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 的起源地,持续于14世纪 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 是欧洲近代史的序幕,开 启了一个理性与文明的新 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艺 术家与学者将中世纪看作 一个黑暗的时代,他们从 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中寻找 灵感,使这个失去了的黄 金时代再现光辉。意大利 中部的佛罗伦萨是一座至 关重要的城市,它记录和 留存了文艺复兴时期大多 数艺术家的活动足迹,比 如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 ,吉贝尔蒂的 天堂之门 ,以及无处不在的壁画和 雕塑等。实际上,讲述佛 罗伦萨的书籍已经很多, 这本书选取的角度是佛罗 伦萨画派。在佛罗伦萨画 派以前,中世纪的宗教绘 画大多数是刻板、浓重的 哥特风格和拜占庭风格, 这是一种平面化的装饰性 画风,强调神性,而缺乏 人的感情,佛罗伦萨的画 家致力于用人性的温情改 变这种僵化的风格,为中 世纪
《鸡毛集/周矩敏绘画本》为周矩敏绘画本作品集,收录人物画近百幅,配以文字随感,其风格严谨含蓄,隽永飘逸,具有的收藏价值,现结集成册,以飨同好。
《历代名家绘画:清明上河图》是以海内外各大博物馆中国书画经典作品为收录对象,展现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博大精深,这些作品大多为手卷,具有极高的审美意趣和丰厚的艺术内涵,其历史文化价值更是不可替代。《历代名家绘画:清明上河图》以精装折页的形式出版,具有古朴典雅的风格。《历代名家绘画:清明上河图》为明代大画家仇英绘。《历代名家绘画:清明上河图》结构大体按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景物顺序布局,描绘的是明朝中期苏州繁荣的景象。
约翰·康斯太勃尔,英国皇家美术学院院士,19世纪英国的风景画家。他1776年6月11日出生于英国萨福克郡一个优美的小山村。这块生他养他的热土,后来成为这位画家创作灵感的源泉。他父亲是个磨坊主,希望儿子能继承他的事业或当一位牧师。虽未去当牧师,可是也为父亲管理了好几年磨坊工作,但是他从未间断学业,抽闲作画。家乡的房屋、田野、树林、车、马、狗和人物,都是他描绘的对象。他性格内向,善于动脑,他早的老师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业余风景画家乔治·博蒙特,给他有力的教导,使他收益很大。 1799年,他23岁时,在父亲的支持下,考入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在学习期间,他不参与社交,学画甚笃。他不喜欢大城市的风情,仍留恋家乡田园景色之美。所以康斯太勃尔的作品,大都描写农村景色。1829年,他53岁,才被选为英国皇家美术协会正式会
西湖画会一行来到安徽九华山写生,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是以悠久的佛教文化和绮丽的自然景观为特色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以“莲花佛国”著称于世。历代文人墨客在此地流连忘返,留下许多传世诗篇及墨宝。西湖画会五友章耀、陈经、余久一、金心明、凌中翔在此游览名胜古迹,师造化、法自然,众友相聚甚欢。西湖画会将举办本次写生活动特展并出版《妙有 西湖画会九华山写生集》。
《穆夏画集:少女的诗篇》收录了新艺术运动先锋穆夏ZUI JU代表性的百幅画作。 穆夏的作品吸收了日本木刻对外形和轮廓线优雅的刻画,用轻柔梦幻的笔触和华丽张扬的色彩,勾勒出鲜花间绽放的少女情态。他笔下那些古典而唯美的少女,或是明艳高贵,或是天然纯真,流露出女性的独立之美。 本书分为四个章节:“如歌的行板”“织梦者”“漫游诗篇”“咏叹调”,用时间轴的方式呈现出艺术大师一生的起伏,专业色彩还原穆夏的百幅经典之作,并对创作背后的故事进行解说。书中还附有索引,每幅作品都用以清晰简洁的形式展示出来,方便翻阅。 本书由知名设计师操刀,硬壳精装甄选品质,烫金、镂空工艺尽显奢华,是一部极具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的经典画集。
纵观齐白石的绘画,无论山水人物,还是花鸟草虫,画家总是将脉脉的人情味和通透豁达的人生观蕴含于画中,有文人画的雅致但并不清高;有市井画的亲切但并不浅俗。他总是能将深沉凝重的情感通过朴实无华的画面加以表露,而这一切画家做得怡然、自然、淡然。看他的画,其真挚强烈的人生感悟与人文关怀总是能以一种“春风拂面,沁人心脾”的方式让你感知。对于齐白石的绘画,任何分门别类的传统界定都是肤浅而狭隘的,它不是院体画、文人画,也不是职业画、民间画,但任何群体都喜欢它,正所谓“雅俗共赏”。也正因此,齐白石将中国画由传统带入了现代的大门。
《陈洪绶人物画选》所收录作品均为陈洪绶人物画中的精品之作,由于作品分布比较分散,有的作品确实是难得一见。此次按年代做了基本的排序,旨在能够使读者清晰地看到其早、中、晚期艺术演变的基本脉络。本次高质量的印刷出版必会给读者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成为的欣赏、研究和临摹的范本。
吴昌硕(1844-1927),名俊卿,初字香补,中年后更字常说,亦署名仓硕、苍石,别号很多,常见的有缶庐、苦铁、大聋、石尊者,破荷亭长等。为清末民初画家、书法家、篆刻家、诗人。吴晶硕1844年9月12日(清道光二十四年)生于今浙江省安吉县鄣吴村,1927年11月29日卒于上海。吴昌硕出身书香世家,自幼随父学习诗文,于书法、篆刻及绘画等亦临习不断。青年时靠打工务农度日,但坚持诗文书画及治印不辍,并辗转江浙沪地区拜师访友,虚心问学,在藏家处观摩古今名迹,与文人墨客交往,胸襟眼界为之大开。吴昌硕也曾有过读书要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曾一度被举为安东县令,但在当时尔虞我诈、腐败透顶的官场,一介书生的他真是格格不入,于是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辞官南下,去做他的文人画家去了。他后来参与创办以研究、保存、收藏金石篆刻为宗