段和主题,从早期的荷兰农村风景、静物和肖像画,到后来的鲜花、夜景和自然风光,再到最后的自画像和风景等。全书包括450幅高清图片和个性化的文字解读,每一幅图片都展现了凡 高不同时期的绘画风格和色彩感觉,搭配对凡 高不同时期心理状态的文字描写,让读者可以更深刻地感受他的艺术世界。
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 的起源地,持续于14世纪 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 是欧洲近代史的序幕,开 启了一个理性与文明的新 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艺 术家与学者将中世纪看作 一个黑暗的时代,他们从 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中寻找 灵感,使这个失去了的黄 金时代再现光辉。意大利 中部的佛罗伦萨是一座至 关重要的城市,它记录和 留存了文艺复兴时期大多 数艺术家的活动足迹,比 如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 ,吉贝尔蒂的 天堂之门 ,以及无处不在的壁画和 雕塑等。实际上,讲述佛 罗伦萨的书籍已经很多, 这本书选取的角度是佛罗 伦萨画派。在佛罗伦萨画 派以前,中世纪的宗教绘 画大多数是刻板、浓重的 哥特风格和拜占庭风格, 这是一种平面化的装饰性 画风,强调神性,而缺乏 人的感情,佛罗伦萨的画 家致力于用人性的温情改 变这种僵化的风格,为中 世纪
《蒋勋破解梵高之美:蒋勋艺术美学》内容简介:从向日葵、自画像、星空到麦田群鸦,带你破解历久不衰的梵高传奇。 从年少到身亡,从割耳到抑郁受创,细说37年不断挣扎的人生曲折。 一八八八年底视梵高为疯子的人,和一九八七年以天价购买梵高一张《向日葵》的人,可能都没有读懂他画中的心事。 梵高无法与现实妥协,他要一种纯粹的爱,近于信仰上的殉道。殉道者必须饱受折磨,饱受肉体与灵魂的燃烧之苦。梵高丢给我们许多问题。在他离开人世后,人们用一百多年的时间试图回答,仍然无法有完满解答。 为了这本书,蒋勋带着一叠稿纸,一站一站地重新来到梵高画作的现场。年轻时储存在他脑海里、笔记本里的故事,豁然重现。这是一位美学家面对梵高危险的美,面对真实生命的深度烙印。 美学大师蒋勋亲自执笔,解读80余幅名作背后的美学奥秘,领
北总布胡同32号,对于从事美术工作或爱好书画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神圣的地方。人民美术出版社就位于这个老院子。这本书出版前不久,这座老院子被推倒了。“北总布胡同32号”永远成为了历史。那里曾经是美术思潮的发源地。《北总布胡同32号》系对曾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过的12位老艺术家的回忆,他们是萨空了、邵宇、古元、邹雅、徐燕孙、王叔晖、刘继卣、任率英、曹辛之、卢光照、黄苗子,秦岭云。这些老艺术家们活跃于上个世纪中国美术界,其中古元、王叔晖、刘继卣、任率英等凭借其作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人美社建社初期的老领导、编辑都是卓有建树的艺术家。上世纪50年代,人美社的筹建是为了快速改变文化产品匮乏的状况,一批的艺术家被召集进来担任创作员,既创作又编辑,推出了许多深受欢迎的连环画、年画、宣传画。
纵观齐白石的绘画,无论山水人物,还是花鸟草虫,画家总是将脉脉的人情味和通透豁达的人生观蕴含于画中,有文人画的雅致但并不清高;有市井画的亲切但并不浅俗。他总是能将深沉凝重的情感通过朴实无华的画面加以表露,而这一切画家做得怡然、自然、淡然。看他的画,其真挚强烈的人生感悟与人文关怀总是能以一种“春风拂面,沁人心脾”的方式让你感知。对于齐白石的绘画,任何分门别类的传统界定都是肤浅而狭隘的,它不是院体画、文人画,也不是职业画、民间画,但任何群体都喜欢它,正所谓“雅俗共赏”。也正因此,齐白石将中国画由传统带入了现代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